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27 07:04:27

关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调查报告

【文章摘要】

本篇调查报告旨在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当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调查报告

1 江苏省及淮安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企业数量

为摸清江苏省、特别是淮安市人力资源公司底数,笔者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调研工作,一是通过网络搜索对江苏省人力资源公司数量、规模、经营范围情况;二是上门走访淮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有关部门、单位,获取了淮安市人力资源公司名录;三是实地走访了解人力资源公司底数,从淮安市人间人力资源公司获得了2013年全省中介类人力资源公司名录。

调研过程中,笔者重点走访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力资源公司,一是规模较大、实力较雄厚的公司,如淮安经济开发区新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淮安市人间人力资源公司、淮安市鹏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二是经营时间较长、规模曾经较大但目前业务萎缩的公司,如淮安市基督山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三是专业的国际劳务输出公司,如淮安金泰国际经济技术有限公司。

目前,江苏省经备案的中介类人力资源公司共2240家,其中淮安49家(占全省总数的2.2%)、省直46家、苏州710家、常州78家、无锡159家、南通243家、扬州74家、镇江57家、南京364家、泰州80家、盐城142家、连云港71家、宿迁64家、徐州103家。根据淮安市劳动监察支队提供的数据显示,淮安市共有各类人力资源公司184家,其中清河28家(占全市总数的15.2%)、市直32家、开发区64家、清浦8家、淮阴区4家、淮安区1家、涟水5家、洪泽3家、盱眙7家、金湖32家。

2 当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困境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作为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因为“用工荒”,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也正因为是一门新兴行业,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需要破解。

(1)新劳动法的实施对劳务派遣业务冲击较大。如新劳动法第五章第二节对劳务派遣作了专门规定:“第五十八条 ……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这些条款的规定,特别是不准向被派遣劳动者合理收费的规定,在规范劳务派遣业务、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源公司的运营成本。

(2)政府对公办人力资源公司和民营人力资源公司的扶持政策有区别。如江苏省人社厅对公办人力资源公司的职业介绍(或劳务派遣)业务给予不超过50元/人的补贴,而民营人力资源公司开展同样的业务却不享受政府的这项补贴。另外在土地指标、融资等方面,民营人力资源公司往往不能与公办人力资源公司享受同等待遇,如人间人力资源公司拟在开发区投资新建人力资源综合楼,土地手续3年多才审批下来。

(3)招工用工成本较高。由于季节、订单、大企业入驻等因素容易导致“用工荒”,再加上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安徽、四川、河南等地因开发需要,逐渐由“输出”转为“留人”(特别是河南富士康劳务人员需求量达40万人),而且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求职维权意识也逐步增强,管理过于严苛的用人单位往往留不住人,多种因素导致了人力资源公司招聘工厂劳务人员越来越不易,以前是200-300元/人,现在是1000多元/人;而且新劳动法实施后,劳务人员求职不让收钱,人力资源公司为能成功招到工人,还必须积极“抢工”,甚至运送路费都不让劳务人员自己承担,因此买工成本不断提高。

(4)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整体形象较差。全区大部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都没有经过市人社部门审批备案,不具备合法中介或派遣资质,在职业介绍、劳务派遣过程中坑蒙拐骗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人力资源公司还雇佣地痞流氓作为打手,发生劳务纠纷时对务工人员进行恐吓,严重损害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5)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业务层次普遍较低。全区人力资源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劳务派遣和职业中介两个方面,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只有6家,开展国际劳务输出的合法公司只有2家(不规范的有5-6家),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开展猎头服务。

(6)国际劳务输出业务风险较大。由于劳务输出受国内外政策、市场及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较多,国际劳务输出过程中坑蒙拐骗现象时有发生。前几年淮阴区某劳务输出公司派遣到俄罗斯的劳务人员因政策问题被俄当局作为非法入境关押起来,钱也无法从俄方用人单位要回来,导致该公司损失数百万元,最终破产。

3 对策和建议

随着市场分工越来越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地位应该会体现得更加明显,而只有破解当前遇到的种种困难,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才能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1)政府对公办人力资源公司和民营人力资源公司实施同等扶持政策。如对民营人力资源公司的职业介绍(或劳务派遣)业务参照公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标准给予补贴,另外应进一步简化资质、土地、融资等方面的审批程序,在土地指标、融资等方面与公办人力资源公司享受同等待遇。对规模较大、业务规范的人力资源公司,实行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

(2)整顿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对没有经过人社部门审批备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对不具备中介或派遣资质的人力资源公司不得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相关业务,但对一些整体情况较好、劳动者较满意的中介机构应给予积极引导和扶持。对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培训,并实行考核与年检制度,达不到从业标准的机构不得营业。提高该行业准入门槛,新申报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机构应严格审批,申报单位不仅要提供相关证件材料,审批部门还应到实地进行考察,了解机构场所、员工职业素质、是否交纳社会保险等情况,杜绝地痞流氓等社会闲杂人员混入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杜绝坑蒙拐骗现象发生,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整体形象。

(3)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业务层次。在促进劳务派遣和职业中介这两项主要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扶持人力资源公司开展人才中介、国际劳务输出和猎头服务。此外,人力资源服务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政府部门应鼓励其改进老业务,开发新业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转型发展,切实协助政府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4)整合全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资源。根据省、市关于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的要求,积极筹建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并建立统一服务平台,为人力资源公司与用工企业之间架起直通桥梁。要求市辖区相对规范的人力资源公司逐步搬迁入园,并邀请市内、省内甚至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该园,发挥行业领军龙头作用,形成全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二、三级梯次结构,从而促进各人力资源公司之间的资源共享、联手合作与优势互补,使全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更加规范、有序。

上一篇:银行跨国并购动因、时机和战略 下一篇: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