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培养关系研究

时间:2022-06-27 06:36:15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培养关系研究

摘 要:针对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这一状况,分析中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培养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道德培养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日益成为育人的关键环节。道德培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道德培养是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的。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道德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268-02

民办高校的起步发展较晚,很多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尚处于雏形的塑造中,校园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学校的整体特色及人才培养等还需要接受时间和社会的检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民办高校要形成较成熟的校园文化,还有很长路要走。从育人的角度来定位校园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的功能应包括德育功能、智育功能、体育功能、美育功能和劳育功能这五大功能,而德育功能位于五大功能之首,应对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进行了深入挖掘,研究校园文化和道德培养的关系,大胆探索并优化高校校园文化和德育功能的路径,努力实现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优良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培养的研究现状

1.政治思想工作不够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建设的重点,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保障。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民办高校相关制度建设尚待完善,特别是对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尚未确立;偏重对教学工作、科研技能及学习尖子等方面先进典型的培养,而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兵、言谈举止文明礼貌的榜样、尊师爱生及见义勇为的典型,却疏于刻意树立,忽视了对各方面先进典型的培养;在学习工作中党、团员的先进作用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工作明显滞后。

2.管理制度不完善或不落实。大学校园文化在构建中,必须逐步建立、健全教学诸环节、管理诸方面的规范系统,这种规范系统必须结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注重内涵的丰富和完善、科学化与人性化,使其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理顺好各种关系。

3.校园文化建设物质设施滞后。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于一定的物质设施建设,但大部分的民办高校的基本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学校的教育设施、文体设施、服务设施及绿化美化等,它提供师生的是一种客观可感的环境和氛围。

4.校园学术活动以及科研活动有待加强。由于民办高校的机制所制约,其办学理念也是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教学上。因而办学者以及学校管理者对于在校园内开展学术活动及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并不够。因而在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也比不上普通高校。缺乏资金的情况下,校园文化艺术以及学术科研等活动的开展就大大受限。

5.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指导。民办高校因经费的原因,在人员的配置上也是比较讲究效益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员的紧张,大部分民办高校的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远远高于教育部要求的比例。所以对于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往往没有指定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或者是根本找不出空余的人员进行这一工作。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培养的研究思路与探索

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公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比较,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坚持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载体作用。校园文化在大学生道德养成上具有十分有效的功能。通过研究与实践找出更适合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道德养成的新途径。来指导民办高校开展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大学生道德养成,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创新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利用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一批批新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积极开展“一团一品”、“周末文化广场”、“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教育等活动。如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再如,开展“我的青春故事”系列活动。通过各项活动挖掘出可敬、可亲、可学的师生典型,邀请杰出校友等,通过座谈会、报告会、交流会等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人生信仰、分享成功经验,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习优秀典型的宝贵经验,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书写他们精彩的大学青春。

2.完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制度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是学校教育目标实现和校园文化开展的有力保障;管理科学、民主,则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校园文化蓬勃健康发展的推动力。民办高校应调整管理方式,结合民办高校实际制定出适合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强化目标管理体系。如梳理各学生组织工作职责,制定发展目标,设置社团考核管理机构,规范学生组织称呼,调整学生组织间的相同工作职能。根据青年学生新的联系、交流、组织方式和载体,培养锻炼出一支学习好、素质高、能力强,有团结协作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使其管理规范化、培训体系化、活动品牌化,不断加强学生组织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等。

3.加强学术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发展。校园是传播知识的殿堂,大学校园则是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场所,即是学习和研究高深知识的地方。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直接影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如黄河科技学院开展了“黄河讲坛”,现已开展128期,“黄河讲坛”浓缩着黄科院人对文化学术的满腔热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向往,让师生一同感受大师的新作智慧,感悟知识的深邃和震撼。

4.加强学生社团、学生活动的指导。学生社团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社团活动在学生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能促进社团的进一步发展,更能引导社团活动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内容,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体会到道德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校园文化对于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

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培养关系

道德培养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接受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个人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并形成道德品质行为的过程。在道德培养过程的诸要素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是基本要素。在高校道德培养过程中,必须要研究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教育者主要是组织道德培养过程的进程,影响和控制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已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独立实体,对教育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和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是进行道德培养的关键。教育环境既包括道德培养的内容和活动,又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各种影响。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道德培养效果,就要处理好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和实践,不难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道德培养功能,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日益成为育人的关键环节。道德培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道德培养是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要准确地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道德培养工作的统一性,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品位、健康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道德培养如果脱离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其效果就会大大降低,校园文化可以弥补传统道德培养方式的某些不足之处。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并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潜在性、渗透性、永久性,其作用是隐形的、缓慢的、持久的,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及发展,并逐渐改变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大学生品德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因此,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高校道德培养的功能,就要把道德培养的内容渗透到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当中,使大学生在认同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会快乐,这样的道德培养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刚.德育新视野[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4.

[2] 路琳.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2.

[3] 宋芳.彰显德育价值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4] 王玉荣.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0).

[5] 杜红芳.校园文化形态中的隐性德育课程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0,(21).

[6] 诸葛毅.大学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德育功能[J].江苏高教,2010,(3).

[7] 刘大卫.校园文化生活德育的现实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8] 刘中胜.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责任编辑 陈 鹤]

上一篇:中国利率市场化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下一篇:中国刑法引入社会服务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