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化教学让品德学习更有效

时间:2022-06-25 12:15:39

活动化教学让品德学习更有效

《品德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对小学生应多采用活动式教学。”这进一步从课程理念的高度,肯定了活动化教学是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的教学实验中,教师们也都在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展教学。但由于观念的偏差,认识的局限,经验的缺乏,活动化教学出现了很多误区,如:顾此失彼“白活动”,以点带面“零活动”,按部就班“空活动”,热热闹闹“假活动”等,因此,活动化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活动,应当怎样组织活动,如何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开展活动,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使学生学得有效?这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思考。

一、实践体验,在活动中自主探究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属经验型和活动型课程之列。活动型课程强调“做中学”。因此,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拒绝教条、空洞的理念灌输,摒弃那种脱离实际生活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而应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获得道德发展。

低年级学生适合学习体验性知识,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将教科书变为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把抽象的的道德概念转化为具体感人的道德情境,用体验提升情感。因此,我在课堂上常根据不同主题设计表演、比赛、回音壁等专项练习,通过儿童的真实经验去“激活”教材中的生活,使教材中的生活与儿童的真实生活相融合。例如,在《珍惜时间》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尝试能写多少个汉字,能数多少个数字;接着体会听着“嘀嗒”声闭眼一分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分钟即可以稍纵即逝,又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很自然地通过这些情境的细微体验和思考使学生感悟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又如在教《我有一又明亮的眼睛》时,我就有意设计让学生蒙上眼睛,走一走、写写字、到书包里找东西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眼睛在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再如,在《我换牙了》一课教学中,我出示巧克力、牙杯、牙刷,让几位学生现场吃饼干后刷牙,接着请几名志愿者用牙模型表演自己平时刷牙的方法与过程,再请其他同学观察并分析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接着教师示范刷牙,最后全班拿出自带的牙模型进行练习活动。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全面掌握刷牙的方法。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最核心的内涵应该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参与面变广,教师应该拓宽品德教育的空间,从而发挥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促进学生从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如教学《科学技术神通广大》时,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家长带领他们参观当地高科技场所,如:福州市科技博物馆、电信局、钢铁制造厂等,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这样的教学真是事半功倍呀!又如,在教学《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分队,利用周末时间到家乡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拍一拍,这样亲历亲为的体验活动,把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激活了,“实践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再如,四年级上期第一单元《由购物想到的》,共有四个有机联系的部分:“多样的购物天地”“买东西的学问”“购物时要节省”“做文明的小顾客”。课程结束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们独立逛一次商场。在购物之前,先做一个小调查:家里需要些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我需要什么?并且请家长提供每人30元的经费。通过商场购物,让学生了解本地的一些购物场所,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开始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商场购物体验,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用到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起一种有机的内在联系,激励学生不断地追求更健康、更道德、更美好的生活。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论述。她形象地解释为:一件事,我听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讲,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将学生的探究学习向生活拓展延伸,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提升,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事。

二、再现情境,在活动中感悟提升

品德课实施的是生活德育。然而,由于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本身的局限性,生活化教学中的“生活”不可能完全真实化。因此,我常常将儿童现实中的真实生活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重组,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重新诉诸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学生通过观看、倾听、参与,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悟、体验和心得。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体验、经验、知识等,活动的关键是让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他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从而加深对自己行为方式的道德价值的判断,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

(一)充当角色,模拟表演

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求助、交通安全标志的识别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用这一形式。如在教学《小心,别伤着》一课,就可以模拟“当我受伤时”:⒈教师提供情境: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⒉学生自由组合,结合自己曾有的经历,模拟表演自己受到伤害时,家人的心情与处理方式;⒊结合同学们的表演和自己的经验,请学生尝试总结意外伤害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⒋教师小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伤害。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遭遇意外伤害给自己及家人带来的痛苦与烦恼,从内心里萌生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又如《我很整洁》一课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题目表演一下(也可以表演曾经历过的其他事),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时该怎样保持整洁?(1)体育课后;(2)下操后;(3)美术课后;(4)午饭后;(5)大扫除后。学生分组排演、汇报表演后,评价他们什么地方做得好?最后教师相机小结:保持整洁不是什么都不去做,只是在活动后,自己一定要注意整理一下,随时保持整洁。通过这样的表演活动,能不露痕迹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上一篇:关注即时评价 提升学生情感素养 下一篇:大众文化成为现代陶艺创作的表达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