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途径探讨

时间:2022-06-26 06:51:58

入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途径探讨

摘要:大学新生由紧张忙碌的高中时代进入到相对较为宽松的大学校园时,从原有的集体行为转向个体行为,一旦在角色转变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往往会出现心理波动。本文主要是针对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从而促进其顺利地发生心理上的转变,进入到丰富多彩、张扬个性的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19-02

对于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改革开放富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加之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紧张忙碌的高中时代进入到相对时间充裕、课外活动较为丰富的大学生活,由集体生活或者家庭生活走向独立生活的过程中,心理上的波动和变化是必然的,那么如何确保其健康的心理成长,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状态分析

“90后”大学生呈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是较为复杂的,主要的特点可以总结为情绪变化快,缺乏团队意识,挫折感较强,追求标新离异。

首先从情绪多变来看。“90后”大学生在入校之前,相对于以往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交际经验,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强,但是自制力较弱,善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和主张。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和物,则表现得十分活跃和开朗、热情,而对于自己陌生的或者不喜欢的事物,则表现得较为冷漠。尤其是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90后”大学新生在人际互动当中缺乏与陌生人沟通的外在冲动和欲望,更多地倾向于私下的、隐蔽情况下的内心倾诉。尤其是在面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时,缺乏心理沟通的渠道和突破心理障碍的热情和勇气。

其次是缺乏团队方面的意识。由于大部分学生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缺乏与同龄人或者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学习的习惯和生存模式,他们更倾向于对自己喜欢的事情由自己独立完成,而不善于寻求合作与协调。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或者无法完成的事情,基本上采取的是放弃的态度。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具有个性,但在完成某项事情过程中需要团队合作时,个性的过分张扬将是一种组建团队的障碍。而“90后”大学生面对需要收敛个性、借助团队之力的过程中,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再次,就是“90后”大学生心理挫折感较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由于生活的环境和生存时代的缘故,这一年龄的大学生既没有大环境的危机感,也没有来自家庭的困难和挫折,长期培养出来的心理优越感,导致其在面对挫折和困难难以解决时心理上很容易坍塌,而难以从失败的挫折当中走出来,缺乏心理上的韧性。

最后,“90后”虽然也有一些心理上的弱势,但是相对于以往大学生,“90后”更善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尝试标新立异。但是过度地追求新奇,往往导致难以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在心理上形成某种障碍。

二、“90后”大学新生心理现状的成因分析

大环境方面主要是社会环境。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物质逐渐丰盛,已经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但是在精神层面却出现了社会危机,尤其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和变形。当前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如毒大米事件、毒奶粉事件,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发生,加上现代传播技术的发达,已经给某些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信仰发生了危机,他们缺乏正能量的鞭策和激励,缺乏真正偶像的崇拜和追求,而一味地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或者追求影视明星,或者需求刺激,价值观被误导,心理扭曲。

小环境方面,首先说家庭环境,“90后”大学生正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丰收期,物质丰盛,而在父母那里,却过于追求物质满足而放弃了精神上的追求和对孩子的影响,放弃了在精神上为孩子成长提供足够的养料,大部分是以物质满足来填充孩子的精神需求。加上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溺爱和过分保护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依赖性太强,一些大学新生入校后不会洗衣叠被,处处需要有人照顾,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除了环境的影响,“90后”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也和其自身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意志较为薄弱,无法处理紧急情况下发生的事情,由于一切由父母包办,因此在动手能力方面欠缺,面对失败往往一蹶不振,缺乏培养坚强意志的决心,都是导致其心理难以健康茁壮成长的内在因素。

三、促进“90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1.正确面对“90后”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任何人的心理状态都不会是理想状态,而只能是相对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再看“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就可以以一种平等的视角认识这一现状,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问题。保持一个平常心,不急不躁地面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行为习惯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方式去理解和感受大学生心理状态,这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将是有益的。

2.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心理存在问题就必须正式它,勇敢地面对。可以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的入校新生进行心理辅导,一方面可以通过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认知,通过理性的态度来认识心理问题,并在不断的引导过程中进行转变。除了一般的讲座,对于有些新生来说,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辅导方法,比如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对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对于那些不善于集体活动、缺乏团队意识的学生,可以督促其较多地参加团队活动,打破其心理上的障碍和意识,通过与其他同学合作来对任务进行完成,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其心理认知和状态。人的心理在外界的环境冲击、刺激、影响下,是会发生变化的,甚至会发生截然的变化,因此通过外在的因素对学生发生影响,来对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心理健康干预手段的针对性。对于“90后”大学新生而言,互联网肯定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这一群体可以说是伴随着互联网而生,因此这些学生一接触网络,身心可以得到有效的释放,无论是学习还是游戏,其投入度都是较高的,也是其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心理健康干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网络来加以实施,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认识,通过互联网沟通工具的应用加以沟通交流,消除学生们的戒心和逆反心,对于解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四、结束语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大学生活,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对不同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大学生采取不同干预方法,来对其心理健康成长进行干预,通过他们习惯的沟通方式和渠道来进行干预工作的开展,以一种悲悯的态度和认识去看待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将是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也是这项工作开展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邱美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2-13.

[2]王美玲.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11:44-46.

[3]黄晓庆,张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3,(3):191-192.

[4]黄金.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51-153.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实施问题及其建议 下一篇:浅谈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