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行存在的风险及化解途径探索

时间:2022-06-26 03:17:32

国内商行存在的风险及化解途径探索

摘要: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国外银行的纷纷涌人以及自身体制存在的弊端,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果不加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势必会危及我国的金融安全。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并找出化解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界定

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价值或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存款者挤提存款而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出现支付危机的风险:二是借款人到期不履行合同,无力或不愿偿还贷款,致使银行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信贷资金周转受阻的风险;三是银行自身资本金数量过小,不能抵补亏损以保证银行正常经营的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的典型特征是阶段性、趋势性和可控性。所谓阶段性是指银行体系内部各种矛盾的累积和加深的过程,部分银行活动的评价指标已经预示着银行危机的到来。所谓趋势性是指一段时间内虽未演化成银行危机,但发展趋势明显。危机性增大。所谓可控性是指人们能够对银行风险进行控制,有可能遏制甚至化解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化解途径

1,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逐步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造,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决策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改革:一是尽快依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造和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尤其是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股份制改造,使商业银行成为产权主体多元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商业银行。行长经营责任的独立性,以及承担责任的胆略和管理现代金商业融企业的能力是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组织结构改造有利于培养一批高层次的金融企业管理干部,同时能够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从过去的行政管理转变成严格按照法律规范的监管。二是真正恢复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盈利最大化,并在法律和政策上予以明确的保护。三是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及通讯手段等现代化工具,增加业务处理和经营过程的科技含量,提高业务国际化水平,提高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速度。四是在提高业务经营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开展集约化经营。

2,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拓宽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新思路。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威胁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隐患。加强风险管理,减少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将成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重点,为此,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新的风险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信贷资产保全机制。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基础和长期发展的保障,为了防止出现新增不良资产,部分银行开始组建专门的信贷资产保全机构,以信贷资产保全为核心建立新型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例如,统一客户信用评定标准:实行有效抵押和担保:贷款严格按照风险度确定投向、投量、期限;规范信贷评估行为,提高评估水准积极参与企业兼并、分立、破产,支持企业转制,依法处理银企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呆账;自觉地将信贷活动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努力实现借贷合同担保合同、抵押合同及条款的合法合规性:健全信贷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明确信贷调查、审查、审批及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贷款资产第一责任人制度。二是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发展后劲。借鉴国外处理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我国已成立了4家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证券化来清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可以预计,当已剥离的银行不良资产得到处置后。资产管理公司积累的丰富经验必然有利于其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将作为我国银行进行资产动态管理的一个有利工具,而其功能并非仅仅局限于不良资产的处理。

3,强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要明确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配套措施。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时应确保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优先性。管理部门要协调所有资金使用部门的活动,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进行决策分析,避免决策失误导致流动性不足或剩余而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另外,流动性管理部门必须同客户保持密切联系。做到预知大客户何时提现或存款,以便提前安排资金计划。同时,商业银行要在供需的基础上做好未来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工作,编制流动性计划,减少融资成本,使银行需持有的准备金最小化。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借鉴西方银行成熟的经验,采取科学的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流动性管理预警监测指标体系,准确预测流动性风险。

4,大力拓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模式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商业银行的客户不断流失,传统的存款业务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业务范围,大力突破传统的存贷款及结算业务。例如,创新住房储蓄、外汇理财等业务,开展票据贴现、抵押贷款、个人消费信贷、贷款证券化、收费等中间业务,重视表外业务,并将其作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努力推出如担保、承兑等业务。同时进行表外业务创新,结合自身实际,在以下领域进行有益尝试:①保证业务:②财务顾问与投资咨询业务;③现金管理业务,包括协助企业减少闲置资金和进行短期投资、账户信息服务、电子转账服务、决策支援服务等:④互换业务,包括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⑤贷款的替代物,包括备用信用证、票据发行便利、循环便利、多种选择权便利等:⑥贷款出售,包括单笔贷款出售和多笔贷款出售,即贷款证券化;⑦自动化服务,包括电子银行和家庭银行服务。

5,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促进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一是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商业银行资金渠道来源单一的问题。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结构看,负债的绝大部分是存款,所有者权益则全部来自国家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没有形成双向流动机制,主要是银行资金单方面流向资本市场。其实,在资本市场分流银行资金的时候,银行也可通过资本市场来筹资。如商业银行可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本,也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资,这样既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增强资金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二是通过参与资本市场交易,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首先,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解决资产质量单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商业银行除了传统的贷款业务外,还可以通过购买资产和资产的流动性,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商业银行持有债券占总资产比率已经从1997年的4,98%上升到2001年的12,5%,债券投资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一条重要资金运用渠道,对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收益水平作用明显。可以预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改善资产结构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其次,通过资本市场,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拥有比例相对较高的不良资产能否有效处置,关系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而资本市场的发展恰恰为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了市场空间和实现途径。再次,大力拓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如开放式基金的销售及基金的托管、清算、开办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交易结算等业务,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拓宽收入来源渠道。

6,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竞争力,主动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调整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改革用人机制,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电子化水平,拓宽银行业务范围,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7,加快商业银行法制化建设步伐。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金融环境,要加快法制化建设,并严格依法监管,严肃查处商业银行的违法违规行为。商业银行法制化建设要以一系列商业法律体系为基础,其中包括《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破产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其次要有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法律体系,它包括《商业银行法》、《票据法》、《贷款法》、《担保法》、《承兑法》、《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办法》等;最后还需要建立高效的法律执行体系,包括专业执行人员以及高效率的法律执行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商业银行的违法违规行为才能得到严肃查处和纠正,确保商业银行安全高效运行。

上一篇: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行风险管理措施 下一篇:探求国内商行风险偏好传导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