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06-26 08:01:29

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基于实践导向,不断提高高职学生汲取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相处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修身养性能力。

【关键词】实践导向;高职学生;能力;培养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流,“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则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基于实践导向,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六种能力。

1.汲取知识能力

一个好学生,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知识。汲取知识能力强的人不但容易找到工作,甚至薪水也比较高。学历高低固然会影响就业机会,但是当学历相当时,汲取知识能力强的人担任高技能白领工作的概率就明显高得多,而且汲取知识能力比学历高低更能准确预测一个人在职场的发展。一个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习到成年以后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能,但是学校必须培养学生汲取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而且应注重学生汲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尤其要激发学生汲取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愿于汲取,善于汲取,汲取后能复述内容,交流体会,概括主题,并学会提出个人的新见解。

2.语言表达能力

每次课前,由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这是延续多年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它不利于师生良性互动,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近年来,笔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让学生当“老师”。即每次课后,要求学生对本次教师授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梳理本身就是复习,消化,理解,掌握的过程,在梳理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到重要的或含糊的或易错的问题记下来。课前我随机抽签,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当“老师”。“老师”用最简洁的语言(5-8分钟)概述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并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与学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当“老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与人相处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高职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同时,如果高职学生在学校里能与同学、老师、朋友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会感到被人接纳、被人尊重、被人理解,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心情更加舒畅,性格更加开朗,兴趣爱好更加广泛,思维更加活跃,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温馨和谐氛围。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步入社会就能站得更稳。相反,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高职学生毕业后的生活状态。

4.职业技术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征,就是要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能够直接从事专业工作的有用人才。这里所说的职业能力主要是狭义上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从事专业工作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和把握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转换岗位或职业的能力。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也是他们得以走向社会并成功立足、求得生存条件的基石和看家本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文化知识底蕴,更要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技能,能将成熟的设计方案或科研成果转变为合格的产品或完备的运转程序,从容、圆满地完成岗位所赋予的各项任务。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六十年代毕业生韩德昌在校时就刻苦学钻研专业知识,勤于技能训练;走上工作岗位后,先从加油工干起,干到机匠、三管轮、二管轮、大管轮、轮机长、总轮机长。不断深化专业理论,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些船舶柴油机出了故障解决不了时,就请教韩总,有时韩总工作太忙,实在走不开,就让对方将机器启动,将螺丝刀搭在启动了的机器上,电话耳机对准螺丝刀柄,从电话中就听出是何部位出了故障。按照韩总说的,将该部位打开检查,果真如此。韩总的高超技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佩。

5.创新管理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实质是创造性思维,是不断产生新主意、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凡事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想出多种解决办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予以肯定。

管理能力是一种社会角色的联系本领,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较好的主体条件,同时也是人、财、物、时间、空间的合理组合。善于管理者一般具有如下特征:智于决策、巧于组织、精于授权、敏于求新、敢于负责、善于用人。如让学生担任班、团干部,课代表,校风监督员,班主任助理等,让他们在担任一定角色的过程中学会管理、善于管理。有人说,当学生干部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得罪人,得不偿失。其实,这应辩证地看,处理得当,不仅能促进学习,而且还能学到一门管理艺术,使人在愉快中接受你的管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

6.修身养性能力

古人云:“道之以德”,“德者得也”。即要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得到人生的乐趣、生命的精彩。“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古今中外一切真正的成功者在道德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现实中的大量事实说明,很多人的失败不是做事的失败、能力的失败,而是做人的失败、道德的失败。道德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不及细流无以至江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如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等。人生发展的规律是:高尚的道德——形成高尚的品格——形成高尚的事业——形成高尚的命运。否则,则完全相反。所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从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能力不是天生形成的,它以知识为基础,需要通过实践,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育和培养。在职业院校,所有任课教师都要“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有知识,更要有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陈友放.职业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2).

[2]邢运凯,谢朝德.以职业能力养成为目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J].成人教育,2011(03).

[3]王华云.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学生能力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编号:201312679002Y)和“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点立项建设试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二三四五”模式的构建》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静(1986—),女,江苏南京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管理。

陈友放(1957—),男,江苏泗洪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德育。

上一篇:浅析中国烹饪工艺的艺术特征 下一篇:随身携带电子书 让阅读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