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指头”向“一个拳头”精彩转型

时间:2022-06-26 02:05:57

从“五个指头”向“一个拳头”精彩转型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并不仅仅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而是由隐藏在其背后的学校核心精神与核心能力决定的。从2003年七校进入长春市首批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开始,到2008年被评为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示范校这五年间,七校人用一个个坚实的足迹验证了一个道理――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形成学校核心精神和核心能力的根本途径。

学习型学校是以学习求发展的学校,其校长管理的主要机制就是“学习管理”,即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方式,通过对学习的管理,实现个体价值与组织绩效的共同提升。

下面,我从“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个方面描述一下七校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轨迹。

一、用“三型十环”促进教师实现“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由于每位教师素质和类型不同,所采取的培训方式也要不同。根据“因材施训”的原则, 我们将教师分为三个层次,即待发展型、发展型和优先发展型,分层采用三种模式进行培训。

当一位教师的整体水平不断发展,校本培训的操作就可以由模式I到模式II,再到模式Ⅲ,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学习――岗练――考评――分层――研训――师导――定向――专修――独创――发展”螺旋式向上推进的“三型十环”的校本培训模式,使教师的素质培训与专业发展构成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实现了教师在专业水平发展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二、用“改善心智模式”促进教师工作并幸福着

南师大杨启亮教授把教师的职业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他认为,前两个境界是一种“他律”的取向,后两者属于“自律”的取向。

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引导教师改善原有的心智模式,从“他律”到“自律”自觉地转变。我们通过《用智慧和汗水的鲜花铺满2008》激励老师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向上、求真、至善、尽美》鞭策教师追求阳光心态;通过《温暖2008》,讲述教师身边的感人故事,使老师们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通过《阳光学年建设交流会》,体会集体的团结、凝聚;通过《阳光教师对学生的16知晓》、《阳光教师帮助学生十条》引导教师做一个纯粹的教师,以生存的方式投入教育,怀着对生命的理解,尊重和敬畏,用精神影响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体验职业幸福和生命的幸福。

三、用“建立共同愿景”促进教师追求卓越

“做最好的自己”是七校人的共同愿景!在这个共同愿景下,每个七校人一直保持着向前奔跑的姿势。

我校的杨建宇老师既不是市骨干,也不是区骨干,但他从03年开始一直坚持围绕作文教学开展小课题研究,每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现在他多次承担省市作文教学公开课,07年获得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大赛一等奖;08年四月获得了第二届长春市小学语文“长春杯”教学大赛特等奖,他用自己的足迹验证了要做最好的自己。

我校的丁艳老师,91年中师毕业,起点并不高,但她从一名普普通通的音乐教师做起,从做最好的自己开始,扎根课堂教学的研究,先后被评为区骨干、市骨干,现在是省级学科带头人,07年获得长春市骨干教师专业发展论坛“金星奖”第一名,08年12月被评为教育局风采大赛“十佳教师”,多次到农安、榆树送课下乡,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带头作用。

我校的语文学科组,30位语文教师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每周固定的集体研讨,每学期一次课堂教学大赛,每年期初的读书沙龙,每年期末的课题研究成果……一个个活动好似一颗颗珍珠,穿起了一根团结、研究、反思的链条,06年被评为长春市优秀学科组,07年获得全国《“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第十届年会团队成果展示会》成果评比一等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共同的愿景伴随着七校人坚定的脚步奋力前行!

四、用多种方式促进“团体学习”

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学校集体进入了“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的状态。教师已经不能把学习和工作分割开来,而是用学习驱动策划与实施,用学习驱动反思与总结。

我们的学习形成了纵向成线,横向成面的学习网络。

纵向上,每个人都是学习者。首先是领导集体学习,每年度我们组织班子学习都达40余次,学专著、学理论、在学习中统一思想,在学习中提升执行力。

其次是全体教师的学习。在全校教师中,我们开展“同课多轮”、“同课异构”、通过“小课题研究”开展行动研究、开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成立学科研究小组、开展名师教学基地、进行外出学习汇报,与师大附小骨干教师交流,品书香之韵味,思古今之圣贤……抓住每个环节学习,创造每个机会学习,人人学习,科科学习,组组学习已经蔚然成风。

横向上,我们给教师(下转15页)(上接6页)全方位的给养,按照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给教师营养配餐。从东北师大姜英杰教授的《情绪智力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到长春市教科所柏云霞所长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从白树民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到蔡晶玉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解读》;从我们自己开展的《阳光教育、阳光生活》到《有效教学研究》这样的校本培训,老师们一次次跳出课堂,又聚焦课堂,完成了一次次优雅的转身,实现了一次次完美的自我超越。

五、用学校文化促进教师系统思考

在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七校人确立了自己的校训:“厚德修身・自强不息”。我们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引领教师围绕着这八个字去自我超越、去改善心智模式,去实现共同愿景。固本培源、开放包容、和而不同、个性彰显的一支教师队伍充满了斗志,焕发着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众木成林、无私奉献的七校精神无处不彰显!

我们还引导老师用系统思考的方式去认识学习与实践。在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初期,很多老师认为这会耗费时间,影响教学,我们就用实例说话。二年组的“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小组的前测时学生当堂生字掌握率是76%,当她们把总结出的教学策略运用到课堂后,当堂生字掌握率达到了95%!现在,我们得到了共识:当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时,就有可能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深化研究,研究指导实践,实践促进发展,“学研做一体化”的链条构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系统,推动教师螺旋式的上升和发展。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我们力图让老师们明确这样一个观念: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永远不能说“我们已经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融合,不是以缔造一个学习型组织为目的,而是引导出一个实验与进步的新观念,使组织日新又新,不断创造未来。“去课堂做什么?过去,我会说,我去工作;现在,我会说:我去生活。”这是我校的一位教师对课堂生活的思辨与再认识,因为有思想的前提,他看到了课堂的本质――生活,洞穿了生活与生命的意义,使课堂教学回归到教育的本源。

学习型组织建设造就了高素质的团队,高素质的团队创生了骄人的成绩:2007年中国教育报刊载了七校开展行动研究的经验,07年七校承办了长春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场会;2008年承办了长春市教育局小课题研究现场会,被评为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示范校;在刚刚结束的教育局教师专业水平风采大赛中,我校又一举夺得了“最佳团队”!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一直在追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亲爱的老师们啊,您用汗水与爱为学生插上了朝梦想飞翔的翅膀,而我能用什么为您插上享受事业的快乐翅膀呢?几番思索,我找到了答案: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让每位教师体味生命的真谛,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让每位教师感受成长;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这条路上,踏踏实实往前走,没有左顾右盼,实现着从“五个指头”向“一个拳头”精彩转型,这就是七校人谱写的华美乐章!

(作者单位: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

责编 / 董 璐

上一篇:一堂绘画评价课 下一篇:融“写”于课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