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无线电管理如何应对?

时间:2022-06-25 09:37:59

“互联网+”时代无线电管理如何应对?

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不断普及,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强烈诉求,这一需求在“互联网+”时代更为凸显。无线电频谱资源是各类移动业务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无线电技术和应用发展的先决条件,在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的过程中,无线电将以其可随时随地传输信息的巨大便利性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已经成为实现“互联网+”经济形态的重要载体。

“频谱危机”进一步加剧

移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所带来的海量数据传输,以及万物互联带来的无线感知设备的爆炸性增长,将使得频谱需求大幅增加,“频谱危机”进一步加剧。

与此同时,复杂电磁环境挑战无线电监管能力。随着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兴无线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智能家居等领域和智能生产的各个环节,这将对更广领域的无线电监测能力及无线电设备管理模式提出新要求。海量无线传输终端的出现,以及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数据传输量,将极大增加无线电台站设备的数量及密度,使得大量台站设备在同一时间、地域内使用成为可能。

大量频段资源的集中占用,将使电磁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各种新的干扰问题大量涌现,无线电监管、协调难度不断增加,常规的监测技术已不足以应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无线电监管。

海量移动设备的接入,使网络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各级用户面临非法接入、无线网络干扰、远程控制等严重的安全威胁。

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

根据“互联网+”时代无线电技术的应用特点和趋势,无线电管理部门应研究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频率台站管理方式。在管理手段上,要整合多方资源,充分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改造现有无线电管理系统,增强对海量台站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提升无线电管理的精细化、主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管理方式上,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改变单一行政指配的频率分配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多重频谱分配模式, 满足“互联网+”时代海量用频需求,应对日益激化的频谱供需矛盾。具体来说,应在依托行政管理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通过拍卖、交易等多种手段配置频谱资源; 采用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 逐步引入频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推动我国无线电频谱资源合理规划和利用。

同时,还要将频谱资源管理由静态转向动态,而完善频谱资源的动态管理机制也是提高频谱利用效率,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各领域对频谱资源灵活、实时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关部门应积极探讨可能的频谱共享方案,制定动态频谱共享方法的长期研发计划,调动各方积极性,协同推进我国频谱共享计划的出台及实施,优化频谱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互联网+”时代的频谱短缺问题。

统筹做好频谱规划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各领域应用的逐步深入,已有的无线电频谱资源规划难以适应“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无线宽带频谱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成为保证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无线电管理部门应做好几项工作:

首先,应尽快对各领域无线网络用频需求进行预测,加强对现有频率的梳理和调整,为做好重点领域的频率规划和配置奠定基础。其次,必须加快研究科学的频谱规划方案,合理规划相关频段,提前做好“互联网+”时代各领域用频规划和调整工作,制定前瞻性的频谱中、长期规划,加强对无线宽带技术应用的政策管理和引导,促进频率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保障“互联网+”时代工业、农业、金融、物流等各领域无线网络的用频需求。最后,对于覆盖更大、功耗较低、可支持更多用户的免许可低频段用于“互联网+”各领域的预先研究和规划, 无线电管理部门还应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

加强对电磁环境的智能化监测

为了应对各种短距离微功率设备增加带来的电波干扰,无线电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移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无线电干扰新形式、新类型,认真研究各种新应用、新设备的无线传输特性,熟练掌握各频段频谱占用和业务工作状况。同时,还应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的无线电监测手段,提升无线电监测技术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加强新型无线电干扰的智能化监测及干扰查处技术研究,综合运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智能传感网络等技术,丰富监测手段,增强对新型干扰的监测查找能力。

应在城市和无线电台站设备密集区域, 推进网格化监测,及时查处无线电干扰,保证重要地区重点频段的无线电安全。此外,无线电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互联网+”相关设备及产品的监测和认证工作,积极协调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无线电设备生产厂家及流通渠道的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互联网+”环境下的无线电波的秩序,鼓励企业开发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无线电技术产品。

应尽早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相关频率、台站的设置、使用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设台,以及恶意干扰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保证各项“互联网+”应用的正常运行,为我国互联网和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创造良好环境。

上一篇:基于企业文化的员工关系管理创新研究 下一篇:以“人”为本,践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