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施氮量对镇稻11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2-06-25 02:23:35

摘要 为寻找镇稻11适宜的密度与施氮量,设计了5个施氮量水平,2个密度处理。结果表明:施氮量的不同对水稻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施肥量越多,镇稻11产量就越大。但是当有密度介入时,在一定施氮量水平内,随着密度增加,产量越高,当施氮量达到最大水平时,密度增加,产量不但不增加反而有降低的趋势。

关键词 镇稻11;施氮量;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S1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13-02

我国水稻生产总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 020万hm2,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1]。为提高水稻产量,对水稻移植密度、氮肥施用的研究较多。随着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增加,水稻栽植密度有向稀植发展的趋势,如小苗稻高产节本栽培技术[2]、稀少平栽培法[3]、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4]和其他相关研究[5-7],均表明在水稻栽培中采用稀植能有效改善水稻群体质量,提高水稻产量。林玉棋[8]、马国辉等[9]研究密度、氮肥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水稻栽培中最佳的密度、氮肥用量,为水稻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探讨镇稻11生产最佳的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在如皋市农科所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1年6—11月在江苏省如皋市农科所试验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小麦,土质为砂壤土,地势平坦,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偏上,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镇稻11号,原名镇413,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武运粳8号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015。供试肥料:氮肥品种为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为氯化钾。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密度和施氮量2个因素。其中,密度设低密度L(行株距28 cm×14 cm)和高密度H(行株距22 cm×14 cm)2个副处理;施氮量设0 kg/hm2(N0)、90 kg/hm2(N1)、180 kg/hm2(N2)、270 kg/hm2(N3)、360 kg/hm2(N4) 5个副处理。3次重复,共30个小区,小区面积43.2 m2左右。小区间田埂用防水布覆盖,隔离防渗,四周设保护行。每个小区单设进、排水口,每穴定植2株。基肥混施入土,追肥表面撒施。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5月11日播种,6月19日移栽,6月15日施基肥,6月26日除草剂拌泥施入分蘖肥,8月6日施拔节肥和促花肥,8月17日施保花肥。根据病虫情报进行病虫害防治。10月下旬相继成熟,于10月31日收割。播前进行5点取样,测定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含量。每小区取1个点,每个点取10穴。测定总茎蘖数和主茎叶龄、穗数和粒数,10月31日收获,分区测产。用Excel分析和处理数据[10-1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与密度对茎蘖数变化的影响

由表2可知,密度不同对总茎蘖影响较大,密度越大,总茎蘖数就越大;施氮量不同,总茎蘖数也有所变化,施氮量越高,总茎蘖数有增加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迟,总茎蘖数越来越多,到8月下旬9月上旬之间达到最高,新叶也不再抽出。

2.2 不同处理生育期比较

品种遗传特性是影响水稻生育期最主要的因素,同时生育期还受栽培、环境等的影响[9]。由表3可知,密度对生育期的长短影响不大,主要是施氮量对其有一定影响。当施氮量降至90 kg/hm2及以下时,齐穗期比高氮早1 d,但是不同施氮水平成熟期、全生育期各不相同,氮肥施用的越多,越是贪青迟熟,反而不施氮肥提前成熟,生育期缩短。

2.3 不同施氮量与密度对镇稻11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4可知,施氮量和密度对镇稻11结实率影响不大,但对穗数、千粒重有一定的影响。当施氮量增加时,穗数逐渐增多,施氮量在一定范围时,密度的增加会使穗数增多;而千粒重相反,施氮量增多,千粒重有下降的趋势。对产量而言,施氮量越多,产量越高,当施氮量在一定范围内,密度越大,产量越高,施氮量达到最大时,密度越大,产量反而减少,但是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在一定范围内,水稻产量随栽插密度、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该试验研究发现,施氮360 kg/hm2,栽植株行距为28 cm×14 cm,栽插25.5万丛/hm2时,产量最高,为10 078.44 kg/hm2。因此,水稻生产中,应注意氮肥用量和栽植密度的选择,从而为水稻高产奠定基础。

4 参考文献

[1] 程式华,胡培松.中国水稻科技发展战略[J].中国水稻科学,2008,22(3):223- 226.

[2] 蒋彭炎,姚长溪,任正龙,等.论早稻稀少平高产栽培法[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农业和生命科学版,1983,9(2):127-129.

[3] 张洪程,苏祖芳,戴其根,等.麦茬小苗单季稻改善群体质量的高产节本技术[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和生命科学版,1989,10(2):1-6.

[4] STOOP W A,UPHOFF N,KASSAM A.A review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ssues raised by the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SRI)from Mada gascar: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farming systems for resource-poor farmers[J].Agric Systems,2002,17(3):249-274.

[5] AKITA K,TANAKA N.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planting patterns of young seedlings transplanting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rice plants[J].Jpn J Crop Sci,1992,61(1):80-86.

[6] 王秋菊.节水条件下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3):41-42,59.

[7] 李崇云,张正伦,张正国.运用回归方法研究汕优63 优化配套[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7(4):66-71.

[8] 林玉棋.Ⅱ优航2号作双季晚稻栽培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探讨[J].杂交水稻,2008,23(3):42-45.

[9] 马国辉,龙继锐,戴清明,等.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最佳缓释氮肥用量和密度配置研究[J].杂交水稻,2008,23(6):73-77.

[10] 陈晓阳,胡欲琅,钱秋平,等.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天优华占生长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160-163.

[11] 刘卫华,郑邦元,吴永红.氮肥施用时期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初探[J].中国农技推广,2012,28(9):32-34.

上一篇:浅析陆上训练对游泳训练的影响 下一篇:素馨属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