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三式

时间:2022-06-25 05:35:23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三式

上好英语课并不容易,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对这一点感受尤为深刻。英语教材以英语语言为媒介,学生要实现与教材的顺利沟通,并不容易。英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英语课本中的语言材料活起来”。按照“活力英语”的观念,英语教师还要引领学生由读“有字书”走向读生活这一“无字大书”。可见英语这一学科学习内容丰赡、宏富。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着实不易。经验不足的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往往“多处抓”,但“杂而无序”,一堂课下来,学生有如隔雾看花,甚至可能因为这样的一节课而对英语课寡然失趣,将英语科目“自觉地”排到其他学科后面。可是英语是“盐”,当代人都需要她,她的意义就在于她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所以英语课必不可少,在“必不可少”的基础上,英语课就要有所追求,一堂“内容明晰”、“骨节分明”、“效益高”的英语课是每位英语教师梦寐以求的。英语课怎样做到“内容明晰”、“骨节分明”、“效益高”呢?笔者在教学中积聚了两三点心得,名之日“三式”,写出来以飨英语界的同仁。

一、以简驭繁

提问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问题的提出有一个“主动权”的问题,即教师和学生谁先提出问题,不论是哪一种,教师都起着“引导”的作用。问题的提出若能起到使学生紧密连结文本的作用,那么这样的提问就是成功的。笔者认为问题的提出要有考究,我们常见到一些英语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十分“冗长”,光理解问题本身就要费“一番心力”,还怎么谈问题后面的内容?!笔者深觉问题宜简不宜繁,但“简”不是“一眼见底”的浅显,而是“以简驭繁”。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笔者在讲授六年级第一单元第1课Public Signs时,根据内容就提出了“What dose the sign on the wall mean?”这个问题,只要认真读文章,就可以很容易地回答出来,问题虽然简单,却抓住了课文的核心。“以简驭繁”的运用即要求英语教师设置问题时力求“简明”、指向的文本范围尽可能的大,做到这一点,英语课堂就可以做到“简约而不简单”了。

二、横枝亦有趣

英语课一旦变得枯燥就临险了。这时就要学会将枯燥转为“有趣”。如何“转趣”也要得法。借用宋代诗人林逋《梅花》中的诗句“水边篱落忽横枝”之意,要“横”生趣味,即学会“有效延伸”。英语课堂中的“延伸”忌讳“不搭边际”,这个提法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副校长沈峰提出的在英语教学中要将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是一致的。

怎样延伸才会使英语课堂重发生机,甚至“锦上添花”呢?笔者认为如下几点的做法是可资借鉴的:

第一,所延伸的内容要与语言材料相关联。比如沈峰老师的[教学片段1]:由How do I spend my weekend?引出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How do your classmate spend the weekends?给学生Tips:表述别人的周末活动时,特别注意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的变化。

沈峰老师就是通过课内材料适当延伸,既降低了难度,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沈峰老师并不苛求学生全部准确无误地说出来。在这种宽松的话语表达氛围下,学生英语表达的欲望大大增强。可见,当教师做好有效的延伸,找到了学生思维的开启点,学生的思维之闸就会大开而一泻千里。

第二,自编谜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大胆尝试新教法。谜语因为有悬念,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妨尝试使用此法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当然,很多新教师苦于找不到谜语,其实教师们可以自己编制谜语。沈峰老师给我们做了个好例子:

[教学片段2]

沈峰老师为了辅助英语教学Animals,自制谜语,同时也要求学生进行谜语编制。为了降低难度,沈峰老师先给学生做示范:

Itis green.

It lives in grass.

It has long legs.

It likes jumping.

It can jump high.

What is it?

并提供有用的句型:

It is…

It has…

It likes…

It can…

What is it?

W生根据此句型编出了丰富多彩的谜语,学生学得有兴味,预设目标也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达成了。

三、英语知识归纳精细化前奏――朗读

英语科目的学习极其重要的部分就是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也是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归纳精细化是高效英语课堂应有的“题中之义”。

限于篇幅,这里笔者想谈的是英语知识精细化归纳的准备工作――朗读。

学生熟练朗读语言材料是英语教师实现知识归纳精细化的前提。因为朗读让学生“有本可依”。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多次说道,朗读是有效的途径,他更强调朗读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仪式。就实际教学来看,朗读借助声音向文字世界过渡,而且教材本身提供的篇目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阅读中添加朗读确实能带来好的效果,甚至可以让英语彰显魅力。

进行朗读要做些准备。笔者观摩过很多优质课,发现这些老师很多都“善于朗读”。2016年在无锡市天一中学开展的“全国英语名师大讲堂”的优质课展示上,很多老师的朗读堪称“绝佳”。上海天一中学的英语教师刘娜在执教六年级What’s the matter?一课时,朗读极为出色,抑扬顿挫,情感丰富,学生们亲切地称之为“娜旋风”!朗读本身就是一次美的享受,当这些亲切的有声语言在孩子们心头流过时,那是一种怎样的温存、怎样的润物有声啊!来自山东的高级教师朱则光在执教《The traffic》一文时是向学生孜孜以求语句的正确朗读,这些对朗读的有效实行让我们看到了朗读是如何使一堂课生色,是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的。

在设计朗读时,教师本身要力求读准文本、读透文本。标划出朗读时应注意的停顿、应使用的语气、应流露的情感,一个好的建议是将朗读与合适的乐曲结合起来,在声音与音乐的共同辅助下完成文本的有效朗读。

英语天生烂漫,英语天生美丽,教而有法,学而无法,只见英语不见法,不能为了方法而方法,一切方法都要有助于实践,希望我能与英语界的同仁一起为我们国家的英语课堂的建设做出努力。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美育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