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热点 第6期

时间:2022-06-25 10:44:37

关于教育的争论

两会期间,饱受诟病的中国教育再一次成为各方人士讨论的议题,关于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也再度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陈晓明:改革现行中高考制度和应试教育的设想

bolg.省略/u/473fffb410008dc

看到全国人大代表范谊提交的《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一文,我深有同感。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隐含严重的社会危机和巨大的社会压力,一组数据显示,36%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和恐惧。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比例不到50%,这些都是很可怕的数字。

另外,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对人的培养,所学的应试知识今后几乎无用。我相信,在这个社会资源分布不均的年代,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而是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整个国家和社会花费如此大的人才、物力、财力,让学子们去学习几乎是无用的知识,这是中国教育最令人扼腕的一面。

赵民:2630亿元教育投入的背后

http:blog.省略/u/4760d1e00100086f

在温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07年中央财政要拿出2630亿人民币用来发展教育,实事求是地讲,这是新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的确值得全国人民感动,“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终于被落实了。

我认为,凡是一件事情被称为“基本国策”,那么,这件事就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级别的中央财政资金,来保证它得到落实和贯彻。我们的国家,长久以来没有一个文件或者报告,来告诉我们,基本国策有哪些;换句话说,缺乏一个机构,来明确界定和制定基本国策;换句话说,也就是缺乏一个机构,来制定国家战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希望,今后每年在教育上投入至少应该保持今年的2630亿元,而且,还应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加。

徐晋如:我不反对于丹,我反对糟蹋《论语》

blog.省略/u/3e47063f01000766

人人都去读《论语》,那是可以的。但你不能用错误的讲法去讲错误的《论语》。那样的话人就不会有敬畏感了。人们本来读《论语》是为了提升自己,如果按于丹的读法,人的素质反而下降了。精英的东西也可以给大众,但问题是于丹讲的是错误的东西,根本不是《论语》的思想。她不是大众化,而是庸俗化。《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比于丹更受欢迎,但作者并没有人尊敬。我们不反对任何人解释《论语》,但我们坚决反对《论语》、糟蹋《论语》。任何人都有权解释《论语》,但任何人都无权糟蹋《论语》。

杨澜:王朔先生,说话请负责任

blog.省略/u/47761464010007nr

我觉得有必要把王朔批评我的事情解释清楚。去年,一位朋友介绍徐静蕾和吴征认识,希望阳光媒体投资徐小姐的电影。看了故事情节介绍后,吴征认为投资有较大风险,徐小姐也表示理解。同时吴征建议徐小姐做个性化电子杂志和社区并表示愿意投资。之后,双方经理人见面,我公司业务主管向对方做了详细演示。最近我们从媒体上获知徐小姐要做电子杂志了,虽然双方没有合作成,但我们祝愿她成功。

明明是我公司想投资徐小姐的项目,王朔先生说吴征忽悠徐小姐投资,这话从何说起呢?至于进行人身攻击,就更没道理了。另外,我也想告诉他,我的家庭很幸福,请不必操心。

连岳:谁都不欠李银河

www.省略/blogs/rosu/archives/31401.aspx

先八股一下,我得承认,李银河是个了不起的学者,但因为观点得不到认同,她打算放弃,并认为自己不被理解,我觉得不好。李银河不欠大众的,所以她没有持续发声的义务,她怕领导不高兴从而放弃比较敏感的学术课题,不能因为这点指责她。但是李银河也该知道,大众并不欠她,把自己收声的原因归于大众的冷漠,可能找错了债务人。从快乐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做学问写文章的人没必要搞得满脸委屈与痛苦,自己的观点表述完了,就去歌照唱、舞照跳、马照跑。别写了几个字,从青年到老年,都像十字架上的耶稣,一厢情愿地让世人欠他赎罪的大人情。谁都必须为自己选择承担后果。烈士不停的死,人血馒头还是被当成治肺痨的灵药,这不是大众的可鄙,反而说明两点,一是烈士的作为不够,二是中医始终没有进步。

《钱经》:上大学的成本和收益

blog.省略/u/4aa7d1960100081c

人人都知道,优秀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和高薪,出于学校素质的考虑,用人单位相信,名校毕业生优于他人的几率也会因此变大。

问题在于,中国家庭在教育投资中,往往只在乎收益,却忽视了成本的重要性。如果放任教育成本无限扩大,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总收入小于总成本。造成这个原因的,也许并不是家长们的盲目,而在于中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人人都想挤进名校,抢占对自己最有利的资源,而对那些平凡家庭而言,他们要么放弃以后的收益,要么付出更大的成本去获得它。这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

(辑/胡尧熙)

上一篇:王志仁·创业 连环创业家 下一篇:三月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