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象征在电影及原著《红字》中的区别

时间:2022-06-24 08:04:34

浅析象征在电影及原著《红字》中的区别

[摘 要]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小说惯用象征手法,整个故事围绕着红字A的各种象征意义而展开。而1995年黛米摩尔主演的电影版本中红字A的象征意义却没有贯穿始终,与原著有很大的不同,但电影也增加了不同的象征元素,如红色小鸟和印第安人的战争,使整个故事变成了一部惊心动魄的浪漫爱情故事。《红字》原著和影片在象征手法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赋予了原著和影片不同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 《红字》;象征意义;电影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秦皇岛市2012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第二批)“利用测试反拨效用理论提高独立学院英语教学质量”(项目编号:2012025A083)。

一、引 言

《红字》讲述的是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一场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沃斯,他们之间却没有爱情。海斯特・白兰先于丈夫来到波士顿,在孤独中海斯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海斯特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Adultery)的红色A字示众。然而白兰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对于社会的鄙视、责骂、排斥和唾弃,海斯特没有畏惧,而是坚强勇敢地生活,通过辛勤劳动和热心助人最终赢得大家的尊重。红字A也从最初的“通奸”转化为能干(Able)和天使(Angle)。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1995年上映的《红色禁恋》改编于霍桑的《红字》,由Roland Joffé导演,Demi Moore主演。剧情没有大的改动,但是增加了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戏,包括他们的相遇、相知到相爱结合,而在原著中海斯特是以怀抱私生子珠儿的形象出现的。电影的结尾部分由原著中的墓地(丁梅斯代尔忏悔后的死亡)变为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驾着马车热情拥吻的好莱坞式大团圆结局。原著中作者多用象征手法,从开头的监狱、玫瑰到结尾的墓地,以及红字A的象征意义贯穿整部作品;然而在影片中,很多象征意义都没有体现,尤其是红字A在影片中,除了佩戴在海斯特胸前外,并无过多描述。在影片中,导演也增加了一些原著当中没有的元素,如红色的小鸟和印第安人的战争使影片更贴近观众对于家庭伦理观的需求,反映了当时的美国价值观。

二、象征手法在原著和电影中的体现与区别

(一)原著中比较典型的象征及其在影片中的体现

1.红字A的象征意义

字母“A”是海斯特犯了通奸罪之后,清教徒为了惩罚她强迫她必须每天佩戴的标志。A是Adultery 的首字母,代表“通奸罪”,以时刻提醒海斯特自己的罪行,同时也提醒周围的人,使周围的人鄙视她、唾弃她。而她的情人丁梅斯代尔,虽然没有像海斯特一样佩戴通奸的标志,但是内心却有一个猩红的A字,时刻折磨他,鞭挞他,这种内疚又罪恶的巨大压力使丁梅斯代尔在自己的胸前烙下血红的A 字。

在原著中,为了生计和抚养珠儿,海斯特不停地做针线活。她用细红布做成红字A,四周用金色的丝线精心刺绣而成,手工奇巧,完全就是一件艺术装饰品;她用最美的衣服装饰着珠儿,同时自己却常年穿颜色灰暗的衣服;她乐善好施,把剩余的钱都用来帮助穷人而不要回报;她过着圣洁的生活,她的坚强隐忍和热情助人的美德使他最终赢得众人的尊重和敬爱。在原著的结尾,其他清教徒的眼中的红字A变成了能干(Able)和天使(Angle)的象征。而在影片中,海斯特主要做的是农活,种的是庄稼,尤其影片中她与丁梅斯代尔第一次的地方就是海斯特的粮仓里。红字A的艺术性也不复体现,少了原著中的光彩夺目和精细,她佩戴的就是州长给她的同一个非她本人刺绣的红字A。她的乐善好施在影片中也没有过多的描述,惟一做出的贡献好像就是帮助希霞莉躲藏在她家里。倒是海斯特对于佩戴红字A的态度,原著和影片当中是一样的,海斯特内心认为红字A并非她的耻辱而是虚伪冷酷的清教徒的耻辱,在她眼里红字A也代表了她的爱人的名字(Arthur Dimmesdale)和他们之间神圣而纯洁的爱情(Amour)。

