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对WagnerⅢ级以下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及血浆纤溶系统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6-25 12:06:35

高压氧治疗对WagnerⅢ级以下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及血浆纤溶系统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对WagnerⅢ级以下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及血浆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WagnerⅢ级以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对照组给予降血糖、局部创面处理、糖尿病饮食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经皮氧分压(TcPO2)、溃疡面积及血浆纤溶系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高压氧;血浆纤溶系统;创面微循环

糖尿病足溃疡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及各种神经病变而导致溃疡形成,其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残率较高,发生于老年人。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引起患者截肢,截肢率约占非糖尿病患者的35~40倍,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近年来,大量医疗机构开始尝试高压氧联合治疗WagnerⅢ级以下糖尿病足溃疡,其是一种加压氧的治疗方法,可改善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同时能加快神经损伤的修复。目前临床上关于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血浆纤溶系统及创面微循环境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由此,笔者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WagnerⅢ级以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微环境及血浆纤溶系统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WagnerⅢ级以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4例,入选标准: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2002版《内分泌学》糖尿病足病诊断标准[1];Wagner分级[2]:≤III级;溃疡面积2~18cm2。排除标准:严重心肺疾病者;其他原因导致足溃疡;对多类药物过敏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6.3±3.4)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3±1.4)年。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7.9±3.6)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9.7±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意义,研究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降血糖、局部创面处理、糖尿病饮食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溃疡面积变化,治愈:溃疡面积完全消失;显效:50%≤溃疡面积减少≤80%;无效:溃疡面积减少

1.3 检测方法 采取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选择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对两组患者的经皮氧分压(TcPO2)、溃疡面积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完成计量资料的对比,单位以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计数资料的对比,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35,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TcPO2、溃疡面积、血浆纤溶系统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TcPO2、溃疡面积、tPA、PAI-1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TcPO2、溃疡面积、血浆纤溶系统指标比较(x+s)

3 讨论

糖尿病足溃疡是由于常伴有组织细胞代谢异常及微血管病变而引起下肢感染、溃疡形成等,最终导致溃疡微循环紊乱,使伤口经久难愈。有研究报道,糖尿病足溃疡治愈率可达65%,截肢率为6%[3]。因此,为降低该病的截肢率,提高治疗效果,对糖尿病足溃疡疾病治疗方法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上多采取降血糖、局部创面处理、糖尿病饮食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学者对糖尿病足溃疡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提示,高压氧联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减少截肢发生率,提高溃疡愈合率[4]。由此,本研究采取高压氧联合常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表明糖尿病足溃疡采取高压氧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与文献报道一致[5]。为探讨高压氧联合治疗对血浆纤溶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对tPA、PAI-I活性、TcPO2进行测定,其中TcPO2测定能很好反映出下肢血管皮肤微循环状态,可有效判断下肢动脉所致的缺血缺氧状态。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TcPO2、溃疡面积、tPA、PAI-1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Margolis DJ,Gupta J,Hoffstad O等.高压氧疗法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和预防截肢方面缺乏有效价值:一项队列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10):780.

[2]刘志国.糖尿病足溃疡诊治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07(2):68-70.

[3]王凤,原永惠.糖尿病足的高压氧治疗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01(11):77.

[4]邝石峰,邓国三,连继洪等.糖尿病足的综合外科保肢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0):3839-3840.

[5]邢晓燕,鞠贞会.高压氧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4(2):32-33,51.

[6]吴庆云.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并发创面细菌感染的初步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8):703-704.

上一篇:脊髓髓内病变的显微外科治疗及临床分析 下一篇:老年人脑动脉瘤破裂46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