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法在初中世界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26 12:22:14

对比法在初中世界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教学离不开对比,对比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是在思想上对各个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以确定他们的共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对比法是历史教学中一种常用方法,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有意识的加以运用,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会大有帮助。

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具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思想敏锐,极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思想,求知欲强。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差,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到这些思想。在《世界历史》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中外对比法,把同一时期的中外历史发展情况、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等进行比较,把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历史现象、事件、人物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现象、事件、人物相比较,对构成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进行分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找出它们的异同,发现其中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样既唤起学生美好的回忆,又可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印象,使学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促使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如此,对比法还能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这一学科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去学。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居于世界的前列。我们就以初三《世界历史》“古代亚非文化”为例,谈一谈怎样运用对比法促使德育目标的实现和深化。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中国是人类最早进入文明的亚非奴隶制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样地。在讲述“古代亚非文化”时,我在黑板上列了一个“古代亚非文化一览表”,其中,增设了“古代中国”一项。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预习: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人最早使用哪种文字?在学生回答古埃及人最早使用象形文字,古代西亚人广泛使用楔形文字后,问: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人们已经使用了哪种文字?学生恍然大悟,自豪地回答出甲骨文,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理。接着,说明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陶器上已经有了刻划符号,二里头遗址里出土的陶器上,发现有20多种刻划符号,其中有些已接近甲骨文。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这些文字为后来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字记载了奴隶社会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记载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是研究亚非古代文化的珍贵史料。

在到达“天文和历法”目标时,强调了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两河流域人通过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编制了太阴历,古代印度也有了历法,而我们中国古代在天文和历法方面是不是一片空白呢?这引起了他们的追忆,但是回答不出来,在他们的印象中也能肯定答案为不是。接着可以边提示边总结:相传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已经有了历法“夏历”,即今天的农历;在天文方面,强调我国夏朝时候关于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记录。公元前613年七月,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雄伟的古代建筑”一目,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达标,通过阅读,归纳出古埃及的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在此基础上,教师只需稍加提示:“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突出成就?”学生便像开启的闸门,滔滔不绝。

通过对比法,也许只需小小的引导和提示,就能够使旧有的知识得以再现,把中国史的相关知识有机地融人《世界历史》的教学当中,浑然一体,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加深了对旧有知识的巩固,促进了新知识目标的完成;通过对比,使学生领悟到,古代亚非四大古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创造了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不愧为四大文明古国,不愧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而我国的四大发明、文学艺术成就等更值得我们后世人民骄傲,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历史上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们的刻苦追求、勤奋钻研、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高尚道德情操,这对于我们德育目标的实现,便不言而喻了。

历史是一脉相通的,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要你留意,在很多篇章都可以有机地融人中国历史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

对比法不仅仅是中外历史对比,同一时期,同一年代不同国家发生的事情,同一事件在各国的不同特点都可以拿出来比较。如比较1861年世界各国发生的事件(中国总理衙门设立、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美国内战爆发,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等);再比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群众的作用、革命期间通过的法律性条文及意义、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等。

对比法可适用于各种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单元小结课等。对比法也可运用到每一课时的各个教学环节,如前提测评、导学达标过程、达标测评当中。如果在课堂小结时适当运用对比法,更能突出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比法运用起来并不困难,只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留意、多积累,进行横向纵向的联系比较,精心设计教学。对比法对历史课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是很有帮助的。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钻研教材、学习深造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习惯、能力和高尚品质的形成,同时对于我们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都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做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上一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巧用信息技术 下一篇: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