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新定位研究

时间:2022-06-26 08:48:37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新定位研究

摘 要:从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内容循环化)、追求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即多角度的主题、全方位的生活、有魅力的言行)两个方面,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新定位。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新定位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38-01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众所周知,生动活泼、追求新鲜感是学生的天性,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内容的新颖、形式的多样、活动的丰富。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体育教学新的定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多样化

争强好胜、追求新奇是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内容要做到多样化,以此来缓解学生的审美疲劳,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时,注重内容的多样化,从不同的角度反馈同一教学内容,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新奇感,又能保证学生动作要领训练的效度。例如,在5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障碍跑、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夹球跑、曲线跑等。教师只有让教学的目标明确了,才能使开展的教学比赛有主题、有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内涵,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外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游戏化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学内容简单易懂,不存在较难的技术要领,但要让学生一节课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我们就需要在内容的形式上创新,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在教学低年级学生时,可以经常采用将教学内容游戏化的教学措施,将学习的内容与游戏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掌握新的体育技能并训练基本技能。例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可以尝试将游戏形式插入其中,让学生采用大雁排开、推火车、正方形、三角形等形式进行练习,大家在不同形式的队列变化中感受着游戏的乐趣,同时提高了身体素质。

3. 教学内容循环化

对于学生而言,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量不是很大,也就一到两个基本技能的操练。如果一节课单纯地在讲解、操练中度过,很容易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引起他们的厌烦情绪。所以,我们在多个内容循环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切入点,逐步、分层地在每节课中对同一知识点进行操练与提高。例如投掷沙包教学中,在讲解基本练习要领之后,便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投掷比赛活动。这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延续,让学生在调整中体验投掷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追求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勇于创新。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灵活安排、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尽可能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调动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为体育课堂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多角度的主题

任教低年级时,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于是,就尝试将童话故事的情境引入体育课堂教学,然后围绕故事中的情境安排相关的练习。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境中,可以让学生充分练习跑与跳的基本技能。选择童话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单调的学习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高涨。图片也能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它具有形象生动、美观新颖的特征,能够刺激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我们也可以通过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运动节奏,并掌握运动技巧。

2. 全方位的生活

体育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密不可分,所以,在教学中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是十分必要的。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将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与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相结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身心得到满足,情感得到体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3. 有魅力的言行

面对当今社会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教师面临着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最大,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锻炼高尚的道德情操入手,充分运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让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让课堂绽放内涵的魅力。要认真钻研自己的学科,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体育课堂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喜欢体育、爱上体育。我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体育课一定能永葆生机,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李聪.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鲁东东.游戏教学对临朐县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培养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