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策略分析

时间:2022-06-26 05:40:01

新时期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策略分析

摘 要 保育教师与普通教育者担任着不同的教育任务,相较于后者来看,保育工作所涉及到的范围更广、要求更多,保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关乎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他们正确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的树立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新时期背景下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建议,其中包括提高保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保育教师的地位以及构建科学化的评估体系,等等。

关键词 保育教师 专业化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5-0016-01

一、前言

专业化成长所指的是在不同的职业发展历程中,通过专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来掌握更多专业知识,让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主要是通过系统化的职业培训活动来进一步巩固保育员在学校中的专业地位,让整个保育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出现明显的提升,以此来为在校师生提供更加专业且优质的服务。

二、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政府与教育部门也开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从而对新时期中的教学任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此形式下,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方面能够满足于国家政府所下达的政策制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保育教师的角色转变,让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出现十分明显的提高。

(二)满足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发展

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各行各业创造出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而W校中的保育工作也开始变得更加科学化与精细化。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学校中都存在着“重教轻保”的情况,导致保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专业能力较差。不仅十分不利于保教一体化观念的顺利落实,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促进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则可以有效改变这一弊端,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更大的上升空间,从而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投放到保育工作中,以此来达到提高保育服务质量的良好效果。

三、促进新时期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建议

(一)提高保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保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历程当中,学校管理者要根据他们以往的工作能力与文化水平来制定出难易适中的素质培训活动。针对毕业于职业院校的保育教师而言,需要将培训重心放到职业道德、工作责任感、生理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等方面,确保每一位保育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的儿童传染疾病、意外损伤以及心理变化的处理方法。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所有保育教师展开全方位的严格审核,以此来保证保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学校管理者应当对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学历不高的保育教师展开系统化的培训教育活动,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最新的保育知识与相关技能,同时将其熟练的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另外,保育教师还要利用表扬式的激励语言来代替严厉的批评教育,以此来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与状态。

(二)提高保育教师的地位

学校管理者在大力培养保育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打破传统的认知观念,对保育教师的教育功能与角色地位作出重新的认定。目前,国家政府与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肯定了保育教师在学校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功能,并且否定了“重教轻保”的错误教育观念。基于此,学校管理者一方面要适当的上调保育教师的薪资待遇,通过日常的培训与教育活动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培养出保育教师的工作责任感,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中持之以恒的努力工作、发光发热;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保育教师的资格考核制度,根据保育工作的开展现状来恰当的引入考级制度,让保育教师同其他教育者一样都能获得晋升的空间,通过此种方式来从根本上激发出保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秦旭芳,丁玉.幼儿园保育员专业素质评价现实中的冲突与支持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14,(9):63-65.

[2]皮军功.幼儿园保育员岗位涵义探析[J].早期教育・教科研究,2014,(12):16-18.

[3]任建红.隐性课程视角下强化幼儿园保育员角色定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0):102-103.

上一篇:小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关于新版七年级历史教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