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

时间:2022-06-25 05:53:40

浅析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

摘要: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提出树立新型水资源管理。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源于管理制度。传统水资源管理思路下的水资源管理实践存在很多弊端,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而且无法应对一些新因素的挑战,优化中国水资源管理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中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水资源令人担忧的现状,固然有水资源分布特点、气候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原因,但人为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中国水资源的落后管理负有直接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水资源管理体制

(1)从机构机制来说,我国水资源管理机构涉及部门多,部门间职能交叉多,部门纠纷多,各自为政,集中统一管理不足。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治理、保护、开发、利用,长期由水利、电力、交通、城建、地矿、农业等部门多龙治水,部门分割严重。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的单目标规划管理必然与水资源的多功用相矛盾,因而必然与其他部门发生纠纷,只能实现水资源管理的次优化。在关于水资源的污染防治方面,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还需协调。

(2)从决策机制来讲,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多目标决策机制极需加强,各项经济政策的环境一致性必须考虑,公众参与机制亟待建立。水资源管理之所以复杂,很大的原因在于水资源有多种功能,而且相互间又有联系,任何一方面的不合理利用都会影响其它功能的发挥,要使系统处于整体最优,就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功用,制定多目标的管理规划。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管理是一种以各部门利益为重的部门目标规划,因而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的政策制定往往只考虑经济效果而忽视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水环境管理牵扯的源多面广,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将使环境管理更易被群众接受,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但是,我国对公众参与的程序还缺乏规范。

(3)从协调机制上讲,国家授权的协调机构并没有起到真正的协调作用。《水法》虽然规定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行水利部统一管理下的分级、分工管理,水利部连同水利部下设的七大流域水利委员会对各自职权范围内的水资源利用进行协调,处理部门、区域纠纷,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但是实际情况却与规定相差甚远。首先是水利部门与环保局的协调没有实现。长期以来,水利界的人士一直认为水利就是兴水利,除水害,重工程建设,轻生态保护;重开发利用,轻恢复保护;重水量的调剂,轻水质的变化;重水量的供给,轻对水需求的控制。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水利部作为国务院的水行政管理部门难以协调它与国家环保总局在水量与水质问题上的矛盾。

1.2水资源管理责、权、利界定不清,一方面水量缺乏,另一方面水体污染,而同时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权流动性差。水权是指水的所有权和各种利用水的权利的总称。根据《水法》规定,我国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主要有国家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满足居民生活用水的简单取水设施则可以是私人的。水资源的使用权是指单位和个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国家所有的水资源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我国水资源管理在产权上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对水资源的使用权进行合理界定。

1.3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在水资源管理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制定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是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第一部法规性文件,其中有关于水资源保护的明文规定。2008年年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2002年又颁布了《水法》,以后还颁布了一些其他的水资源法律法规。但仅仅依靠这些法律还不足以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水资源是与其他自然资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可以影响到与之相关的资源的利用,同时,其它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资源的连锁式的破坏。因而,互不相连的资源保护法不仅不能很好地保护某一专门资源,其拼凑起来的整体也不能从根本上对整个资源作为一个系统起到有效的保护。

2、中国水资源管理对策

2.1理顺水资源管理机制

要对我国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水资源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就机构设置而言,必须要有一个国家级的统一管理机构。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都建立了国家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有的是委托中央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我国当前是由国家委托水利部行使水行政权。“水利”一词是中国的一个特有名词,在英文中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与之相匹配的词。追其根本水利着重于水量的调控、利用和开发,而水资源的管理包括水量和水质两方面,且不可分割。这样,由于国人对于水利的传统理解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水利部门的决策专家也在短期内不能调整其专业知识背景、部门利益倾向和决策惯性,使其决策并不能导致水资源整体的实际有效管理。因此,笔者认为由水利部承担水资源的行政管理不妥,建议在中国有必要成立一个国家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应由水利部和国家环保局以一个合理的比例参与决策、规划与管理。

就决策机制来讲,水资源管理应采取伞型的决策方法并积极促进公众参与规划。水资源涉及到洪旱防治、基建发电、水质检测、污染防治、农田灌溉、水土保持、森林涵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其决策往往需要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的协商合作,但它不仅仅是这些专家决策的简单复合,而是在专家决策知识共享基础上的创造集成,就如同一把伞,它由不同的辐条支撑,但它在此基础上又有自己的支撑主轴,因此,可以形象地称之伞型决策。另外,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应切实加强公众的参与。各级水资源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公众进行教育,唤醒公众的环境意识,通过规范的渠道向公众定期公布所辖区的水环境实际状况,使公众对水环境享有知情权,并通过可行的方式参与水环境管理,最终享有法律赋予的环境权。特别要注意的是,各项流域的水管理一定要保证流域社会的弱社会群体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2.2明确水资源产权

长期以来,水资源被认为是天赐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国目前的生活、工农业用水,大都只计成本和利润,而不计水资源本身的价值,它使得受国家委托经营水的水利工程和行政单位免费使用水资源,而国家作为水资源的所有者的利益大大受损,所有权虚置,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同时,由于对水资源的无偿经营还造成一系列的水资源配置扭曲,使水价过低,水资源使用浪费,水体污染严重,形成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空心化”现象。因此,只有对水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才能使国家作为水资源的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得到体现,消除国家作为水资源所有者的所有权虚化现象。取水许可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是规范水资源使用权的有效制度。

2.3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

水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包括水的立法、水行政执法和水行政司法三个方面。在水资源管理的立法上,一是要制定自然资源综合法,以协调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二是要制定流域管理机构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工作程序给予规定,赋予其行政、经济方面的权力;三是设立专门的地下水保护法,连同地表水法以及《水法》构成完整的水法体系;四是设立公众参与法,对我国公民参与环境管理的程序、规则给予规范。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明显落后于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它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已经启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这场变革。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常谁为.中国水资源的战略性调整[J].政策.2003(10)

[2]张利平,夏军,胡志芳.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02)

[3]孙健.“破窗理论”与水资源保护[J].北方环境.2011(07)

上一篇:中深孔爆破法回采顶柱的应用论述 下一篇:关于有效和无效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