关于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29 01:12:13

关于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针对如何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本文主要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设计优质的配套教学资料,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观念;教师队伍;教学资料;评价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301-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因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成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那么如何确保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笔者有如下浅见。

一、课程改革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成功的富于成效的课程改革。可喜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在世纪之初,我国就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确定的改革目标,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进行新课程实验,并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目前,我所在的地区部分课程已经开始使用2014年出版的教材,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我国的素质教育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学生会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师只有真正实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教学观、教材观、师生观,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大潮中,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探索出新型的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如果教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那面对教学改革的大潮势必会被动地接受,消极地应付,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势必会事倍功半,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广大历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必须要树立起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教育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学观;树立教师和学生是教材的主人,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传播知识的媒介、学生学习的工具这样的教材观;树立和谐、平等、合作,师生共同学习、探索的新型师生观。只有树立了新型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努力实现和落实素质教育。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重要保障

教师是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成效。只有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确实保障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试想,一位教师观念再先进,但他本身一无是处,又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呢?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国家必须加大力度,增加投入,通过教师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可喜的是,我们党和政府在这些方面正在不断努力,组织广大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多种培训和学习并且进行了考试,,而且现在我们每一位教师基本上每年都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织的全员培训,每年还要选派一部分骨干教师进行国培和省级培训,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我们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力争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四、设计一套优质的相配套的教学资料是重要条件

观念变了,教材变了,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也应该跟着改变。虽然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广泛,但教师教学用书等教学资源仍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因此,设计编写一套与现行教材相配套的,凸显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内涵的教师教学用书等教学资料尤为重要,这是确保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教师教学用书等教学资源也进行了改革,但仍然随处可见旧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影子,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比较普遍,部分练习题给出了僵化的、固定的参考答案等等。这不利于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

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是关键

可以这样说,应试教育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存在着旧有的考试制度,而考试制度是教育发展方向的指挥棒,不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考试制度,教育发展方向也就不会改变,一切关于素质教育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而新的评价制度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又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不能仅仅是一个花架子,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现在实行的《学生评价手册》就有流于形式之嫌。考试制度不改变,势必会造成“素质教育喊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的扎扎实实”局面的出现,而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不愿看到的。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既需要党和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真钻研和勤奋工作。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为了我们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张祖春.王祖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傅兴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探索.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试论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医院会计工作策略 下一篇:浅谈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