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时间:2022-06-25 08:03:41

常见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摘要】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适量献血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采血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防治方法,减少发病率。

【关键词】献血反应;献血者;原因分析;防治

在采血工作中,献血晕厥是献血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它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四肢无力、心悸、气短,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献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给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献血反应的不同原因加以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常见献血反应的原因

1.1献血员精神过度紧张。精神紧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献血者对献血多少都有一定的恐惧感,特别是首次献血者。其原因主要是首次献血者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少,在献血时因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扩张,造成心肌收缩乏力,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

1.2献血员性晕厥。献血员献血后站起过快及转变太快时,由于重力的效应和支配血管舒缩的神经失调而导致晕厥。

1.3献血员空腹献血。献血者空腹时血糖相对处于较低状态,各器官组织的代谢处于较低水平,此时采血将增加机体的消耗,多有相对血容量不足,出现一过性血糖过低。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组织,从而诱发晕厥。

1.4献血员睡眠不足、过度劳累。 此时献血者机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反应。

1.5采血人员穿刺不顺利。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欠佳,穿刺技术不熟练,疼痛、血肿等原因,都可导致献血员精神紧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诱发晕厥反应。

1.6献血员晕车后。献血员晕车晕船后接着献血的,很容易导致晕厥,其实是晕车症状的继续而采血是诱因。此外,曾有晕针、晕血史的,见血见针也容易晕厥。

2献血晕厥反应的预防和救护

2.1 献血晕厥反应的预防。医务人员要加大献血常识及有关血液知识的宣传,接待献血员时要和蔼、热情。使献血员对采血的过程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心中有数,同时消除其恐惧和紧张心理。献血员在献血前要有足够的休息, 24小时内晕车晕船及呕吐腹泻者,应待恢复后方可献血。体检时认真询问有无晕针、晕血、晕厥史的,切忌空腹采血,让献血者做好采血前的准备,并做到三不采:不合格者不采;空腹、过度疲劳、睡眠不佳者不采;不超标采取血量。采血人员应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和一人一针率,减少献血员的痛苦。采血完毕,嘱咐献血者原地不动平静休息3~5分钟,再缓慢站起,避免突然改变而导致一过性脑缺血所致的晕厥发生。在采血时,要勤观察,勤巡视,勤询问,献血者如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处理。对精神紧张者,在采血过程中与其交谈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采血。

2.2医务人员应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保证采血车内清洁、干净,符合卫生学准则,禁止人员喧哗和其他噪音,冬季做好保温,夏季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营造一种友好、亲切的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氛围。实践证明;一个光线充足、安静、整洁、温暖适宜的献血环境可使献血者感到温馨、快乐、身心放松,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

2.3献血晕厥反应的救护。在采血过程中若发生不良献血反应必须立即停止采血,进行现场救护。

2.3.1献血副反应的一旦发生,工作人员不能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对采血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或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应立即将献血员采取头和躯干降低,下肢抬高或平卧脚高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脑血流量。可饮用些糖水,一般不做其他处理。若休息一段时间症状仍不能改善可静脉输注高渗糖50~100ml,注意观察献血者的口唇、皮肤、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2.3.2痉挛性抽搐的救护。对采血过程中出现痉挛性抽搐应马上按压或针刺人中,迅速给予镇静剂及静脉点滴葡萄糖,很快便会恢复正常,如伴有呕吐者应将其平卧,头偏向一侧。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误吸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2.3.3献血反应严重,抢救效果不明显者应立即送医院急诊室抢救。

随着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公民献血的积极性。通过改善献血环境,强化采血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加强心理护理,尽可能给献血者温暖的关怀和信心,使献血者神经放松,把情绪调到最佳状态,不仅有助于减少并有效防止献血反应的发生,还有利于组织发动更多的无偿献血者,从而更好地促进无偿献血工作蓬勃、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 宁,陈宝葵.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 (6):418.

[2]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

[3] 史佩敏,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中外医学研究,2009,7(5):30-31.

上一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认识 下一篇:谈中医药学与数学的学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