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嘉峪关

时间:2022-06-26 07:02:54

领略雄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因建在嘉峪山西麓的嘉峪塬上而得名,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依山傍水,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坡陡谷深、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形成15公里的峡谷地带,川道内文殊山、榆树沟山南北对峙,鳖盖山堵塞其间,三山成犄角之势,控制整个走廊通道,构成天然要塞,其进可控扼玉门关,退可据守河西重镇酒泉,自古为“河西咽喉”、“边陲锁钥”。

嘉峪关布局合理,建筑精美,占地约10万平方米,由外、内、瓮、罗城四部分组成。有三重城廓,多道防线。中心是形如大斗,略成棱台状的内城,有光华门、柔远门各踞东西;两座大门之外有瓮城回护,为关城平添了几分幽深肃穆之感;迎敌的正面是凸形罗城,两端与外城墙相连,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明墙暗壁相接,罗城正中有城门与外界相通,城门正中央的门楣上镌刻着“嘉峪关”三个大字。而分别位于三座大门之上的光华楼、柔远楼、嘉峪关楼,斗拱重叠,檐翼飞耸,富丽堂皇,并与建于城墙之上的角楼、敌楼、箭楼交相呼应,更显万里长城雄关的凛然姿态。由此,形成了以关城为中心,城内有城,城外有壕,重城并守之势和长城、城台、烽燧、墩台星罗棋布的网络结构,构成了古代完整的军事防御和通讯体系。这也正是“天下第一雄关”传名古今,以“长城主宰”享誉海内外的光华所在。

感受历史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肃清元朝残余势力,明征西大将军冯胜奉命率兵跃马河西走廊,大破元军于玉门关外。在凯旋班师的途中,冯胜以战略家、军事家的远见卓识,选中嘉峪山西麓建关设隘。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

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160多年的时间。初期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有关无楼。明弘治八年(1495),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顶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100多年之后才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西达。”又过了11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1506)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夷厂、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1539),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备,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的烽火台等。至此,这座建筑雄伟、规模宏大的边关古城像巨人傲然挺立在茫茫戈壁之上,如戍守边关的武士,为把守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为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而恪尽职守,永不懈怠。1873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途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这块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

品味传说

嘉峪关作为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关隘,历经风雨春秋600余年,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交汇点。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辈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事迹,也留下了瑰丽多彩的传说故事。

建关时,有一位高明的工匠,不仅技术高超,而且精于设计和计算,胜似春秋时鲁国的公输班。他经过周密的实地勘察、科学的测量计算、匠心独运的精心设计,提出了一个精确的用料方案。他算出整座关城共需要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待嘉峪关全部工程完成时,所有费用恰好用完,仅仅剩下了一块砖。后来人们把这块砖作为定城砖放置在西瓮城“会极”门楼的后檐台上,以示对劳苦功高的工匠们的纪念。传说虽难免不实,但“一块砖”所折射出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却远远超出了故事的本身。雄伟壮观的关城,因有了一块砖而倍增神秘,围墙坚壁的军事要塞,因有了一块砖更加令敌人胆寒。

关城的基础和门洞两侧下层及地面全用石条砌筑。可这些石条是从关北7.5公里外的黑山磨子沟中开凿的。石质坚硬,石条沉重,运输困难,当时正是三九寒冬,工期很紧,聪明的筑城人,从山上修了一条路,把水泼在路上,凝结成一条冰道,再把石条放在上面,采用滑行和棍撬的方法,把成千上万块石条运到了关城。至今还流传着冰道运石和山羊驮砖的美丽传说。

关城虽经600余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保留着嘉靖年间扩建时的规模和原貌。关城的墙体是用黄土打垒夯筑而成的。据说,修筑城墙用的黄土,先要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烤晒,以免黄土中草子发芽,影响城墙的质量。在夯筑墙身时,还要在黄土中掺入棉麻和灰浆,个别地方甚至要掺入糯米汁混拌,以增强黄土的粘结度,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严格的验收。这样一来,尽管是夯土城台,却能承受砖砌城楼的沉重压力,历经数百年岿然不动。

体验文明

1961年,嘉峪关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嘉峪关人积极响应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历年加固修缮。

90年代以来,嘉峪关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旅游业这一主体产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已经形成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业三业并举;信息灵通,资金融通,交通畅通,人才流通的四通先行;以城带乡,以大带小,整体推动的双带整推;合陇海,连四邻的合纵连横;发挥优势,向新疆、东欧扬长西进”的开放格局。

当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再次叩响嘉峪关的大门时,带着超常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嘉峪关已跨步迈入全国城市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行列,新建的旅游景区与嘉峪古城形成历史与文明的融合,集游玩、避暑消夏于一身,为关城平添了几分恬静;生态、投资、政策、法制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嘉峪关已成为祖国西北一颗耀眼的戈壁明珠,以赤诚和博大的胸怀,迎接游客的到来。

上一篇:关城四美 第9期 下一篇:戈壁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