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析

时间:2022-06-26 02:50:56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校声乐教育也开始崭露头角,不断向着专业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新模式迈进。改革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更好适应当今社会的审美发展步伐,成为了各高校声乐专业追求的目标。本文将立足于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声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新世纪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 声乐 教学模式

近几年,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为高校声乐教育打开了新的局面,但随着互联网与娱乐媒体的强势宣传,选秀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提升,导致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特点

经过调查与研究,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点共性不足:

(一)盲目扩招,低门槛致使生源质量偏低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开始注重对美的追求。由此,艺术、声乐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各大高校为迎合社会发展需要,开始设立声乐专业,广泛招收热爱歌唱、乐器、舞蹈等专业的学生。然而,此种举动却适得其反。许多家长看重对于艺术生的分数优惠,将学生送进社会上的艺术培训学校。在高中阶段削减对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补给到艺术培训课程。直接导致高校招收的艺术特长生大部分都是短期速成的学生,文化课成绩较低,在艺术专业分数上也没有占据真正的优势,生源整体质量偏低,给本应是精英教育的高校专业带来巨大的负荷。

(二)表面功夫,学生综合能力不强

近几年,全国的选秀节目大行其道,各大卫视凭借着媒体炒作与宣传能力,产出一批又一批歌手,导致现阶段我国歌唱行业出现了人才饱和的现象。然而,大批歌手的产生却给高校声乐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例如,2012年开始的《中国好声音》,涌现出许多歌手,这让北方的某个艺术高校着实火了一把。在接下来几年的招收录取工作中,该高校的声乐专业不断扩招、补招。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却不再是最初的单纯学习演唱技艺,多数学子抱着的是“出名梦”、“明星梦”、“赚钱梦”。单方面追求表演的花哨,对声乐技巧的锤炼尚不足够,理论基础不扎实,综合能力较差。

(三)教学内容单一,学术性、研究深度有待提升

高校的声乐教育,应当是一种精英式、系统化的教育系列,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纵观国内开设声乐专业的各大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都是沿用西方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学生们也倾向于学习钢琴、小提琴、架子鼓等西洋乐器,却很少有高校愿意开设中国传统戏曲、民乐专业。且目前各高校在声乐教育方面的学术性研究较为低产且质量不高,此种现象直接导致高校声乐教学难有长足进步与发展。

二、有关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未来发展的建议

面对如今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社会与教育界、文化界都在呼吁着改革与转变。世界逐渐走向多元化,衍生出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一)真正实施人才教育,充分运用声乐教学设施激发学生兴趣

高校是国之重器,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基地。国家需求声乐人才,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严格把关生源的文化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建议各高校在招生方式上进行改革,不仅仅要考察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各种表现。同时,专业课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核。

(二)转变学生求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剥离开各大卫视无节制的造星运动,感受声乐带给人们的真实美感。声乐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学价值的一门学科,而不仅仅是用以娱乐消遣、创造利润的低俗艺术。所以,高校声乐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肩负起转变学生求学理念的重担,用真正扎实的声乐基础、高雅的声乐品味,卓越的声乐实践,让学生感知声乐的美学真谛,摒弃庸俗的学习目标。同时,声乐教育者要身体力行,从基础入手,传授给学生声乐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丰富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

90后的学生过于自我,难以管理与驾驭应当是当前诸多教育工作者共有的认知。是的,90后的学生生长于国家飞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帮助他们更早认识世界,他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开放、开阔,更加自我。故而,声乐教育工作者们不应该再沿用传统的“师讲生记”的老方法,要不断丰富教育形式与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小组研习、当堂PK、二度创作等新鲜的教学形式,引入中西方声乐对比与融合等更多元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声乐教学课堂的现代感,主动学习。

三、结语

不论是什么教育,也不论是何时教育,教育需要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声乐教育发展正处于转型的隘口,呼吁有识之士能站出来,树立起典范形象,为我国未来声乐教育发展开拓出新的天地。本文所论述为个人观点与愿景,期待高校声乐教育能早日找准方向,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静文佳.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分析及改革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2]刘媛.面向新世纪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J].中国音乐,2007,(03).

[3]杨勇.推进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通俗歌曲,2013,(06).

上一篇:146例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类学生听觉素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