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动力,感受生活,自主写作

时间:2022-06-27 06:54:55

激发动力,感受生活,自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64-01

习作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但现实的小学作文教学极其薄弱,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本质认识不清,教学策略不当,缺乏方法,致使学生常把作文视为负担,每逢看到作文命题便愁眉苦脸,迟迟不能下笔,即便写出文章,也枯燥乏味、空洞无物。本人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自主,习作教学的理想追求

习作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热衷于“教”。教审题、教选材、教构思,教表达甚至范文引路……这种“纸上谈兵”的指导,对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却微乎其微。以至于学生到了五、六年级了,考试时还无法独立构思成文;到了小学毕业了,仍然害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教师在整个习作教学中统的过死,课堂中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指导,教师一直在主动的“教”,学生一直被动的“学”。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牵制”的地位,写作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就会消失殆尽。

为了实现写作教学省时、高效,我们应把习作的“自”还给学生。在每一次习作时,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是自己的事,教师只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不能越俎代庖。看到一个题目后,应独立审题,独立选材,独立成文,独立修改。这一点从中年级习作课中应该有意识的开始培养。

另外,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常常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自由命题和选材的机会,提倡学生自由写作,学生想写什么,想说什么,尽可能让他们倾吐,教师不必强求一律,更不能横加干涉。让学生在习作中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

二、生活,习作教学的源泉

习作训练中,经常发现有些习作主题学生写起来得心就手。如《成长的烦恼》、《童年趣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这一类作文,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而像《写家乡的名人》《介绍一种农产品》(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诸如此类的题目,在作文时,常见一些学生皱眉头,咬笔头、搜肠刮肚,却无话可说,只好假话、套话、空话来凑数。学生提笔没有什么东西写,也不知该如何写,究其原因,固然很多。有的是因为作文主题本身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的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普通性的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素材的积累。

要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小学生习作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是第一位,“怎么写”是第二位。学生只有面向生活、热爱生活,熟悉生活,写起作文来,内容才能充实,读起来才能情真意切。因此,习作教学的训练只有“贴近学生活,”才能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三、说真话,习作教学的灵魂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中,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作文说假话、空话、套话是一种不良的文风,应当大张旗鼓地反对。经常发现学生写《母爱》时,都是说“在风雨交加的一个晚上,我生病了,妈妈背我上医院……”写《童年趣事》就写“淘洗盐”之类;写《我的理想》就说长大的我想当科学家等这些老掉牙的题材。小学生的作文必须言行一致,不要写归写,做归做,更不能唱高调。作文不是为了考试,它是一种表达方式,不需要虚伪,不需要无病,不需要冠冕堂皇。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作文命题的问题,评分标准的问题,考试机制的问题,等等,但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责无旁贷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呢?那就是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坚持“言文一致”。心里怎么说,就怎么写,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做到一个“真”字。说真人、道真理、吐真情,无论是一句话、一段话,乃至一篇文章,都有要把自己想写的人、事、景物真实地呈现出来。不说假话、大话、空话,不能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有些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去背作文、套作文,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写作,说白了只是一种基础性的写的练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清这一点,不可随意“拔高”要求。

四、勤练笔,习作教学的诀窍

任何一种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写作也不例外。这一点来给我们讲座陈建志老师说得很在理:“为什么小孩子学说话那么容易?小学生学写作文那么难呢?其实说话和写作都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关键在于训练的‘频数’(反复多次)。”的确是这样的,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得反复训练,练习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

多读多写,勤学苦练是学习写作的一条重要经验。苏教版教材三至六年级习作练习每学年仅达14次左右,试问这样的练习“频数”,学生的写作水平能提高多少?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多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日记、写周记是最有效的训练的方法。也许著名的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他的做法每天让孩子写一段今天的想说的话,内容自选,长短不限;也可以紧扣学生近期学习或生活,教师拟主题。定期做好交流、评讲、修改工作。日记、周记训练操作灵巧方便,最易于让学生成接受、喜欢,最易于将口头语变成书面语言,更重要的是它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良好的生活素材。

上一篇:飞翔,不再是梦想 下一篇:让学生不再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