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06-27 01:32:45

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在中职学校,作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教学,担负着弘扬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传授一定量的人文知识,并使之化为人文精神,为以后接受更好的教育奠定扎实的人文基础,成为了压在每一位语文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71-02

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本人从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得出一点体会,觉得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提高语文教师人文修养,用人格魅力潜移人文精神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和主导,决定了他在构建人文精神中的独特作用。其言行举动都可以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因此,要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造就一支具有深厚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人师表,重视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精神风貌、治学态度、心理素质,注重人际和谐以及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义务和权利等。然后,知情意一体地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使学生既掌握书本中正确的理论,又体察到生活中真实的人生,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获得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从而提高理想境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伟大的师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的理想人格,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2.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人文性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过去在"语文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的教学观念的片面指导下,语文教育建立一套顽固强大的阐释体系和一种唯理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刻板、教条、贫乏、单一,限制学生个性和性格的发展,情感和情趣的培养,从而致使学生走向模式化,导致学生缺乏思想和主见,更不用说关注人生、张扬个性,培养人文精神。因此,我们作为教育教学引导者,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胆革新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中,引述了这样的导入语"母亲的诠释仔细想想,原来mother一词是可以这样解释的:M(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O(old)妈妈为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T(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H(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E(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R(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这样既提升了课堂品味,又很好地进行了人文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我们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差异。学生是主体的人,有他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有他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主体意识,要相信并尊重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能力、思考方式、欣赏习惯和人文背景。正因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教师应该认可并欣赏这种大同之下的小异;对于语文能力训练,不同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教师既要考虑到面上的沿展,又要考虑到点上的突破。

3.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渗透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教育主阵地是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情来浸润心灵,进而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

3.1在感情朗读中促进情感的生成。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充分激起和借用学生的"情感储备",让学生的情感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生发出由衷的、真切的体验,获得心灵的震撼与智慧的启迪。

实施人文教学,就要鼓励学生自主体验,认可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多元反应。在课程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平等,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以教师的真心话,换得学生的心里话,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体现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感受:翠翠的纯真,杜十娘的坚贞,林黛玉的痴情、贾宝玉的顽孽……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体验陶渊明的空灵与谈泊;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品味坡的豪放;从"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领略柳永的婉约;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感受的壮志豪情……

3.2倡导研究性学习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学生学完《胡同文化》之后,对本地的民居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学完现代小说单元后,为祥林嫂的悲剧所震憾,并对中国妇女命运的变化表示了深切的关注。把这些做为自己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在教学春秋战国时期文言文时,众多学生对"说客"这一形象发生了兴趣,就自主选读《战国策》、《国语》、《史记》中的相关文章。经过研究性学习,写出了有见地的分析文章,把"说客"综合归纳为"直谏型"、"智慧型"、"温和型"、"幽默型"……这种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使教学与研究学习得到了双赢。

4.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学习中赏识自我、坚信自我

4.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赏识自我。俗话说环境能影响人,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让教者,尤其是学者身心愉悦。我们应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积极的氛围,让学生赏识自我:一是自信心的恢复。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重新恢复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比如通过游戏、讲故事,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经常举行识字比赛、背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创意比赛等等,表扬他们的丝毫进步。通过这些比赛,学生重新树立了信心,包括那些在小学不被教师重视的学生,也从这些比赛中发现了自己原来并不比别人差,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二是成功感觉的尝试。如果说通过各种比赛、游戏让学生恢复了自信心,那么教师还要进一步让学生赏识自我,让他们有成功感觉的尝试,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种成感觉的尝试可以在单元或作业检测进行。例如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可以布置诸如:你最喜欢这篇文章的哪一句话?为什么?从这篇文章中你感悟到什么?之类的作业;让学生畅所欲言,肯定他们的看法,让他们有成功的感觉。这样,他们会进一步增强自信心,营造了这样轻松、和谐、积极的良好学习氛围后,就会让学生赏识自我。

4.2巧妙设"坎",让学生在征服中坚信自我。学生恢复和增强了自信心,懂得了自我赏识后,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巧妙设"坎",让学生在征服中坚信自我。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学生往往不珍惜,对自己也不能客观的评价,有的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坎",也就是"拦路虎"、"伴脚石",而这些"拦路虎"、"绊脚石"要让学生不容易一拳打死,一脚踢走,经过积极思考、分析、讨论、探究后能把它们给打死,搬走,要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学生在征服中坚信自我。这样学生更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更加坚信自己能行。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在征服过程中更加坚信了自我。以后在遇到困境的时候,他们也有信心,坚信自己能完成。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促成学生能力思维的发展和人格个性的发展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德育教员。"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铺五彩之路,创灿烂人生。

上一篇:浅析“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化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