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空巢父母”幸福晚年,智慧徐帆巧做孝女

时间:2022-06-24 11:39:45

还“空巢父母”幸福晚年,智慧徐帆巧做孝女

当下中国进入老龄社会,相当一部分“空巢父母”晚年孤独寂寞。他们盼望儿女亲情,可儿女却为事业和生活搏杀,有心行孝却无能为力。如何让父母有个祥和舒心的晚年?著名演员徐帆,为天下儿女做出了表率。

影后尽孝,接“空巢父母”进家门

2012年5月,徐帆回老家武汉看望父母。父亲徐大树问女儿:“我和同事、朋友想见你,你有时间吗?”徐帆平时很忙,连回家看父母都得忙里偷闲。这次,徐帆爽快应承:“有时间,我推迟一天回北京。”父亲脸上浮现出笑容。

次日,徐帆略施淡妆,热情地与父母的同事、朋友合影留念,并请他们到酒店聚餐。徐大树很高兴,多喝了几杯。回到家后,他头晕目眩、脸色潮红,坐在沙发上手脚麻木。徐帆给父亲泡了一杯醒酒茶,可直到傍晚父亲的症状仍没缓解,她便与母亲李建英陪父亲去医院。

医生诊断后告知:“徐老患了轻微脑梗塞,需要药物调理。”徐帆准备让父亲住院,母亲不同意:“老人住院容易造成心理暗示,误以为病情严重,反而不利康复。”徐帆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于是给父亲开了一大堆溶栓类药物回家。

第二天,徐帆要返回北京,临行前叮嘱父亲:“爸,脑梗塞可不能掉以轻心,以后每天听妈妈安排,按时服药,保证足够睡眠。”徐大树回答女儿:“机器运转久了,还得加油呢。爸快七十了,哪能没点毛病?”父亲轻松的心态缓解了徐帆的忧虑:“爸,只要你乐观开朗,病魔不敢惹你。”

服药几个月后,徐大树给徐帆打电话:“闺女,爸头不晕了,手脚也有力气了,身体好多了。春节回家,爸给你清蒸武昌鱼。”人到中年,父母身体健康就是儿女最大的福分,徐帆心里踏实了。

2013年正月初二,徐帆和冯小刚带养女朵朵回武汉给父母拜年。午饭后,徐父没有午睡,让女儿女婿陪着他出去拍照片。徐帆一连给父母拍了十多张,还照了全家福,但父亲还是没有回家的意思。徐帆小声说:“爸,外面天冷,咱回家吧,别感冒了。”徐父大声说:“我又不是面捏的,哪能吹吹风就感冒?”父亲的固执,出乎徐帆的意料。

徐母道出实情:“你爸平时很孤独,邻居家的孩子来看父母,他很羡慕。他这是让别人知道,女儿女婿来陪他过年了。”

徐帆自责地说:“爸,我以后经常回家看你和妈妈。”徐大树回答道:“你那么忙,那得耽误多少时间啊?”“再忙,回家看望父母的时间还是挤得出来的。”徐大树心里暖暖的。

此后,徐帆每隔两个月回一趟武汉。因时间紧迫,徐帆与父母团聚有时是一个晚上,有时甚至只有三四个小时。2013年4月,徐帆在长春拍完影片《疯狂的导演》,直接从剧组飞赴武汉。因连续几天赶夜戏,徐帆疲惫不堪。父母下厨为她熬鸡汤时,她竟靠在沙发上睡着了。

徐帆只陪了父母一个晚上。次日上午送她去机场,徐大树哽咽着说:“你以后打电话就行,不用这么频繁回来看我们。你每次都匆匆忙忙,脸色疲惫憔悴,我和你妈看着更难受。”长时间不回娘家,徐帆不放心;频繁去看“空巢父母”,老两口又心疼她舟车劳顿……

徐帆左右为难,冯小刚给她出主意:“你这样名义上是看父母,其实是给老人添烦恼。你飞来飞去多累,爸妈能开心吗?干脆将他们接到北京一起生活。”其实,徐帆早有这个念头,只是担心丈夫有想法,如今他主动提出来了,她不再犹豫。很快,徐帆赶回武汉,将“空巢父母”接到北京。

巧妙尽孝,给父亲“委以重任”

冯小刚的父母都已去世,他视岳父岳母如亲生父母。徐大树患过轻微脑梗塞,冯小刚担心岳父病情发展成老年痴呆症,经常在家里为老人放电影,陪岳父岳母去长安大戏院听戏。徐帆给父亲订阅老年读物,督促父亲每天读书看报至少一个小时,活跃思维。她还教父亲绕口令,经常将父亲逗得哈哈直乐。

徐大树思想传统,总感觉长期与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不自在,他始终无法将女儿的家当成自己的家。2013年8月,他对女儿说:“我和你妈来北京都三个多月了,该回武汉了。”

徐帆不同意,要父母安心在北京长住。徐大树连连摇头:“你不理解老人的心,我还是住武汉舒心。”徐大树催女儿去买火车票,徐帆本以为父亲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谁知态度这么坚决。

几天后,冯小刚从上海出差归来。徐帆跟丈夫唠叨:“爸也真是的,在这儿过得好好的,非要回武汉。”冯小刚已54岁,他能理解岳父的心思。

冯小刚支招:“爸爸自尊心很强,这事我们不能点破,只能用实际行动温暖他,让他将北京当成自己的家,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否则我们再孝顺,爸的心还是孤独的。”

在冯小刚的点拨下,徐帆开始别出心裁地挽留父亲。此前,她将父母当座上宾,家里什么事都不劳请父母动手,有时他们做家务也被她阻止了。她意识到,将父母当客人,会导致老人与自己有隔阂。

