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社会支配取向水平大学生社会群体等级认同的研究

时间:2022-06-27 07:04:12

不同社会支配取向水平大学生社会群体等级认同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0—0090—01

摘要:社会支配取向作为个体变量可以有效解释偏见。本研究以经翻译修订的社会支配取向量表为工具,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270名,对其社会支配取向水平进行测量,探讨社会支配水平等级对个体社会群体等级认同的影响。研究显示:(1)社会支配取向得分性别差异显著;(2)文理科因素在维持优势群体优势地位维度上有差异,作为分析社会支配取向时的个体变量有待商榷;(3)老年人在中国社会尤其乡村等级评定较低。

关键词:社会支配取向 等级评定 性别差异

偏见(prejudice)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领域,探讨偏见产生的原因一直是心理学中的重要课题。在众多的人格因素中,研究者提出,权威人格与社会支配取向能解释偏见的大部分变异,而后者对偏见的解释能力更强[1]。

社会支配取向是个体对社会群体之间的层级差异的认同程度,尤其是认同优势群体支配劣势群体的程度。社会支配取向能影响个体对不同思想的认同程度,低社会支配取向者会更偏好促进群体关系平等的思想。

本研究试图结合社会群体等级认同量表与社会支配取向量表对大学生社会群体等级认同情况进行探讨。应用社会支配取向量表,对当代大学生社会群体等级认同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被试

随机选取曲阜师范大学本科生,共回收问卷280份,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96.4%。其中男性125人, 女性145人;文科133人,理科137人;平均年龄21.63岁。

1.2 测量工具

1.2.1社会支配取向中文量表(SDO)

采取李克特七点评分,共14个项目。经项目分析,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30,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重测信度为r=0.735。

1.2.2社会群体等级认同测量

采用性别(男/女)、年龄(青年/中年/老年)与收入(低/中/高)两维度结合,共五组。要求被试对各组群体进行排序,数字越小说明等级越高,反之越低。

1.2.3数据处理

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人口变量与SDO量表差异

分别对性别在社会支配取向三方面进行的T检验显示,性别在维持优势群体的优势地位、支持武力和总分上差异显著,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文理科在维持优势群体地位上的T检验差异显著(t=2.396,p < 0.05),文科被试高于理科被试。

2.2 人口变量与社会群体等级评定差异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对男性群体等级评定的χ2检验发现,性别在男性群体等级评定上差异显著(χ2=5.638,p﹤0.001),男性比女性给予更高等级。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对青年人群体等级评定的χ2检验发现,,性别在青年人群体等级评定上差异显著(χ2 =7.605,p﹤0.01),男性比女性倾向赋予更低社会地位。

3、讨论

本研究男女性在反对群体平等,赞同劣势群体的支配地位两个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反映了社会支配取向在中国文化情境下的因素结构问题,但社会支配取向的结构不具有文化适应性,应在同一文化下不同时期进行比较,其结构与内涵会随时间发生变化[2]。

社会支配取向水平受到各种情景因素的影响,个体所属的群体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塑造了其社会态度与取向[3]。文科生倾向于支持某些群体于优势地位并且支持它的合理性。文科生在大学学习中,所学多为包含社会性内容的材料,并多涉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交往领域[4]。

男性更倾向于提名男性群体为高地位,女性更倾向于提名女性群体为高地位。体现了个体倾向于把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在群体认同中获得自尊[2]。

社会支配水平不同的个体在对青年人群体的等级评定中产生差异,说明社会支配取向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群体等级的评定。老年人虽然等级评定偏低,但中国作为传统的儒家文化社会,孝道为先。老年人群体的评定是在资源与支配性维度上而谈,并不是说老年人群体在中国文化社会中遭到冷遇。

参考文献:

[1]张智勇,袁慧娟.社会支配取向量表在中国的信都和效度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2)

[2]S.E.Taylor,L.A.Peplau等.社会心理学(第十版)[M].谢晓菲,谢冬梅,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李琼,郭永玉.社会支配倾向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4)

[4]董圣鸿,王珍.高中生认知方式特点及其与学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23(2)

上一篇:关于派如何发挥民主监督职能的思考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