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24 07:57:34

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社区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京西路社区5个居委会健康档案登记在册的高血压患者4 776人为干预组,进行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在社区高血压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干预,干预时间2年,比较干预前后各组的规范管理率、控制率。结果:通过2年的社区高血压中西医综合干预,3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有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高血压 综合干预 管理率 控制率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4-0024-03

近20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有了显著提高。对比1991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和2002全国营养调查数据,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由26.30%提高到了30.20%,治疗率由12.10%提高到24.70%,控制率则由2.80%提高到6.1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1]。为探索适合上海市中心城区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方法,我们于2011年在南京西路社区进行了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综合管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南京西路社区共有10个居委会,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区南京西路社区5个居委会在册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的诊断标准;②排除继发性高血压;③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恶性肿瘤;④生活自理,能坚持参加社区综合干预各项活动;⑤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活动。剔除标准:因动迁、住院、出国、死亡等原因,干预时间少于1.5年者。符合条件患者共4 776人,其中男2 206人(46.19%),女2 570人(53.81%);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2.3±6.58)岁;病程1~25年,平均病程(8.9±5.7)年。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2]将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分低危组2 089人,中危组1 865人,高危组822人。

1.2 方法

1.2.1 非药物治疗

1)合理膳食 每人每天食盐量以6 g为宜;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多食蔬菜和水果,摄入足量钾、镁、钙;戒烟限酒。

2)运动锻炼 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不同方式。运动频率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40 min,并持之以恒。

3)保持健康心理 建立谈心室,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放松技术,有规则地、交替地紧张和放松全身肌肉群。

4)高血压自我管理 成立高血压自我管理俱乐部,每2周举办1次,每次1.5 h,每次指定一个目标,由患者进行自我教育、经验分享,相互督促。

5)健康教育 各卫生站点组织每年不少于4次高血压及相关性疾病的健康讲座,发放高血压管理手册,通过小区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卫生宣教,提高群众高血压防病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1.2.2 药物治疗

通过健康管理提高患者对规范治疗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社区医生上门或电话随访、短信等方式进行服药督导;发挥家属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1.2.3 中医中药

根据辨证施治、整体干预的原则,对患者进行体质测试,根据不同体质类型采用情志调摄、饮食调护、拳操锻炼、中药内服等;发放中医宣传手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药枕、推拿、食疗及养生保健操等。中医高血压穴位敷贴按摩是我们承担的中医高血压课题。取耳穴降压沟,磁石贴压,10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穴位按摩取穴:风池、桥弓、太冲,每日1次,每次7~8 min。

1.2.4 高血压随访

低危组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中危组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高危组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管理。随访内容包括血压测量、体质指数测量、健康教育、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情况、饮食和运动指导。

1.3 评估标准

干预时间为2年,对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控制率进行比较[2]。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度高血压管理人数×100 %;控制率=最后一次测量血压达标人数/年度高血压管理的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通过2年的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三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虽然很多,但由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普通药物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西药副作用多,部分药品价格昂贵等,使部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以下优势[3]:①保护心脑肾等器官,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从患者整体出发,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及血管功能得到保护;②症状改善明显,中药治疗高血压,在血压下降的同时对改善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也有较好的效果,不适症状随之改善;③中西药合用能降低副作用,西药近期疗效高,与中药同服可减少药量进而减轻毒副作用,中药降压既可提高近期疗效,也有远期降压作用,故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效果更佳;④中医降压平稳和缓,不会因血压波动造成损害,即使较重的高血压病配合中药治疗,也可防止血压大范围波动;⑤中医除了药物外,还有很多颇具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敷贴等,这些治疗均已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气功适用于各期高血压,可以调整大脑皮层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降低血压;针刺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一些高血压患者也有明显疗效。在社区高血压管理过程中,采用中医中药适宜技术,为高血压三级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容,提高了患者参与高血压管理的主动性、提高了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其结果是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均得到明显提高。

本研究显示,中危及高危组患者血压的控制率无统计学变化,可能与两组患者大多合并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临床疾病,且有靶器官(心、脑、肾)的损害,使血压控制的难道加大,需要血脂、血糖、体质指数等全面达标。所以今后社区高血压管理应重点关注这部分人群,完善干预方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勇,范维琥. 严格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亡率和致残疾率[J]. 上海医学, 2003, 26(9): 621-624.

[2] 刘力生, 王文, 姚崇华.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 年基层版) [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1): 11-30.

[3] 张建中, 王佑华, 卢永屹, 等. 上海枫林社区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效果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 28(7): 1383-1385.

(收稿日期:2013-06-23)

上一篇:浅谈高校女子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高校学生户外运动安全问题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