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6-25 08:30:20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银行经营机制不适应的因素,又有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问题;同时,社会信用环境差,造成银行“惜贷”,使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加重。

1、银行方面的问题。一是信贷经营机制。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上收,经营行缺乏自主决策权,企业贷款申请手续繁琐,环节多,期限长,不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急、金额小、周转快的特点。二是风险管理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利率管理制度,贷款利率不能随贷款风险的高低而进行浮动,从而发挥其弥补风险的作用,因此,对于风险较高的如中小企业贷款,国有商业银行只有选择规避的办法,其结果,造成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低,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是凭传统经验与知觉判断,无法适应发展的变化。三是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为防范新的不良贷款的进一步产生,目前银行实行了严格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因此,中小企业贷款因其风险大,制约了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

2、企业方面的问题。一是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规模小,大多技术设备落后,人员素质差,信息不灵,市场竞争性弱,企业生存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失败倒闭的可能性大。二是管理不规范。大部分中小企业组织形式为非公司制形式,没有规范的帐务核算体系,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财务报表,银行无法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不利于银行进行信贷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难以达到银行规定的贷款条件。三是缺乏有效担保。中小企业资金少,经营规模小,很难提供银行需要的抵押、质押物,同时也难以取得符合贷款条件的第三方的信用担保。

3、社会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信用担保机制。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的机制,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二是信用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缺乏刚性约束,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且利润巨大,造成一些企业违约不讲信用的收益远比付出的代价大,导致守信的市场主体被迫退出市场或者主动放弃守信原则。三是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依法打击的力度不够,银行胜诉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比较普遍,维护金融债权难度仍然较大,金融环境有待改善。

二、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贷款难,不仅困扰着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制约着金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银行及社会多方面的大力协同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1、从银行方面来看,要立足于创新。要彻底更新和转变对于中小企业的旧有观念、理念,充分关注中小企业、研究中小企业,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创新和设计适应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经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产品及服务手段等,提高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首先,在风险控制上,银行应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放开的市场环境,引入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以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在风险发生变化时,随时自主调整,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其次,在经营机制上,一是要适当下放经营行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权限,以适应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二是在业务流程上,要建立起规范、快捷、安全的中小企业信贷经营管理组织体系,既要简化环节、提高效率,又要有明确、有力的制约机制,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三是在担保方式上,银行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探索在动产和权利上设置抵押或质押,采取灵活担保方式,增加担保物品种。

第三,在考核机制上,要重新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定风险防范与正向激励并重的业绩考核评价办法,使基层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职级晋升等个人利益与业绩紧密联系,充分调动银行员工的积极性。

2、从企业方面来看,要提升自身素质。一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应推动中小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二是要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三是要强化企业信用观念,增强信用意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坚决摒弃赖账有理、赖账得利的错误观念;要努力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以自身的作为来赢得银行持续的支持,培养良好的银企关系。

3、加大信用环境整治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第一,要加大对借款人遵守银行信用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氛围;第二,要高度重视金融债权维护工作,对少数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制裁,让赖债、逃债者无利可图;要健全和严格相关法律,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4、努力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一是鼓励民间资本或有条件的企业出资创办民营担保机构,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二是由保险公司或由财政和保险公司出资成立再保险机构,为担保公司提供再保险;三是实行企业互助联保,借鉴农户联保贷款模式,成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协会,为会员企业办理贷款担保业务,当某企业贷款时,由多个中小企业联保,以降低贷款风险。

(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基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企业家精神研究 下一篇:第三方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