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

时间:2022-06-25 06:14:52

试论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

摘 要:由互联网技术所支持的虚拟网络空间(cyberspace)得以产生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此相应的,人们在虚拟空间中形成了获取与交流信息、寻求心理与情感支持、网上互动娱乐游戏等规模大小不一的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探讨虚拟社区的内涵和人际互动的构成要素、特征、模式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虚拟社区;互动;现实社会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0-0101-02

一、虚拟社区内涵

“虚拟社区”译自英文“Virtual community”。关于虚拟社区的含义,国内外学者有着许多看似不同其实相似的看法。约翰・哈格尔三世(JohnHagelⅢ)和阿瑟・阿姆斯特朗(Arthur G.Armstong)在他们的《网络利益》一书中首先把网络社区的虚拟性加以突出,然后他们认为,所谓的“虚拟社区”,就是一个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信息交流的场所,它通过网络以在线方式来创造社会和商业价值。这种观点的核心在于,虚拟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他们可以借助网络,与想法相似的陌生人分享一种社区的感觉。Rheingold指出,“虚拟社区”是“一群主要通过网络彼此沟通、讨论、交流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充分的感情,分享某种程度的信息与知识,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个人关系网络的社会集合体”。Romm则认为,“虚拟社区是一群人由电子媒体相互沟通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国内有的学者认为虚拟社区是由一批网友自动聚集并相对固定在一定的网际空间进行如信息、言论交流等活动的地方。也有学者从行动结合体或社会群体的角度界定虚拟社区,认为它是人们在电子空间里通过精神交往所形成的具有共同归属感的联合体。

可以看出不管论者如何转换语言文字虚拟社区都应当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网络空间;第二,一定数量的社区成员;第三,社区成员有着共同的需要、兴趣、文化;第四,社区成员能够进行频繁的互动;第五,社区成员对所属社区有一定的归属感。所以,虚拟社区是有着共同兴趣、需要、文化的人在固定的网络空间内进行频繁互动所形成的并且成员对其拥有不同程度归属感的群体。

二、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的构成要素

现实社会中的互动是以“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为媒介的角色之间的互动,虚拟社区的互动则是在固定的网络空间通过ID(identification)发表帖子实现的。

1.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是虚拟社区成员进行互动的场所,它包括BBS论坛、电子邮件、即时聊天工具(QQ、MSN等)、各网站的评论版块等。BBS论坛是虚拟社区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人们通常说的虚拟社区就是指它。在这个虚拟社区的平台上,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感受等各种精神活动以匿名或实名的形式发表出来,让其他人分享,通过发帖回帖的形式与他人进行探讨。这便是一种全新的互动模式,区别于以往的面对面的交流。人们利用这种网络空间能够更快捷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在信息搜索和获取的过程中结成新的交际圈子。

2.ID

在现实社会中,人际互动的主体无疑是实在的个体,但是在BBS论坛中互动的主体则是ID。ID是identification的缩写,是指参与BBS论坛的身份证,在论坛中每一个帖子都是以ID的名义发出的。ID是每一个网络游客想要在网上发帖,互动或者是交流的凭证,就如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所起的作用一样。ID包括用户名和密码,我们的交流需要通过ID的登录才可以正常进行,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先天特质和后天禀赋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网络互动中,虽然每个ID背后都有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但我们却并不能从其背后看到一个真我,也许是有隐藏性的。我们认识的网络中的人和现实中的人应该是有区别的,在虚拟空间的互动中,交流的不是显示器那一端的人,而是这个人所操作的ID身份。

3.帖子

虚拟社区的互动是通过帖子实现的,是一种帖际交流。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是通过对话或者是一些肢体语言而进行的,而网络中的帖子其实就是用电子信息的形式承担着“对话”所包含的作用。虚拟社区中的互动本质上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只不过它是通过文本交流达成的。对于现实生活而言,对话的对象可能很局限,仅仅是一两个人,不同人的接受信息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但是虚拟社区中的帖际交流是错综复杂的,因为无论是作为发言者还是倾听者,虚拟身份的人都不必同时兼顾,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其一,有很强的自主性。

三、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的特征

1.虚拟社区中的互动具有超时空性

在传统的面对面互动中,个体之间的交往被限定在固定的场域和有限的时间里。布迪厄认为,实践的一个特性就是紧迫性,行动者在短暂的时间里必须迅速作出决断,因此任何理论上可行的行动方案都是无济于事的。与此不同,在虚拟社区中时间和空间对行动的制约作用降低至最小。凭借网络,行动者可以瞬间实现跨时空的交流。虚拟社区中的帖子通常会保存很长时间,只要虚拟社区的成员愿意,他可以回复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以前发出的帖子。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做不受时间限制的互动。

