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6-25 08:28:05

中学生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实证研究

摘要:青少年运动员跳远踏板准确性直接影响跳远技术的正常发挥和比赛成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跳远踏板准确性训练进行跟踪研究,并结合自身多年跳远教学和训练中积累的经验,浅谈青少年运动员跳远踏板准确性训练,为提高青少年跳远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 跳远 准确性

1.前言

跳远是典型的速度和爆发力结合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几秒钟之内完成助跑、起跳、腾空、落地、技术环节,具有较为复杂的技术要求。本文针对跳远训练中青少年跳远运动员普遍存在的拉大步、倒小步和腿抬不起来等因素影响助跑节奏的现象,采用“间隔跑”,固定助跑距离。通过这些辅助手段强化助跑节奏训练,让他们借助视觉感受器所发放的冲动来控制步长及步速的变化,从而提高跳远踏跳的准确性和运动成绩。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中学生跳远踏板准确性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实验设计为:实验前对中学生踏板准确性进行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然后进行跳远训练,2个月后再进行测试和观察,并记录结果。

3实验研究分析

在实验前要确定助跑点:告诉学生走2步的步数等于跑一步的步数,然后在跑道上反复进行30m跑和行进间跑,并根据个人特点,确定合适的助跑距离,要求每次助跑采用固定的、单一的助跑出发姿势,不断练习,形成动力定型,再利用助跑标记提高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在跑道上设立三个助跑标记:起动点为第一标记,起动后的第三步为第二标记点,倒数第六步设立第三标记,充分利用标记反复进行助跑练习,经过反复练习和调整。最后确定每个运动员的步点,并用皮尺丈量,并记录下来。全程助跑.按步数确定标记的个数,将海绵块放在每一步长的中问。

表1 中学生实验前、后跳远统计

起跳犯规(次) 成绩(米) 踏板误差(cm)

实验前

实验后 17

9 3.62±0.23

3.97±0.31 18.13±0.74

6.34±0.25

通过对两次实验前、后所测项目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显示:实验后的运动员在跳远起跳时犯规次数明显减少,还可以从实验前、后运动员专项成绩对比分析中看出,实验后的运动员成绩要好于实验前的成绩。说明实验后的运动员助跑技术得到了提高,专项成绩也提高的很快,运动员在实验前踏板误差比较大,但是在实验后踏板误差明显减小。

4 讨论分析

4.1选择合理助跑起动方法

两种训练方法:原地起动和行进间起动。原地起动的优点是助跑起动稳定,步长相对固定,有利于助跑步点的准确性。但原地助跑起动时,人体的背部和腿部肌肉容易紧张,发挥速度较慢,适合于初学者和一般运动员。行进间起动则是指预先走动或跑动几步,然后踏上助跑起点开始助跑的一种方式。优点是助跑起动自然放松,有利于发挥速度。但由于行进的速度、用力的大小不易控制,起动后的步长可能不稳定,影响助跑步点的准确性。所以在一般的教学中,采用原地起动的方式对运动员来说更为合理。

4.2 提高固定助跑加速时间

助跑加速的方法有两种,即平稳加速和积极加速。平稳加速方式的特点是开始阶段步频较慢,然后在逐渐加大步长或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最后几步保持步长,提高步频。它的加速时间较长,加速过程是逐渐地均匀而平稳地进行。快就是要在固定的助跑步数内发挥速度,特别是助跑的最后4―6步要达到或接近个人的最快速度,即选择助跑距离和步数。在确定助跑距离和步数时,要根据练习者发挥速度快慢的能力水平和个人特点而定,以及自身状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还会随着练习者自身能力的提高而变化。

4.3 加强运动员助跑的节奏感

良好稳定的助跑节奏是运动员充分发挥速度和准确上板的关键。跳远助跑节奏尤为重要的是助跑最后4~6步的节奏,最不稳定的步子是最初的2~3步,要实现这种合理配合的实质。就是要建立一种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助跑节奏主要是指在助跑过程中对步长、步频变化的控制。

训练方法:

1、采用标记测量全程跑每步的距离;

2、比全程助跑多2―4步的助跑训练;

3、助跑距离前三分之二段不设标记,后6步设标记的练习;

4、加长间距,提高步频的练习;

5、采用标记助跑,结合起跳的练习;

6、采用标记助跑,提高助跑速度的训练。

4.4 提高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

提高助跑绝对速度是提高跳远助跑起跳准确性和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环节。目前跳远运动的发展和训练都是遵循首先提高短跑速度,再充分利用于跳远助跑,然后通过快速起跳获得合理的腾起角度,最终取得优异成绩这一规律。水平速度是运动员取得跳远成绩的基础,速度已经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和核心因素。所以,不管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教学中,提高绝对速度对于提高跳远起跳准确性和提高跳远成绩都是非常重要的。

4.5 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指助跑速度与跑的绝对速度之比。然而,为完成起跳动作,运动员在助跑时并不能达到自身的绝对速度。因为助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起跳获得最大原可控速度,而这个速度就代表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大小,其与起跳的技术、动作和目的有关。不同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大小,受其助跑与起跳的技术能力以及起跳的技术水平的制约。可见,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也是当今跳远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应把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纳入训练之中。

5 结论

5.1 在跳远中训练中,助跑是成绩的基础,加速时间是优异成绩保障,节奏准确上板的关键因素,三者应高效协调发展。

5.2 在跳远训练中,应强调助跑速度、助跑能力、准确性、起跳技术和专项跳跃能力多面的协调发展,使之达到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

5.3 心理训练也是提高学生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一名优秀运动员必要条件。教练员应在今后的训练中多加强的心里训练。

参考文献:

[1]熊西北,马明彩.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2):47-49

[2]汪大海.浅析青少年运动员跳远踏板准确性训练[J] 田径;2008(07)

上一篇: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组织与实施... 下一篇:如何激活学生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