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守望语文教育

时间:2022-06-26 11:50:14

用一生守望语文教育

顾黄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生前出版的语文教育论文集有两种:一是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育论稿》。顾先生精挑细选70余篇文章,分编为“语文课程教材教法”、“现代语文教育史”、“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书评书序”等四个专题,结集成《语文教育论稿》。一是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上、下册)。该套书是顾先生在《语文教育论稿》的体系上,结合语文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增进1995年以后的不少文章。并且增加一个新专题“语文教育短论”。

2003年,顾先生以70高龄从扬州大学文学院退休,同时卸去一系列相关职务,本该是颐养天年之际,顾先生却闲不下来,继续整理自己的书稿、文稿,于2008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便将以上两种书未收入的文章编成《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这部140多万字的书稿分上、下两册2013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令人高兴。

这三套书从出版时间来讲,《语文教育论稿》出版于改革开放十多年之际,《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出版于新课程改革之际,《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出版于新课程改革实施阶段之际。顾先生选择这三个时间点,来对自己语文教育研究的经验成果进行一次次郑重梳理,筛选出相关文章编辑成册,这决不是简单的汇编,而是有强烈的针对性的剔诀。以《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为例,里面有不少文章都是顾先生六七十年的,为什么最早的《语文教育论稿》没有收录进去,现在收录在册,这大概都有顾先生的考虑吧。

《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共上、下两册,按照内容侧重点分为八个专题。上册包括“语文教材教法研究”“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两个专题;下册包括“语文教育家研究”“现代文学作品鉴赏”“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书序与书评”“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事、大家”“提纲与未刊稿”六个专题。我想用一篇绝好文章、两个显著变化、三方循循善导来概括我初步学习这部文集的体会。

一篇绝好文章 这篇绝好文章是《生命・生活・生态――我的语文教育观》。文章内容起初是2005年顾先生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后来正式发表在《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6年8月号。关于这篇文章在《集外集》中的卓越地位,我想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概括。大珠小珠是众多其他文章,终是落在《生命・生活・生态――我的语文教育观》这个玉盘里。

“三生”观与上世纪九十年代顾先生总结出来的三大教育观点(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语文教育走民族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有一定的前后继承性,但更多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发展。如果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总结出来的三大教育观点多少还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那么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育“三生”观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受用的关于母语教育的著名观点。理由如下:第一,“三生”观之“生命观”寻求语文教育更深刻的本源意义,从“人之所以为人”的角度来谈语言在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人,无论国籍是哪国,他的生存、发展都无法避开语文。第二,“三生”观之“生活观”把语文教育放在更宽广的空间――生活中来思考。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关于语文和生活的关系,已经是中外教育人士达成的共识。语文和生活有着天然联系,一旦把语文学习放在生活空间里,将会增添许多趣味。第三,“三生”观之“生态观”强调语文教育的环境建设。无论学习哪种语言,语言学习环境都很重要。首先,规范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学习健康规范的语言。其次,不同的环境,语体要求就不一样,让学生接触不同的环境,学会“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

两个显著变化 与前两套书相比,该套《集外集》有两个显著变化:其一,归类细致。《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中的“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在《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中已经分为了“语文教材教法研究”和“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两块。一块是理论层面的,一块是操作层面的,相得益彰。《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中的“现代语文教育史”在《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中已经分为了“语文教育家研究”“现代文学作品鉴赏”和“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事、大家”三块。大家、大作、大事,三条线撑起现代语文教育史的一片天空。其二,领域宽广。《集外集》有一部分是专门谈中国职业教育的,还有文章谈国外母语教材的,谈入学儿童亲近母语的。顾先生提醒我们,谈语文教育,不能只局限在中学语文教育,不能只局限在普通高中教育,不能只局限在母语教育。我们应该学会用联系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三方循循善导 一本好书,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容。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人士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需求的,受用的,这就是所谓的精神食粮吧。《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便是从事语文教育人们的丰盛的精神大餐。

对一线语文教师来说,“语文教材教法研究”“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两个专题是最先直接享用的。“语文教材教法研究”里的文章多是顾先生参与实践后的一些思考总结。这些总结有个共同的特点――务实。务实的东西最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我们一线老师在阅读这些文章时,一定会产生同感,“我在教学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读完文章后,一定会欣喜不已,“我以后知道该如何做了”。举一例,《把握学生的思想线索》,这是篇小小短文,似乎更像教后反思。然而,却教给我们老师,特别是刚工作的老师,改学生作文时的一个小窍门,先从整体上去把握学生的思想线索,再去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批改。“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等于就是一本教参。教参,大概是很多图省事,不愿动脑的老师最喜欢的书了。顾先生的“教参”是过时的,因为好多文章已经从现在的课本中删掉了。但是,顾先生的“教参”更是资深的,是举一反三中的“一”。首先,这些教材分析、教案设计在当时都是顾先生认认真真一字一字写出来的。反观现在动辄就上网直接下载打印现成资料的现象,这种严谨的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其次,教案设计的步骤简洁、科学。基本框架是先确定文章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设想”,然后确定每课时的“教学要点(重点)”和“教学内容与步骤”。再看看现在的一些教案,名目一大堆,看似“华”,却不“实”。我觉得,面对一篇课文,主要解决的就是“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这是在教案设计中最应该下功夫推敲的地方。在“教学内容与步骤”环节中,顾先生的设计有许多细微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大家在认真阅读时,一定会有所发现。总之,写教案设计,我们应该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如顾先生那样的稳打稳扎。再次,《各类课文的分析研究》非常值得一看。顾先生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四种文体,对它们的类型和特点、教学任务和要求作了相当细致的解剖,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去把握、分析教材。

对就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来说,更有必要认真研读这套书。因为书中对语文教育大家和20世纪语文教育大事都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和研究。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大概了解语文教育大家是如何对待语文教育的,提出了哪些真知灼见。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一窥20世纪语文教育发展的全貌,只有先熟知历史,才能研究当下。顾先生在研究语文教育大家和大事时,不是简单地介绍,而是融入了自己的观点见解,并且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提出历史的借鉴意义。

对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这套集外集有两大作用。一是充分重视顾先生在书中提出的指导性建议。在《吁请重视当代语文教育史研究――一次学术年会上的发言提纲》一文中,顾先生明确指出“我这份‘发言提纲’,内容重点是在‘当代’,在当代语文教育发展方面,希望能引起同行诸君的兴趣和关注”,对同行的殷切期待已在不言中。诸如此类的期待还有多处。二是若要研究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这套集外集是必读书目。顾黄初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杰出代表,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旗帜。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已经引起国内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学习研究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自觉行动。

2013年下半年,北京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关于高考语文提出分值要由150分提高到180分的方案。接着,上海、江苏等省,都传出高考语文“加分”的消息。广大语文教师欢欣鼓舞,觉得可以一洗目前社会忽视语文,家长漠视语文、学生轻视语文的“侮辱”的时代来了。这是喜闻乐见的好事,但是不是实现高考语文加分,就能帮助当前的语文教育走出尴尬的困境呢?我想,语文老师的“自救”更重要,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顾黄初语文教育集外集》是“自救”途中的重要支柱。

顾黄初先生用一生守望语文教育,成为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旗帜。先生已走,留下等身著作,这份精神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弘扬。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中学]

上一篇:境界:突围诗词教学的三道坎 下一篇:关于《孟子》选读的一条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