2.虚拟社区中的互动具有匿名性

在现实世界中,身份是唯一的,不管扮演何种角色,个体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都是固定的。相反,在虚拟社区中辨别身份的唯一标识只有一个,那就是社区成员的ID。ID又是可以随意申请的,理论上说一个人可以拥有无数ID,只要他愿意,他可以随时更换自己的身份,年龄不限,性别不限,种族不限。所以,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你对面坐的是不是一只狗。人际互动的匿名性使得成员可以尝试塑造不同的角色,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肆无忌惮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不用担心为此付出哪怕一毛钱的代价。因此,这也使得网络成为滋生邪恶的温床,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源直指网络。

3.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成员流动频繁

虽然在频繁的互动中社区成员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对社区的归属感,但是这还不足以将每一个成员都凝聚在社区当中,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出入。人们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每一个虚拟社区的功能是有限的,当其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要时,成员便会流动到另一个虚拟社区。通常情况下这种需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人经历的变化而改变的。另外,虚拟社区的电脑网络基础使用户不可能受到外界强大的社会性力量的制约,因此,虚拟社区的组织和制度力量必然较现实社区弱。由此,虚拟社区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是松散的。这使虚拟社区不可能像现实社区那样具有较强的社区凝聚力。

4.虚拟社区中遵循平等、自由、开放的原则

虚拟社区中互动的匿名性使得成员摆脱了职业、收入、声望、性别、种族、年龄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人际交往的约束。在现实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交往是极其困难的,交往的内容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但是,在虚拟社区中人们可以甩掉沉重的包袱自由呐喊,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权威地位和等级属性近乎消解。虚拟社区提供的沟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哈贝马斯提出的“理想沟通情境”。在哈贝马斯看来,人们在没有内在和外在约束的理想沟通情景中进行真诚的沟通凭借最佳论据去说服对方才能够得出真理。这样的沟通条件只能够在一个容许自由讨论的社会或“公共空间”才可以实现。亦只能由于此,人类的沟通是真诚的而“非扭曲”的。虚拟社区正是这样一种容许人们自由讨论的公共空间。

四、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的模式

虽然虚拟社区中的互动关系与现实社会中的互动关系都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但是,虚拟社区互动关系形成的过程却是不同的。在现实社会中,互动者选择互动对象,进而形成互动关系,互动者在互动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所谓互动者,是需要与他人建立互动关系的人,是互动关系形成的发起者。而互动对象则是互动关系中的被选择者。在这个过程中,互动者有权选择与哪个人建立互动关系,其互动对象也是明确的。

在虚拟社区中互动是帖际互动,帖子的发起人可被看成互动者,帖子的回复人可被看成互动对象。与现实社会中不同的是,互动者即发帖人无法选择互动对象甚至无法确定在发帖后是否能够形成互动关系,因为众多互动对象即回帖者可以依据自身的喜好自由回复帖子。在这里,互动者显露出互动意图后互动对象是不确定的,并且互动关系建立与否的决定权掌握在回帖人手中,若回帖人不回复发帖人的帖子则互动关系建立失败。在虚拟社区中,现实社会意义上的互动对象反而成了互动关系形成的确立者,而被选择的发帖者仅仅是一个待选的互动者。可见互动关系的确立过程与现实社会是完全不同的。

据此,我们将虚拟社区中的互动模式划分为三种理想类型,每一次具体的互动都是三种模式的组合变化。

其一,星状模式或单中心互动模式。在此种模式中发帖者即是话题的挑起人,众多回复围绕发帖人展开,仅是回帖者与发帖者的互动,回帖者之间并没有互动关系。其二,两两互动模式。即只有两个参与者的互动关系。其三,网状模式。即众多ID之间相互回复,互动形成网状。在这种互动模式中,至少存在着三个ID以上的相互回复情况。

五、虚拟社区中互动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费孝通当年所提出的“熟人社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已经逐步被瓦解,人们处于一种二元分离的状态,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人人自危,想方设法地保护自己,他们渴望远离喧嚣,远离聚光灯。将自己封闭在一种可以有隐私,可以自我独处的环境中,但是另一方面,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又使他们渴望与人交流,希望自己的心声能够被他人所倾听,诉诸酸甜苦辣而有人能够回应,面对陌生人的关注,他们会顿感压力全无,也不必在意他人的想法是否适合自己。也许仅仅是宣泄就够了。身处这两种需求的对抗之中,有时人们一定会困惑,不知所措,因为这是原有的现实生活所无法满足的。而在虚拟的空间当中人们会同时找到这两种诉求的平衡点。他为人类架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同时又很好地保护了交际人群的隐私,使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网络空间使网名可以以匿名的方式谈论热点事件,评论国家政策,形成了上下通畅的局面,对于国家关注民生,了解民众真实的生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使老百姓通过互联网向中央建言献策,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迈出了新的一步。公共参与度明显提高,公民意识明显增强。

上一篇:论公民健康权的平等保障 下一篇:蒙授小学汉语教学中三种学习方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