这天,徐帆对父母说:“爸妈,你们每天与阿姨一起接朵朵上下学行吗?”父母非常乐意。每天吃过早饭,老两口就帮外孙女收拾好书包,将孩子打扮得清清爽爽,然后与阿姨一道送她去学校。时间长了,徐家父母与一同送孩子上学的那些老人熟络起来,结识了一帮老友。有时送完孩子,他们一起去公园跳舞。路过菜市场,徐大树还顺便带几把新鲜蔬菜回家。有了事情做,徐大树脸上有了笑容,很少再提回武汉。

父亲的情绪变化,印证了丈夫的推测。徐帆夸奖冯小刚:“还是你比我了解老人。”冯小刚进一步分析:“爸自尊心很强,即便退休了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徐帆觉得丈夫的话有道理。

傍晚,一家人围在一起陪9岁的朵朵下棋。徐帆适时赞美父亲:“爸,你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为人处世有一套,我和小刚在很多方面存在欠缺。只要你在身边,我们就有主心骨。我们商量好了,想请您当生活参谋。”

徐大树的愿望就是女儿女婿过得好,既然孩子们需要自己,他决意为晚辈发挥余热:“你们生活中遇到什么困惑、疙瘩,尽管告诉我,我想办法帮你们一起解决。”徐帆趁机说:“那您得长期留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们不烦我,我就在北京长住。”见父亲温柔地“上钩”了,徐帆幸福地与丈夫对望。

为哄岳父开心,冯小刚还煞有介事地给徐大树发聘书:“爸,从今天开始,您是有职务的人了,不许离开北京擅自脱岗。”徐大树乐了,明白了女儿女婿的良苦用心。老人眼里涌出幸福热泪……

乐当“生活参谋”,父母晚年圆满幸福

此后,徐帆参加圈内聚会时也将父母带在身边。她隆重向朋友介绍:“这是我爸妈,中国楚剧界的翘楚,在武汉名气比我大多了。”朋友们起哄,请徐家父母当场唱楚剧。徐大树的兴致被调动起来,与老伴一道清唱《白蛇传・借伞》,赢得一片喝彩。一个月过去了,徐帆给父亲发1500元辛劳费。徐大树推迟不受,徐帆的理由不容拒绝:“这是你的劳动所得、自身价值体现。”徐大树乐呵呵收下了。

2014年3月,徐朵迷上了网游,放学回家就钻进书房在网络上养宠物。一段时间后,她视力下降了,学习成绩也受影响。徐帆在父亲面前流露出焦虑,父亲给她解压:“网络不是洪水猛兽,没你想象的可怕,朵朵就交给我。”安抚好女儿,徐大树与外孙女交朋友。

徐大树发现,朵朵在网上玩饲养土拨鼠的游戏。他因势利导,带朵朵去动物园看真实的土拨鼠,还从市场上买了一只回家,养在笼子里。每天朵朵放学回来,徐大树就与孩子一起将蔬菜和水果丁放进笼子里,观察土拨鼠进食、喝水、睡觉。冬天来了,小姑娘用节省的零花钱买干草,给土拨鼠当被子。渐渐地,朵朵兴趣转移了,不再痴迷网络,喜欢各种小动物。她告诉姥爷,长大后要当动物学家。孩子戒掉了网瘾,一家人都很开心。

冯小刚与前妻的女儿冯思语,在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就读。徐帆与丈夫感情很深,但中间隔着这个孩子,她有些不自在。徐大树开导女儿:“小刚这是有责任心的表现,你应该为他高兴。如果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女儿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别人?闺女,一个人感到幸福,不是因为她(他)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父亲一番话,打开了徐帆的心结。此后,徐帆也像丈夫一样爱冯思语,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冯小刚反过来更爱徐帆和岳父母,徐大树和老伴在女儿家住得更舒心。

2014年12月,徐帆在怀柔拍戏,冯小刚担任导演。徐大树夫妇带朵朵去探班。老两口第一次去剧组,原以为拍戏很风光,谁知女儿女婿的不容易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女儿女婿天不亮就起床,经常深夜才回家;中午只吃几块钱一份的盒饭;因频繁化妆,徐帆皮肤过敏,脸部又红又肿。女儿女婿人前风光,其实背后隐藏着很多艰难,让徐大树格外心疼。

此后,徐大树坚决不收女儿的参谋费,他还用积攒的钱给朵朵报兴趣班、买书包和运动鞋。徐帆嗔怪道:“爸,你把我养大了,哪还有义务替我养女儿?”徐大树回答:“我和你妈都有退休工资,在你家吃住又不花钱,我们的老底都不用动,还攒钱干什么?”徐帆要的就是父亲这种昂扬的精神状态,她笑着说:“我以后将这些钱都存着,到时带你和妈出去旅游。”

徐大树和李建英演了一辈子楚剧,因戏剧市场不景气,他们没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集,这是个遗憾。2014年7月,徐帆通过各种途径,将父母的舞台视频进行收集整理。随后,她和丈夫联系音像出版社,出资给爸妈推出了一张戏曲专辑,还原了父母的辉煌岁月。当徐帆将光碟电脑、看着屏幕上自己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徐大树和老伴热泪盈眶。

2015年7月,徐帆送给父亲一个奖杯,上面镌刻一行字:“热烈祝贺父亲徐大树当选最佳生活参谋”。徐大树乐了:“你们尽搞花样哄爸开心。”徐帆满脸灿烂:“名至实归,奖杯必须发。”徐父开心极了:“那我就收下了。我的获奖感言是――只要你和小刚还需要我,这个生活参谋我就一直当下去。”

父亲有个舒心幸福晚年,还有什么比这更让徐帆欣慰和满足的?

上一篇:爱情穿越14年,那是“圣诞男孩”最美的爱心回礼 下一篇:唐婷:生意红火的记忆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