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12 04:40:02

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安全、优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蔬菜作为城乡居民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消费品,其质量安全状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马铃薯是人们喜食的蔬菜品种之一,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收、产品优质的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已在贵州省福泉市城厢镇推广应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地块的选择及要求

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的地块,应选择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砂性土壤的稻田或旱地。选择稻田栽培,抓好开沟排水是一项关键的技术环节,在种植前2个月应对稻田进行排水落干,要做到深开四周沟和中沟,沟缺相通,确保雨停沟干无渍水,种植时,土面起微裂为好。水稻收获时将稻桩尽量割低,一般要求稻桩高度不超过5cm为好。过高的稻桩,栽培马铃薯时应踩倒或锄掉。

二、规格开厢、施足底肥

要求开厢种植,种植前开(挖)好四周边沟及排灌沟,做到沟沟相通、排灌通畅。以150cm开厢,两厢间距33cm,用作起浅沟,沟深14~17cm,将起沟土铲入厢面填补不平之处以达到厢面平整,并使厢面微呈弓背形,以利于排水(厢间浅沟分两次形成,第一次取土填平厢面,第二次清沟取土稍压厢面稻草)。在开好厢的基础上,每667m2一次性施入三元素专用复混肥40kg、腐熟农家肥或沼渣肥1000~1500kg(加入尿素2~3kg)作底肥。施用方法:将农家肥铺撒厢面或盖种,复混肥可撒施于行间或丢在种薯旁7~9cm处(复混肥与种薯不能接触,以防烂种、影响出苗)。

三、种薯的品种选择

一般稻田马铃薯免耕栽培宜选用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90~110d,4月20日前成熟收获为宜,以利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大季水稻适时栽插。榜田水改旱和旱地,可选用中晚熟品种,实行分带套作栽培,充分发挥高产良种的增产优势。稻田免耕栽培可选用中薯2号、坝薯10号等脱毒马铃薯品种。

四、细心筛选种薯及种薯处理

要选用无病、无破损、表皮光滑,质量为25~30g的种薯,整薯播种最好,可防病。为节约用种,大种薯应切块,每个切块重量不少于25~30g。大薯切块时,必须将切刀放入5%的石灰水中浸泡10min消毒,同时每块(爪)种薯必须保证有2~3个饱满芽眼。种薯切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或草木灰对切块进行消毒处理。在播种前30d左右将种薯放在室温15~18℃的散射光下催芽。催芽时,种薯堆放以2-3层为宜。催芽过程中,对薯块要常翻动,使之发芽均匀粗壮。或在播前10~15d用5~10mg/kg九二水溶液浸种8~10min后催芽,以带1cm左右长度的壮芽播种为佳。

五、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马铃薯栽培宜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每667m2用种100~150kg。播种时,在整好的厢面上,每厢厢面中间摆种4行,行距33cm,窝距18~21cm,每厢两边留足20cm,以防薯根串出稻草结绿薯。拉线定距摆种,摆种时将种薯芽眼朝上,用手轻按种薯与泥接触,确保每667m2栽5000窝以上。

六、稻草覆盖

厢面摆好种薯后用沼液或腐熟清粪淋透,播种施肥后及时用稻草均匀平铺横盖于整个厢面。铺草应朝一个方向顺铺,草与厢向垂直,稻草基部各朝厢沟两边,草尖相互交错,轻轻拍实,保证整个厢面不留空。稻草覆盖厢面不宜过厚过簿,过厚使薯苗不易伸出草面或形成弯脚纤细苗,过薄漏光宜造成结绿薯,影响品质。盖草厚度以8~10cm为宜,厢面盖草结束后,及时清沟铲土,均匀稀撒厢面稍压稻草,防风刮走稻草和牲畜危害,使厢面保温保湿,促使种薯幼苗生长,出苗均匀整齐。

七、田间管理

1.灌水、排水

一般情况下,自然降雨已能满足本项技术的要求。但种植时如遇天气过于干旱,新稻草吸收水分较少较慢,容易导致薯苗受旱。这时,可由排灌沟适时适量灌水,水层以不使稻草漂移为度,并及时排水落干。当稻草一度腐烂后,其保温保水性增强,尤其是接近土面温度高,湿度大,此时如遇到雨天,对薯苗生长不利,要注意排水。

2.肥水管理

薯块膨大期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1 kg对水进行叶面喷施,每隔15d追施1次,共追施3次,以促进薯块膨大。

3.病虫草害防治

稻草全程覆盖能抑制杂草生长及病虫危害,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可以做到不使用农药。

八、适时收获

当植株基部生理枯黄时为成熟期,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栽培,稻草经长时间的日晒雨淋,由下而上已经腐烂,只需用手轻轻拨开稻草捡收薯块即可。作蔬菜用途的,可采取分期采收的办法,将稻草轻轻拨开,采收已长大的薯块,再将稻草盖好让小薯块继续生长。这样,既能选择最佳薯形及时上市,又能有较高的产量,提高总体经济效益。腐烂草渣翻入泥内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

上一篇:豇豆新品种安豇一号 下一篇:十月种菠菜 春节获利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