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安全贮藏的关键技术

时间:2022-06-26 03:36:17

甘薯安全贮藏的关键技术

甘薯(又名地瓜、红薯等)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更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保健食品。据分析,每100g甘薯鲜样本,可食部分约含水分67.1g,蛋白质1.8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9.58g,钙18.0mg,磷20.0mg,铁0.4mg,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M、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葡萄、梨的10~30倍,因而享有“营养保健食品”之美誉。其含热量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最近,世界卫生组织经3年研究评出的13种最佳蔬菜,红薯排行第一。据《本草纲目》记载:“甘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近些年我国的甘薯种植面积稳中有升。枣庄市山亭区已形成了一套甘薯安全贮藏保鲜技术措施,保鲜时间可达8个月以上,甘薯完好率可达96%。

一、准备贮藏

1.薯害处理

甘薯入窖前,旧窖洞要重新挖一遍,以见新土为准,旧土运出窖外。如果窖内比较干燥,可泼几桶清水,以保持窖内湿润。存放甘薯前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均匀喷洒地窖,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2.适时收获

甘薯收获时期的早晚,对薯块产量、留种贮藏以及加工利用都有密切关系。甘薯属无性繁殖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期,只要气候适宜,就能继续生长。所以,收获过早,薯块产量就会降低,收获过晚,又易受冷害。无论春、夏甘薯,若在9月底收获,鲜薯和薯干都要减产,特别是夏甘薯减产尤甚。所以,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确定收获期,一般甘薯收获期的地温应在18℃左右,地温在12℃以上最好收获完毕。山东省大部分地区约在10月中、下旬为收获适期。一般先收春甘薯,然后再收夏甘薯;先收留种薯,再收一般薯。凡入窖留种用的甘薯,一定要于“霜降”前收获完毕。

二、贮藏方式

1.井窖(北方寒冷地区,可用此法)

单井窖的优点是保温、保湿性能好,占地少,投资少,适合小规模种植。缺点是贮存量小,出入不便,通风换气性差,有时缺氧会造成人员死亡。近年来,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发展的改良井窖效果较好。在地下土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开挖非字型的井窖,类似砖拱窖,窖顶和出入竖井的对面留出通风孔,通风孔高于地面,有抽风的作用,有利于通风换气,贮存量达数万千克。井窖的深度一般为4~6m,保温性能较好。冬季可以通过调节井口和通风孔的覆盖来保持合理温度。

2.棚窖(棚窖省工省料,出入方便,缺点是保温性能差)

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在户外挖窖,深2m,宽1.5m,长度随贮量而定。用竹木和秸秆作棚顶,表层加盖土和塑料薄膜保温,重点解决保温问题。窖的南端留出入口,北端设高出窖顶的通风孔。甘薯入窖以后,及时查看窖内温度,通过调整窖口和通风孔的大小来调节温度。

3.砖拱窖(目前效果较好的窖型,用砖砌成拱形大窖)

特点是坚固耐用,利用年限长,保温性能好,贮存量大,砖的吸水性好,调节湿度不滴水。一般南北向建造呈非字形窖,中间是走廓,两边是贮藏室。阳面开门,四周和顶上覆盖土不少于1.5m。窖顶和四周墙上有通风孔,前期利于降温、散湿,后期有利于保温、防冻。只要管理得当,一般不需要加温即可安全贮藏越冬。

4.高温大层窖

高温大层窖可以对甘薯进行高温愈合处理,杀灭病菌,对种薯有催芽作用。它需要快速升温和及时通风降温的设施条件,保温性能要好。加温设备可以用炉灶或电热炉等加温,窗口加排风机。窖内要留出1m通道,地面用砖架起,上面铺秸秆或木条,在上面堆放甘薯。薯堆边不靠墙,底不着地,竖堆高度低于窗口,以利于通风。高温愈合处理采用30℃温度处理5~8d,升温要快,20~30℃阶段持续不能太长,否则对黑斑病发展有利。薯堆间温差不能过大,否则灭菌不彻底,最高温度不超过40℃。温度达到34~37℃保持4昼夜,并保持通风,避免缺氧。保温结束后,及时降温,1~2d降到15℃以下,窖内温度不低于10℃。

三、贮藏方法

将甘薯搬运入窖时应轻拿轻放,注意不要损坏甘薯皮,并按大小分级堆放以方便倒窖。窖内装放甘薯一般以占窖空间70%左右为宜。

1.入窖前药剂浸薯块。人窖前可用45%代森铵水剂200~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5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400倍液浸薯块10min,稍加晾干即可入窖。药液可反复使用2~3次。

2.每存80~100 kg甘薯,用12%红薯保鲜剂(每包一般25g,可保鲜甘薯400kg左右)稀释液均匀喷洒1遍。

四、科学管理

应掌握前期通气降温,中期保温防寒,后期平稳窖温三个原则。

1.贮藏初期

甘薯入窖初期以降温散热为主。甘薯在入窖后20d内,温度高,湿度大,常发生“发汗”现象,使堆表薯块造成湿害。此期如果温度超过20℃,薯块容易发芽,消耗养分,且能导致腐烂,发生软腐病。因此这一时期的管理应注意不要过早封窖口,以通风、散湿、降温为主,可在薯堆上覆盖一层干草,必要时利用排风扇进行排风降温。应使窖温不超过15℃,相对湿度不超过90%,具体做法是:打开门窗及通风孔降温降湿,外界气温高时夜开昼闭,必要时用通风扇强制通风。随着气温降低,门窗可以日开夜闭,使温度保持在14~15℃。但是,如果白天气温高于18℃或晚间低于10℃,应注意把窖门盖好。

2.贮藏中期

甘薯入窖后20 d到翌年2月上旬为中期。窖温稳定在14℃时,应关闭门窗和气眼,还可覆盖土或草以加厚窖顶,薯堆上盖一层草,以利保温。进入寒冬季节,薯块生理活性减弱,呼吸趋缓,窖内温度和湿度变化速度减慢。随着气温的下降,窖内温度也相应降低,要保证窖内适宜的温湿度。这时应及时封窖,使窖温最好控制在12~14℃,窖内温度低于9℃时间过长,易造成生理冻害,蒸煮时硬心。甘薯受冻后正常代谢受到干扰,抗病力减弱,低温性病菌乘虚而入,温度上升时造成甘薯迅速腐烂。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湿度低于80%时,开始失水,出现干缩糠心现象;若过分潮湿,窖顶滴水落在薯块上,导致薯块腐烂。随着气温下降到13℃时,薯堆加盖15~20cm厚的草帘保温、保湿。若窖内湿度较小,可在通道上喷水、设置水盆,井窖中设置水坑降低湿度。

3.贮藏后期

立春以后,薯窖外气温逐渐回升并经常有寒流发生,气候多变,而薯块经长时间贮藏,呼吸强度更加微弱,对外界条件的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腐烂病。此期的管理应及时打开窖口通风换气,稳定窖温、降低窖内温湿度。根据天气变化,既要通风散热,又要保持窖温在11~13℃。在此期间要注意两点:一是勤检查,发现烂薯及时剔除;二是下井窖前一定要用灯试验,如火不灭,才能进窖。如果窖内温度偏高湿度过大,应撤去草帘,晴天中午打开门窗、气眼通风散湿,傍晚要及时关闭。

上一篇:西瓜嫁接苗冬春育苗期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马铃薯的贮藏特性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