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化数学课堂探究

时间:2022-10-16 09:03:03

【前言】活动化数学课堂探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课堂上展示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数学原形,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归宿。这样,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提炼生活。例如:在教学《旅游费用》(北师大版五年...

活动化数学课堂探究

数学教学不能只是把写入教材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眼睛。强调学生“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和在数学学习上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活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增强数学实用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可以带领学生课前到超市观察商品价格,收集超市收银单;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空间、粉笔盒、积木、包装箱的形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有用、有价值。这样数学课堂就把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

培养问题意识

教材上所展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静态的,枯燥而又干涸的书面语言环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习变成生硬的知识灌输过程。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素材,就可以丰富课堂气氛,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客观的感知数学。如:教学《升与毫升》的认识时,老师让学生用打针筒吸1毫升水放在手心上观察,再吸5毫升、10毫升,放在杯子里观察,感受水量多少和体积的大小。接着教师出示容量不等的矿泉水瓶,去掉商标,让学生猜出容量,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最后教师再把商标还原,看谁猜的准。这样就把静态的课本知识,抽象的数学概念“升”与“毫升”回归到现实层面上来,让学生在动态的数学活动体验与感受中整体认识,学生自然会觉得非常亲切、真实,从而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课堂上展示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数学原形,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归宿。这样,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提炼生活。例如:在教学《旅游费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时,在学校或者家庭的游玩活动中,布置学生在课前自己搜集活动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从租车开始,设计如何租车合算;在买相应的游园门票时,结合当地的相应购票优惠,如团体、成人、儿童不同票价,选择最省钱的购票方法。借此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到生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价值

学习有用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以后,布置学生为家里的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设计防尘罩;在学了《长方体体积和容积计算》以后,要求学生计算家里洗衣池,洗菜池的容积,计算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菜大约要用多少升水。

这样将数学知识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紧密联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满足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课堂是彰显数学的灵性,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如在教学《对称》时,通过引领学生进行两次剪纸活动。第一次由学生随意剪,第二次完成具体图形的对称作品。让每位学生参与活动,丰富学生对对称图形的体验。随后引导学生观察对称图形,发现中间的折痕,引入“对称轴”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学会画出对称轴,在锻炼学生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与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欣赏一些生活中对称的东西。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通过创设这样一个个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学生将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养并获得美好的情感。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足够的探究活动的时间,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让学生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炉下中心小学)

上一篇: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下一篇:国外在线教育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