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06-25 04:14:24

中职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内科学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四个紧密联系环节构成。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执业医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全面推进,给内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之道。

【关键词】中职内科学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执业医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全面推进,给内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在中职内科学教学中存在诸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不当,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临床实践相脱节,基本技能训练不足,临床见习、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内科学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

一、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临床实践相脱节

《内科学教学大纲》是内科学教学内容拟定的依据,其规定的教学内容一般多年不变.难以适应基本上每年变化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在教材方面,特别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采用的《内科学》教材,存在部分知识陈旧的现象,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不吻合;内科学临床见习是联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生人数剧增,内科学临床见习需求与医药卫生资源不匹配,使得内科学临床见习难以顺利完成,这已成为各医学类学校共同面临的困难。医学生只能在理论教学完全结束后,才能接触临床实践,出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不当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内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合理、恰当的应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社会需要的合格医药卫生人才中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学校为顺应时展,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但却存在盲目引用的问题。同时也很少对这些方法和手段进行效果评价和对比。

例如内科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是为了将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但很多内科学课件只不过是将原来的书稿转变为PPT等格式。教师讲述的仍然是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参与和接受。这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再如,有的学校将医学模拟病房、模拟人完全替代内科学临床见习。模拟病房、模拟人与临床实际情景仅仅是相似,实际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最根本区别是临床实践中存在生命的价值、内涵和意义。模拟病房、模拟人的过度使用.不利于人文关怀及“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理念的树立;同时,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临床见习、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临床见习、实习基地是内科学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教学场所,是医学生观察、模仿及理论联系实践的主战场。虽然,各医学类学校大多建有较稳定的各级各类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但很多都不够完善和规范:而且普遍存在学校与基地联系不够密切,临床见习、实习管理、学术交流、科研协作、疑难病例会诊等方面合作较少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基地教学意识淡化、带教水平不高、带教管理不规范等现象。

二、内科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引入病例的教学

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是:理论授课是先认定疾病,然后再对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而实践是面对直接以症状出现的病人,与理论教学相比是一个逆向思维过程。学生刚开始接触病人,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脑子里装着书本描述的各种疾病的表现以及病人的各种症状,却无法把它们进行整理、对比和归纳,不会把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对进一步的诊疗方案的制订更显得无所适从。为了帮助学生渡过这一困难时期,适时地引入病例教学:学生因摆脱了直接面对病人及诊疗环境陌生的紧张感,可以从容地对病例进行客观的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整个病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分析病例的特点,得出诊断,同时寻找鉴别诊断的依据,让学生以医生的身份进行诊疗.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以上病例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

(二)、建立模拟病房。采用模拟教学

一般临床见习,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往往仅是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而进一步的诊疗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对诊疗的效果更是无法直观,尤其是对一些危重病的抢救,由于情况不允许,就是实习阶段的学生也鲜有机会直接参与临床救治,因而学生的临床能力培训是非常局限的。近年来医学模拟教育的迅速发展,填补了这一缺陷。如果能建立一个模拟病房,引进模拟人,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将是非常有益的。笔者充分地使用模型、模拟人、学生标准化病人,真实地再现临床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面对模拟人的各种疾病状态,学生能以医生的身份进行诊疗和抢救,并能真实体会救治成功的喜悦,以及抢救失败、模拟人死亡的沮丧。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真实环境中所需要的临床思维、诊治、应变能力都具有相当良好的效果。

(三)、创造学生临床见习的机会

随着国人思想观念的改变,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导致见习带教教师寻找示范病例以及带教工作困难重重。因而医学院校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例如,可以寻找教学伙伴,创建新的教学基地。为了给学生增加临床见习的机会,多接触各类病种和病人,学校应该与其他医院及临床科室建立合作关系,拓展临床教学基地。又如,可以由理论课教师带教,实现教师一体化。由于理论课教师熟悉学生情况,理论课和实践课由同一位教师教学,可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主管医师虽与病人朝夕相处、关系密切,熟知病人的各种情况,但医院工作繁忙,常无暇顾及学生,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完成病史的采集及体格检查,收集到完整的临床资料,这对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三、结语

总之,内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医务人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宜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国内外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创立的医学教育模式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然而,各地的学生状况及教学环境和条件的不同,也需要我们依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寻找适合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华云,内科学教学中的难点与先期机械记忆,[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2009

[2]马玲玉,内科学教学中临床实践的反思,[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2010

[3]许定红,高职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4]朴红梅.闫海波,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应用于内科学教学中的意义初探[期刊论文]-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0,

上一篇:浅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说话能力 下一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