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6-25 07:43:50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从心理学上来说,人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占主导地位的。这是因为,其他智力活动为思维提供原料,各种智力活动都围绕思维活动来进行。因此,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之处,还望专家同行赐教。

【关键词】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经历过程 有效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59-01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培养呢?本文我就谈一谈在教学实际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教学中没有学生主动的思考,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活动。如何使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呢?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时,可先做一个小实验引入新课,教师那一张十元纸币放于手中准备让其自由下落。找学生上讲台来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准备捏住纸币,交待等老师松手后才能去捏,如果捏住钱就是他的了。学生跃跃欲试。但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是纸币从他的手指中央掉下。此时教师顺势提问,为什么看似挺简单的动作他们却拿不住呢?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2)利用物理实验、社会实践活动创设。如力的分解的教学,我印象较深的是有一次物理教学比赛上一位老师的引入。他先让学生进行拔河游戏,取一结实的绳子,绳子的两端分别是男生,中间站一女生沿垂直于绳子的方向拉,会很轻松的把绳子拉弯,甚至把两边的男生拉过来。这个情景引起在场师生的兴趣。然后老师让学生回忆力的合成的知识并思考,若没有其它限制,同一个力可以分解成多少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力?这样促使了学生很好的思考。

(3)利用物理学史上的生动故事创设。例如讲解电容器时,可以介绍莱顿瓶的有趣故事。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诺莱特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的表演,他让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队伍全长达900英尺(约275米)。然后,诺莱特让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让排尾的握瓶的引线。一瞬间,七百名修道士,因受电击几乎同时跳起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口瞪目呆,诺莱特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巨大威力。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动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持久、稳定的动力。

(4)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创设。例如高中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直接讲解原理学生可能会误以为初中的重复。教学时可以先介绍两组演示实验,待测电阻用接近电流表内阻或电压表内阻的,分别出示外接法和内接法的电路图。分别让学生现场做实验,计算结果。两组形成强烈差别,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深思。然后再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每种接法中所测物理量都是绝对准确吗?测什么样的电阻这种接法才相对准确?这样学生自然就抓住了本质:即实际的电表大多是非理想化的。

二、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书上的我也能看会,就是一拿到题目我就不知如何下手。”我也经常碰到有的学生上课听课也非常认真,作业、课外练习也做得非常整齐规范及时。就是一考试就担心,一谈到物理学习就说难。我也经常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经常找一些有此困惑的学生谈话交流。我想或许看过魔术表演,杂技表演,球类比赛的人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懂别人表演容易,研究规则技巧也不难,但要想自己表演的与别人一样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亲身经历,把知识、规律、方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不要对老师、书本形成太多的依赖,更不要做课外资料对着参考答案一旦不会就翻看答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认知体系,而认知体系是每个人经过独立思考后建构和完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不可能代替学生观察,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一定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观察、思考的过程,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在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时,教师若不做任何实验,按照课本照本宣科,也能得出结论,但学生没有得到任何体验,对结论的理解就不会深,甚至持怀疑态度。

三、教师精心设置疑问,层层进行有效启发

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善于提出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调用头脑中的知识背景,与新问题发生联系,通过概念和规律做出推理和判断,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探究、形成结果。学生会对收获有强烈的满足感。例如第八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上安徽省滁州中学胡忠国老师《力的合成》的教学,教学流程设计非常新颖,层层进行有效启发。大致如下:

(1)一开始提出:怎样感知力?学生思考后得出:找力的作用效果。

(2)视频1:两位女同学与一位男同学分别拉拉力器。视频2: 四位女同学与一位男同学分别推汽车使其运动。寻找合力与分力怎样才能等效?

(3)猜想:力的合成有什么规律?先故意进行错误的引导:算术法则。怎么验证这个法则正确与否?学生自然考虑到设计实验。

(4)逐步引导实验的设计方案:方向、作用点、大小怎么记录等等?

(5)演示分力结束时,故意让实验失误,水桶中的水泼了一些,合力得不到了,怎么办?自然过渡到学生自主探究,非常震撼。

(6)学生实验、教师点拨、得出结论。

这节课课堂上一系列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因此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加强言语交流训练,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思维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不像外部言语那样要求很强的逻辑性与条理性,通常以简化、压缩、跳跃的形式出现。这种特点,一方面有可能使思维快速进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思维变得不连贯、不符合逻辑或模糊不清。学生如果能经常把内部思想变成外部言语,并适当的加工、整理。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迅速得到提高。为此,教学中针对概念、规律、习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解;也可以鼓励学生间相互讲解;甚至学生自己练习讲给自己听等多种方式来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特别是目前教学还受着短期成绩和升学率的影响。但为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终身的发展,我们还需要脚踏实地的从学生进入高中就开始不断地培养,把握科学的方法,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引入创新性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机床电气的安装与调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