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人本教育

时间:2022-06-26 03:19:34

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人本教育

(浙江省诸暨市轻工技术学校,浙江 诸暨)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确立了人本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人本教育的内涵,强调其要通过创新物理教育人本观念,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以确保人本教育能真正服务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 新课程改革 人本教育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思想与人本素养。但笔者在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课堂中发现,许多物理教师因自身素质或习惯上的惰性,或对新课程人本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使物理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构建人本世界的作用,值得探讨研究,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探索物理课程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一、物理人本教育的内涵

人本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反对封建神学统治下对“人性”的泯灭与扼杀,积极追求“人”的幸福、自由和快乐,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涵括人的个性、自由、价值、尊严、意志、道德、情趣、人格、态度、权利、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成就卓越,但国民的人本素质没有同步进境,为构建社会人本和谐社会,为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人本精神的弘扬显得十分必要,我国传统的高中物理教育历来有重视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优良传统。物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他们的性格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新时期,物理教育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要着眼于受教育者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注重于受教育者的各种能力的开发。也就是说,要重视学生的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物理能力不仅包括能够理解运用教学概念和方法,组织正确的逻辑推理,进行准确有效的判断。还应包括会处理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会利用图表和计算机网络去组织、解释、选择、分析和处理信息,会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和策略。

二、物理新课程人本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1.创新物理教育人本观念

转变物理教师的教学观是人本教育的前提。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和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要求,笔者认为创新物理教师人本教学观的具体要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人本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以及学习和认识物理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物理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变“以课本为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物理教学中不再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反对以往的“读死书和死读书”的“书呆子”教育,倡导“知识、技能、情感和品质”的教育学习理念。

2.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实践高效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有效的互动达到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有目的地认识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比如,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能够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无须包办,只须做好最后的评价,像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分子的热运动,超导及其应用,回旋加速器等内容,基本上学生都能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能够探究出来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要进行详尽的示范,只须做好引导和合作就够了;对于有一定难度,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搭建合理的平台,让学生比较顺利地攀到知识的顶峰,比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引导和点拨的梯度。否则,就很难做到课堂教学结构的均衡,也就难有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

3.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人本教学环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笑声、掌声,它在追求知识与情境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收和情境的熏陶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创设人本教学环境的技巧多种多样,要因内容、学生而异,如讨论法。在分析物理概念时让学生充分讨论,亮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强迫学生信服教材观点;也可以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采用问题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还有就是创设情境问题。教师从单一信息输出,学生单向信息输入的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上课伊始,教师设置情境,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提供导读的线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然后,通过讨论相互交流,学生提出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教学评价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虽然高考在命题上也正在一步步地向着新理念靠近,但在操作方法上却相对滞。因此,教师迫于高考成绩评价的压力,不得已还是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要真正贯彻以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学理念,就要尽快构建有效而且恰当的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正确答案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应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及时发现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适度加以赞赏和肯定,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给学生个别答疑时,我们建议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一般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进行必要的提示。同时提出一些问题,给有疑问的同学留下一定的独立伸展空间,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感受成功,在学习中感受物理学科的迷人魅力。

总之,在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学生的人本意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竭力弘扬人本精神和科学理念。

参考文献:

[1]于连涛,刘伟.创新与创业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2]杨芷英.从师范生的素质缺陷看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J].中国高改研究,1999,(5):62.

[3]吴加澍.面对新课程的思考[J].物理教学,2007(2):23-24.

[4]刘炳升.论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物理教师,2004,(9):55-56.

上一篇:新课程下组织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