2.珠儿的象征意义

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一夕激情,珠胎暗结,十月怀胎,海斯特在监狱里生下来女儿珠儿。海斯特从监狱里出来后就只有珠儿陪伴她。霍桑在小说的第六章写道:“这个小生命,她已经天真地长大,好像在上帝的神秘关照之下,长成了一朵可爱并永恒的鲜花,是一件有罪激情的奢侈品。”“上帝给了她一个可爱的孩子,她的位置就在那同样不名誉的胸前,把她的父母那个种族和普通人永远的联结在一起,最终成立天堂中一位上帝保佑的灵魂!”珠儿不习惯海斯特以外的任何人,只有和母亲在一起,并且只有母亲佩戴着红字A时,珠儿才能感到安全和自然。因此,珠儿就像海斯特胸前的红字A一样,但是却是一个鲜活的红字A,总是在提醒着她的罪过,是罪过的象征,但同时也是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爱情的结晶和象征。

在影片中,珠儿的篇幅不是很长,从希霞莉为海斯特接生,到海斯特的丈夫奇灵沃斯归来,以医生的身份检查珠儿是否有巫术记号,以及在后来的巫术案中奇灵沃斯利用珠儿身上的胎记,声称珠儿身上的胎记是巫术记号,激起公愤要吊死希霞莉和海斯特。珠儿的存在在巫术案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很多细节方面并没有像原著那样全面和细腻。比如在原著中,珠儿一直对母亲胸前的红字A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经常拿野花投掷,每次投中都欢呼雀跃;在森林里海斯特把红字A取下后珠儿拒绝与母亲亲近,这都表现了珠儿和红字A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影片中,珠儿和母亲胸前A字并没有表现紧密联系,甚至是影片最后一家三口坐着马车远去时,珠儿亲手把母亲的红字A随手丢弃,这与霍桑所表现的红字A和珠儿之间的等同作用向背驰。

3.绞刑台的象征意义

绞刑台是故事发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地点,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绞刑台是清教社会残酷法律的象征,也是罪人公开被审判和认罪的地方。小说中,海斯特抱着珠儿站在绞刑台上因犯了通奸罪而受到审判,总督贝灵汉和约翰・威尔逊牧师对其威逼利诱,让她说出孩子的父亲;在小说的结尾,丁梅斯代尔牵着海斯特和珠儿的手在绞刑台上公开承认自己的“罪恶”并露出胸前血红的A字,倒地而亡。

在影片中,绞刑台也是一个关键的场所,与原著描述一致是海斯特公开受审的地方,丁梅斯代尔在夜里在绞刑自忏悔,但最终仍是在海斯特即将在绞刑台上被吊死的时候公开承认了他才是那个应该被吊死的奸夫。他没有得到公众的原谅,也没有倒地而亡,而是被吊起来,在行刑前,印第安人突破城门拯救了他们。

4.森林和小溪的象征意义

在《红字》中,森林和小溪是主要的背景描写,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在森林中相会,珠儿在小溪边玩耍。乘坐“五月花号”而来的清教徒带着圣经也带着利斧,在美洲大陆大刀阔斧进行开拓,创造新的文明,而原始森林和小溪就像是连接文明与荒芜的过渡地带,在这里没有纯粹的文明,有的只是阴暗和神秘,象征着人类精神世界的迷茫,也是掩盖罪恶最好的场所。

电影增加了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爱情的前奏,把原著中省略的两人相识、相爱的过程完整地表现出来。也恰恰是在森林深处海斯特看到丁梅斯代尔裸泳,受到心灵的震撼。之后他们又在森林中第一次相遇,相识并骑马驰骋在深邃神秘的森林里,两人相互吸引。女巫案的事件后,丁梅斯代尔在森林里的小溪边与海斯特相会,一家三口相拥向上帝承诺不会放弃彼此。也只有在森林里,在这个介于道德和不道德的地带,丁梅斯代尔才有勇气承认他与海斯特的爱情是永恒的,心里才萌生逃脱清教思想禁锢的想法。

