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时间:2022-06-27 02:27:33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人的命运,学习习惯关系学生成绩的好坏。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人成材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如今的小学生却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爱玩小动作、存在惰性和自控制能力差等等。原因很多,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家长过度溺爱或者不重视;学生自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自控能力差等。不良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为此,我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与同行商磋。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尤其是数学学科,它知识严谨、逻辑性强、循循渐进、难度较大。加之,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学生如果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开小差玩小动作,课后便会感到云里雾里一片迷茫,造成知识断链,甚至会削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首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满激情,富有趣味性,创设情境,唤起兴趣。同时,利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多样,诱发兴趣。其次,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集中思想,专心听讲。用心听教师的知识讲解,用心倾听同学对知识见解。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数学是一门知识严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勤于动脑思考。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努力做到能思考问题,会思考问题。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然而,大多数的小学生却不善于思考问题,不爱动脑筋,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课堂回答问题随大流,没有自己的主观,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和课后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他们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比如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让优等生发言,鼓励他们多思考,对于难度较小的题目,让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同学发言,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欲望和兴趣。调动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善于纠错的良好习惯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却不改正。对于小学生的错误,莫过于两种情况:一、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总是粗心大意,不重视一些微小的错误,认为小错误无关痛痒;二、知识掌握不透彻,理解不深刻、模棱两可。针对上述问题,我采取了以下解决的解决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以学生互动的形式进行纠错。让学生相互批改作业。一般来说,学生在检查同学作业时比检查自己作业更细心,通过对别的同学作业的检查认识到自身所犯的同类错误。二是以学生相互讨论的形式进行纠错。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发现错误,分析错因,纠正错误。使学生从中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三、树立榜样的作用、对认真改错和讨论时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小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通过对善于改错同学的表扬,可以促使别的学生向做得好的学生看齐,争取也能得到老师的褒奖。四、督促学生人手一本错题集。通过错题收集培养学生良好的纠错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归纳、梳理。并要求他们经常对错题集中的题目,进行温习,持之以恒,使他们今后再不犯今天所犯的错误。

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一)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提前预习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初步了解,预习中所发现的问题,在老师授课时,能有的放矢地得以解决,对自己在预习时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查漏补缺。尤其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预习更是必不可少的。我教学生的预习方法:一是,先读书,对数学的概念进行画一画做批注;二是对数学知识多动脑想一想;三是对数学的习题勤动手做一做。数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科目,它需要理解去掌握,并通过练习去应用。如对于特定的公式的理解,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最后,做一做课本上的课后习题,测试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找到自己的疑难之处。总而言之,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之前,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空余时间,通过剪、拼、量等方式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这样既渗透了数学转化思想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新授时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不是机械的记忆。

(二)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对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解、掌握和运用已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让他们课后进行复习是很难的。尤其是数学这个科目,它连续性非常的强,因为前面所学知识是后面所学知识的基础,后面所学知识是前面所学的延伸和发展。如果前面知识掌握不牢固,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如果学生一旦上课没有听懂,接下去的课就很难进行。因此,教师需要在家庭作业中,布置与当天授课内容同步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天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并在第二天对家庭作业进行详细的讲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和指导,逐步培养形成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服务,让学生受益终身。

上一篇: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 下一篇:做好引路人,激发写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