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浅探

时间:2022-06-24 10:10:02

中小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浅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财产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所有权分离,形成了财产所有、占有、使用与处置权归于不同利益主体或机构掌握,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终极所有权拥有人与法人财产所有权占有人之间,在资产运营、资本投向、收益决定和剩余分配的财务事项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由于两权分离而形成的关系及其有关的理论就是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中小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缺陷分析

(一)财务治理目标定位不明确财务治理主要处理的是财务关系,因此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财权),以促使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顺利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基础。一定时期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当时的产权关系和产权结构有着必然的联系。目前不少人认为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中小企业在经济圈中扮演着最为活跃的角色,面对激烈的竞争,只有持续的获利才能避免被淘汰;“利润最大化”目标简单、明确且操作性强,然而这一目标未能考虑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短期行为,也未能考虑中小企业不同阶段的产权变化。在中小企业创业阶段,所有者与经营者大都集于业主一身,资本与劳动合为一体,产权关系简单,财务治理的主体(业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成为必然。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必然要吸收外部资金,此时企业就成为一个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层和雇员等。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都将导致矛盾冲突如职工罢工、债权人拒绝提供贷款、股东抛售所持股份等,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中小企业的财务治理目标定位于利润最大化,而应该将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的目标与其产权结构相匹配。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治理结构不完善 主要包括:

(1)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具体表现在:

一是融资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我国80%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缺口,但很难获得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这种状况原因主要包括: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缺乏财务管理战略,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记账管理阶段。

二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首先,我国中小企业起步较晚,除少数企业外,多数企业会计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教育。从专业技术结构上看,初级会计师职称较多,中级会计师职称较少,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高级会计师等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与之反差较大的是少数企业无证上岗现象及其严重,如有些出纳等会计人员由于是企业领导的亲戚连会计从业资格证也没有就上岗;其次,财务与会计不分,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会计人员或企业主管人员兼职,导致内部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再次,经营者往往基于节约成本考虑,财务人员一般身兼数职,且得不到应有的培训,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这些财务人员在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上都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出现。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在核算事务中,导致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

三是投资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主要是对内投资,对内投资中的长期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与无形资产投资)具有投资价值大、影响时间长、不容易变现等特征。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存在着诸多问题:资金短缺且融资成本较高。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有限,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受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以及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较少,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融资成本;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比重较大且投资成本高,所面临的风险较大,所以我国中小企业总是以尽快收回投资为目标;投资具有盲目性。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往往不高,企业投资决策程序较为粗糙,财务人员极少参与财务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四是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中小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2)财务治理结构不完善。具体表现在:

一是组成的家族化。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由个人创办或购买承包小型国有企业而来的,因此在股东结构上,往往是夫妻、父子、兄弟、同事、同学等亲朋好友组成。这样的股东结构仅凭着血缘与亲属朋友的信任关系加以维系,没有严格的财务决策机制与制度安排。在企业的发展初期,这种结构还能维持,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非程序化的制度往往造成意见不统一,特别是在利益分配上出现严重的分歧,甚至造成企业的分裂与解体。

二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大公司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出现了委托―关系,并由此产生了成本。与此相反,中小企业往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从表面上看经营权的统一降低了成本,但同时由于经营行为全部由主要股东个人承担,个人决策的“武断性”与“盲目性”造成的风险远远高于职业经理人“程序化”决策的风险,有时这种失误甚至造成企业的倒闭。

二、中小企业财务治理机制完善对策

(一)建立明确的财务治理导向机制 财务机制是指财务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耦合方式及其与理财环境的衔接形式和协调程度。其中,各财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耦合方式是财务机制的核心内容,而其与理财环境的衔接形式和协调程度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建立明确的财务治理导向机制,为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安排和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参考。财务导向机制也称财务目标机制,是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引领企业财务活动和确定财务安排的方向。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决定如何实现目标。财务机制主要由运行机制、融资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组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财务管理薄弱。从微层上看,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普遍不实;虽然实行了抵押担保制度,但落实起来很困难;对贷款责任人追究很重,而激励制度却不足。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不稳定性,使得中小企业在面临财务危机时对以往的银行债务采取的不是一种积极应对的态度,而是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从而使银行投放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流失严重,不仅影响金融安全,也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加大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则是在既定的财务治理模式下,财务管理者为实现财务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财务动力机制是由财务机制内各种激励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企业财务目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竞争。财务约束机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充当财务运行机制的控制器和调节器,对财务机制的运行方向进行约束和控制和不断调整财务机制使之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治理结构

(1)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具体表现在:

一是政府与中小企业齐心协力,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于政府而言:应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需要的担保机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由地方政府为主、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共同参与,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时提供担保的机构,即政府持大股,完全按市场运作的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可适当扩大有效财产抵押的范围探索除了有价债券、存单以外的动产抵押贷款;切实改进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简化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中小企业的自接融资渠道。另外还可建立一些地方性证券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股票交易提供场所。这就要求实现企业债券由“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向只要发债主体资本结构健全、具备偿还能力、财务信息披露充分等条件,就可以登记发债的转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数量要合理,资金使用要追求效益。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索,避免决策的失误;资金结构追求配比性。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决定资金筹集的类型和数量,因此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在资金运作上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应注意存量筹资;筹资渠道追求以信誉取胜,主动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使之了解企业,看到企业远大的前景,愿意支持企业的发展。

二是加强企业会计人才的队伍建设。日前,不少中小企业存在着账目不清,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专业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又受制于领导,从而无法正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想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必须加强企业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监督意识,要让企业领导清楚,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三是中小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降低投资风险。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包括:新产品试制的投资、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应特别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多元化经营,从而分散投资风险。当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

四是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认识。强化资金管理,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加强财务控制必须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制,要充分预测到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要进行调研评定,定期函询核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对存货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存货要尽可能地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确定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2)完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合理配置财务治理的权力,使之与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相适应产权结构影响与决定治理结构层面的构成,从而影响治理结构各层面作用的范围和功效,并最终影响内部治理效率。创业时期,中小企业的家族式治理具有优势。因为企业主不需要职业经理,他们是资本的提供者,不需要外部资本,因此,对企业治理的激励机制的要求很低,企业决策效率和灵活性很高。但如果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进行外部股权融资,而实现外部股权融资需要一个制度基础,包括保障外部投资者的权益、实行公司制,包括信息分享、实行财务会计和披露制度,当然还包括决策权分享、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制度等。因此,扩张期的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企业治理结构。而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融资,企业治理的规范性将大幅度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要求吸收职业经理人员实行专业化管理同时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家族成员的职责作出明确的规定,严格刻于董事会治理,提高信息披露标准。并根据企业产权制度的特点,合理配置财务治理的权力,形成有效的财务治理机制,极大地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盛锦春:《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浅探》,《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1期。

上一篇:高校经费筹措问题初探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与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