(二)影片中新增的象征

1.神秘红色小鸟的象征

影片中,海斯特在靠海的一处房子安顿下来,雇佣两个男工帮助她耕种。红色小鸟第一次出现时,海斯特正在地里干活,它引领海斯特来到森林深处,并目睹丁梅斯代尔在海里裸泳。在去教堂的路上与丁梅斯代尔的相遇以及丁梅斯代尔的富有激情的布道深深地吸引了海斯特,当然海斯特也吸引了丁梅斯代尔,以至于虽是已婚,但这个一直有坚定信仰的牧师也坠入爱河。红色的小鸟第二次出现是在丁梅斯代尔告知海斯特她丈夫可能遇难的消息,两人终于抵制不住的诱惑而彼此结合。红色的小鸟就像爱情的使者,是热烈的象征,但是这种爱情受到清教思想的禁锢,最终使得爱情和激情屈从于宗教专制。

红色小鸟对于海斯特的女仆Mituba来说意味着人性的解放。红色小鸟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去了粮仓。而给海斯特准备洗澡水的Mituba便满心欢喜又小心翼翼地宽衣解带在红色小鸟的陪伴下在浴盆里洗澡。海斯特刚刚安家时,在市场上用马车拉着浴盆,引起路人惊愕,纷纷侧目,可见大家对于浴盆的态度是反对和抵制的。女仆Mituba第一次准备洗澡水的时候,拿着水桶不敢往浴盆里倒,海斯特看见后说了一句“这是浴盆不是撒旦的玩具”。实际上是告诉Mituba不要害怕。清教徒提倡的是禁欲和俭省节约,他们限制一切、享乐甚至消费行为,而海斯特的衣着、装饰品和生活用品无疑招致其他清教徒的批评和唾弃。但是Mituba 在海斯特的影响下慢慢接受了很多自由的思想,精神得到了一定的解放,所以红色小鸟代表了激情和爱情也象征了思想的自由飞翔和精神解放。

2.移民与印第安人的战争

电影开始就是印第安人为死去的头领举行安葬仪式,丁梅斯代尔一直为了缓解印第安人与移民之间的冲突而努力,而奇灵沃斯去新大陆的途中被印第安人俘虏并奴役,影片中一直充斥着土著居民与移民之间的冲突,最后在影片结尾更是爆发了战争。美洲新大陆殖民地的扩张史实际上就是殖民者驱逐土著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导演罗兰德把一部充斥着犯罪与赎罪、惩罚与救赎的故事转变为置于种族冲突的历史背景下的以爱情为主线的罪与罚。正是因为在殖民初期,不同的种族差异、宗教和思想差异导致着一个新的社会和文明的重组。不道德的爱情、政治的尔虞我诈、清教思想的专制和种族的压迫和抗争都是吸引观众的看点。移民的印第安人的战争不仅代表着历史,也象征着20世纪时的美国现状,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和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少数民族面临的不平等问题仍然是美国最严重和无法解决的挑战之一。

三、结 语

伯克维奇曾经说过:“在批评的术语里没有比含混这个词跟《红字》关系更密切了。”霍桑对清教思想的态度,甚至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本身就有不可超越的矛盾和冲突。美国电影中强调文化观,对于西方人个人价值和个人需求给予肯定,而《红字》的罗兰德正是从红字当中所隐藏的婚外情或非道德的爱情需求入手演绎了一部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

[参考文献]

[1] 罗贤卿.谈《红字》中的象征手法[J].甘肃高师学报,2007(12).

[2] 李渝.从文学到电影:《红字》的另一种解读[J].电影文学,2012(16).

[3] 陈榕.《红字》中针线意象的文化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7(02).

[4] 袁晓伟,张白桦.一部《红字》,多种象征 [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作者简介] 史雅静(1982― ),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上一篇:谈《三枪拍案惊奇》中张艺谋的创新艺术表现 下一篇: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