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亲和力魔棒璀璨语文大课堂

时间:2022-08-24 03:00:35

舞动亲和力魔棒璀璨语文大课堂

【摘要】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基本功,还要不断地激发和展示自己的亲和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法亲和力课堂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基本功,还要不断地激发和展示自己的亲和力。这样,教师不仅能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能如涓涓细流,流淌到学生的心田中,催开学生的智慧之花。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亲和力,《现代汉语》中是这样解释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对教师而言,教和学结合成教学质量,这个无形的化合物。教和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越“拉拢”学生,学生也会越“回敬”老师,因此亲和力对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亲和力,能更有效地得到学生的尊重,并更能发挥你的影响力。那么怎样打造亲情课堂,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你的亲和力呢?

下面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自身亲和力的几点策略。

一、教师要学会平视学生

把学生放在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不要以师自居,不要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教师如果在学生面前还保持权威形象,对学生规定这个,指挥那个,老牵着学生鼻子走,不让学生有个性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找不到自我,那么,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表率。例如,要求学生把某一篇文言文课文背诵出来,教师你先要做到你自己能够背诵出来,再要求学生,如果你都不能够完整的流利的背诵出来,学生又怎么会听从你呢?

二、教师教学要有合作意识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合作”【1】每一个人都身兼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都会给你带来烦恼或快乐,角色之间不能冲突,当你走进课堂时,不能只有一种角色:我是老师。

一旦走进课堂,我们就得像医生走进手术室一样,尽快进入自己的角色。友好的、轻松的,面容充满和善,眼神里流露期待与关爱。所有的一切准备,都只有一个目的:在轻松愉快中与全班同学交流与合作。把一种平等,具有合作意识的健康心态展现给学生。

三、教师角色要具备幽默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幽默是构成教师亲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幽默可以把冷冰冰的气氛、情绪、关系软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意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可以在瞬间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如: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起立道:“老师好!”,老师回:“同学们好,请坐下!”突出一个“请”字;在提问时也可借用流行语言:如做选择题问“你心目中的‘它’是谁?”、“元方,你怎么看?”、“恭喜你!答对了!”等等。

由于学生具有多层次,部分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严重,严厉的批评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还会增加他们的羞耻感,有的时候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来加以处理。比如讲语文试卷中的名句默写题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写错的字,而且加重语气读出来,学生立即沸腾起来,老师选出一位同学把正确句子写在黑板上,指出这就是某位(不说出姓名)同学的所作的作业,同时延伸,告知学生,在语文试卷的默写中写错一个字,阅卷老师一律不给分。

四、教师要倾听学生心声

课堂上不必用那种命令式的口吻,多用商量的口气。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不要轻易地忽视学生的感受。如我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问学生怎么看待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这一环节,学生意见不一。有的说这种做法不可取,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有的说刘兰芝、焦仲卿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典范,应该赞美他们敢于为了爱情而献身的精神。在学生的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我始终用眼睛注视着发言的学生。对于比较认可的见解,我会用“很好”或“真不错”之类的言语来表达;对于学生一些“创新”的观点,我就暂时把自己的观点收起来,用“是吗”、“哦,是这样啊”等类似的话来代之。

这样做的结果是,以后,我们班每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学生们的讨论兴趣都很浓。教师的亲和力,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有更高的热情、更认真的态度,进行努力认真的学习。

五、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对教师言行的感知过程中,会对老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亲和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2】

例如,对待学困生,因为多种因素,许多人都无奈的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在一次随机抽样的学生座谈会上,某生发言时真诚的说:我上课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希望老师在我注意力不集中时能看我一眼。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的,对待学困生的关注尤为重要。他们的学习困难大多数来自于基础阶段没有养成学习习惯,智力的因素很少。对待这部分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让学困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发挥出来,多让他们发言,在他们回答时适当引导、启发,因为他们对自己缺少自信,有老师的启发、引导可以让他们消除紧张的心理,可以让他们也享受一下品尝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师注重亲和力,就能缩短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学习,使教学充满人性,感受人文的阳光,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存的需要和向往,自然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参考文献

[1][2]朱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P128-129

上一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以绘本搭桥为陶艺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