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变得丰富有趣

时间:2022-06-25 05:33:38

让语文课变得丰富有趣

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变得丰富有趣,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学语文学得有滋有味,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新课标实施后语文课堂应追求的目标。为落实新课标精神,如何在实践中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呢?

一、增强知识趣味性

知识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教师紧扣教材的内容和特点,适当增补穿插一些新颖的材料,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并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知识。

如教授《荷花》一课时,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荷花意境图,将学生引入荷花美景中,当学生正陶醉于美景时,老师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图中的荷花。这么美的景色,怎么用语言文字具体表达呢?去看看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是怎样写荷花的。让学生从图到文,自然地走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如教授《月光曲》时,自己弹奏了一曲《欢乐颂》,将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音乐有利于情景的创设,它能充分地调动人的听觉,把文学想象和音乐联想结合起来,可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学艺术美,并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二、增强语言趣味性

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因为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师的语言(包括讲解、问答、朗读),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尽量做到直观、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语言沉浸在一种或激动、或思考、或喜爱、或憎恨的心理情景中,从而使课堂教学产生感染力。

在教授《三个儿子》时,教参与大多数人都认为帮妈妈提水的孩子是真正孝顺的儿子,因为他能帮妈妈分担重活。可有位学生却提出说:“老师,我觉得那两个儿子也是孝顺的。”面对这一事先没预设到的课堂突发事件,我呆了一下,但马上微笑着说:“哦,是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他小脸涨得通红:“那两个儿子用唱歌和跳舞让妈妈消除疲劳,让妈妈开心啊!”孩子纯真的回答,让我内心一阵感动。我暗自庆幸当时没有随便制止他,而是以亲切的话语,民主的方式鼓励孩子说出了他的想法。此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肯定会让孩子感到一种真真切切的美感。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三、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低年级的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几位“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师角色。如教学汉语拼音声母g、k、h时,让平时几位发音比较准的小朋友提前读会儿,课堂上改变教师教的形式,大胆让“小老师”显身手,结果课堂上一点小小的创新收到出乎预料的效果。由于“小老师”的出现,让整节课充满了新奇感,这种新奇感不由自主地把同学引入课堂,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将声母的音读准的同时,还使用以往记忆声母“形”的方法,让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了“三个声母”的形。不但如此,课后,同学们为了争做“小老师”,都主动认真地学习。这样的组织形式,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增强课堂趣味性

形式的趣味性主要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创造教之有效的课堂形式,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让课堂教学变得现实而有趣味性,做到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结合。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教师课前带领学生观察了生活中爬山虎的脚,课文学习完后,教师再次组织观察活动,学生在两次不同的观察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了解到作者观察的仔细,懂得了围绕一件事物怎样说清楚的方法,也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逐渐注意起来,产生了兴趣。

语文教材中,语言文字所蕴涵的兴趣信息,决定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教师在语文的学习活动中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兴趣信息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产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前提,也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

总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只有创设趣味语文课堂,在教学中,多为学生的发展考虑,多创新,努力促进学生自主构建,使教学过程向学习过程转变,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的学习活动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我们的教育才能演奏出精彩的乐章!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让诗歌点亮高中英语课堂 下一篇: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的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