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对地方园林设计的启发

时间:2022-06-24 05:45:39

园林美学对地方园林设计的启发

作者:白东红 单位:延安市园林管理处

人工的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的美色;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而匾额、楹联和刻石又是增加景观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就如同古人所言“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一树一草,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的境界。这种园林设计境界,不仅具有古典美学意义,也符合节能、低碳、生态和宜居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理念。2012年延安市委提出将延安市建设成为“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延安市委、市政府围绕《做美延安建设规划》,投巨资,通过新区开发、居民下山、沟道治理、老城改造、城市服务功能提升、绿化美化亮化等六方面措施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延安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规划目标,努力为全市百姓营造一个节能、低碳、生态和宜居的生活环境。目前延安市区已初步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效果,越来越多的革命旧址广场、城市公园、文化广场、游园、花园、森林公园正成为百姓休憩、锻炼、畅游、思古、抒怀的好去处,许多大型企事业单位院落绿化设计新颖别致,住宅小区也越来越多地重视绿化景观的作用,这些设计中或多或少地把一些古典园林美学的要素应用于其中了。延安虽然地处黄土高原,缺少江南园林的秀气,没有长安园林的庞大,但也有古典园林文化因子的存在,不少古代历史遗迹建筑、景点布局无不体现中国文化的痕迹,例如“柳湖”和“清凉山景区”。

宋代范仲淹镇守延安,虽说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恶劣环境。但在他的《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烽火连天的边塞古城亦有其别样的风光:“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刘琨增坐啸,王粲斗销忧。秀发千丝堕,光摇匹练柔。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胜处千场醉,劳生万事浮。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足见景由心生,那延河边的一池春水,亦能让范仲淹等边关将士获得短暂的心灵休憩。“八景环山夜对凤凰楼上月,二水绕座晨望嘉陵塔边烟”的清凉山上,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古典园林要素之理水,植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宛若云霞”“金仙胜景”等历代名人学者摩崖题刻几十处,参差错落,真草篆隶四体皆备;亭台祠庙或依山而建或悬空耸立;“宋朝第一人物”等匾额尽显历史沧桑,“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纵观二水一城古今英雄功过,遥看三川两山历代风流善恶”等楹联彰显英雄胸怀和城市历史;“诗湾”中古今名人吟诵延安,元帅“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让红色记忆历历在目;“定痂泉”“月牙井”历千年而不竭,甘甜可人,增加了整个景区的活力。自然、人文、传说、历史景观和革命旧址融为一体。而今天虽然我们延安在绿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缺乏对传统园林美学的深入研究,由于干旱缺雨的自然限制,由于许多开发商只顾追求利益最大化,由于园林设计人才的缺少,由于诸多设计建造理念的落后,造成了延安现在“只有绿化,没有园林”的现状,造成了只追求大规模营造草坪,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城市广场地面几乎全部硬化,浪费了大量的雨水资源;盲目照抄照搬大城市的绿化模式,极度缺少地方特色和红色文化特征等等。如今回过头来,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应该从传统园林艺术文化中汲取经验,从而研究如何针对延安的山川地形、气候特点,设计出既有地域特色和红色文化特征,又符合现代和传统结合的园林建筑。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从两个方面谈谈传统园林美学在延安园林设计的启示:启示一、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儒家的仁爱和谐、道家的施法自然、释家的飘逸空灵无不对我们中华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园林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它可以起到沟通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看,还可以通过“移情”的作用把客体对象人格化。庄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认为物我之间可以相互交融,以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一园林美学传统对于今天的延安园林设计者有重要的启示。

近年政府开发的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就是很好的体现,它处在延安城中心,地势险峻,因“叶生吹箫引凤”而得名,《延安府志》记载“城跨其上,雉堞巍然,为郡山首,上有镇西楼,宋范仲淹建,残碑犹存”。设计者利用凤凰山特有的自然山势走形,茂密的植物覆盖,以环山蜿蜒的石阶顺山而上,沿途配以休息亭廊,使游人在任何景点都可俯瞰城区新貌;山顶古城墙风貌遗存、古城门沧桑历历、森森树木涛声阵阵;吴起、韩琦、范仲淹、庞籍、杨六郎、沈括镇守遗址犹在,凤凰阁、镇西楼、六郎洞、狄青寨风貌犹在,革命旧址熠熠生辉,千年历史风云成一座无言的历史丰碑,一个内涵沉重的历史景观。现在凤凰山上石径幽邃、浓荫送爽、登亭临风、心旷神怡,实为延安人爬山、休闲、赏景、怀古、娱乐、浪漫的好去处,但缺水是它最大的遗憾。同样万花山景区也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的好例证,它不仅是黄土地上的一片绿洲、一道风景,它更是一部耐读的历史书。万花景区因牡丹和花木兰而闻名,设计者充分借用万花山山上苍松翠柏遍布其中,野生牡丹满山遍谷的自然特点,处处凸显天下牡丹以延安为宗;“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尚显细细开”,而万花山国色天香的牡丹也因那一池碧水,更显得妖娆富贵,灵气凸显;湖水荡漾、石桥卧波,加之满山的松柏郁郁苍苍,湖光山色,让人身置其中感受英雄花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英姿飒爽和冲天豪情;山下的杜甫川,山上的吟诗亭,大诗人杜甫足迹和凄美的唐诗也一并镌刻在延安人的心中;抗战时期、等领袖两次到万花山观赏牡丹,留下墨宝,更增添了万花山的红色传奇。而置身于山旁的万花山庄,可以说是现代延安第一个具有园林特征的建筑,基本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信它们经过精心的规划最终会达到让延安人“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欤乃声,方不虚此生耳。”(《幽梦影》张朝)的境界。启示二、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中国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江南园林还是文人园林都注重情景交融,衡量“景”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延安城市的发展历史已有数千年,随着城市结构、功能和性质的不断发展变化,人对城市的需求涉及社会、自然、文化、历史、审美等方面。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设计者应遵循传统美学精神,发展现代景观设计。在这一方面,也许是延安特有的地理地貌特征———三山夹两水,城区狭长,尤其是我们的住宅小区空间狭小,园林设计者只能在空地上种植草坪,栽种风景树,面积大点的加上花廊,摆几块石头,放几把座椅就不错了,基本没有什么文化品位。

这几年文化气息浓厚的延安大学校和干部学院区内的同心园、兰慧园、窑洞广场、文汇山路遥墓的设计正在逐步实现这一理念,但同样缺少了水的灵秀和灵动;延安西北川公园的设计,借枣园的灯光,展现代延安风采,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面积阔大的公园内绿树成荫、堆土成山、挖土成湖、曲水流觞、堆石湖岸、斑驳陆离、拱桥四通、形状变化、鱼儿欢畅、主题区划建筑古色古香,运动场所、游乐设施、儿童游园足以让市民游玩尽兴;处处可见陕北剪纸、腰鼓、窑洞特色;现代化的喷灌设施、广场喷泉、景观灯光更增添了园区的吸引力;中国园林造园的要素基本上得到了体现,如剪纸式“漏窗”的运用,让空间既不是一望无垠,又不妨碍视觉流畅。在漏窗里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树木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植物的配置上大量乡土树木如枣树、桃树、杨树、柳树、松树等的栽植,体现了陕北地域特色和风貌。植物配置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都追求自然美。二讲色美,红色的枫叶,青翠的松柏,斑驳的白皮松,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园中自然之色,不衰不减;三讲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过浓,有娇柔之嫌;也不可过淡,有意犹难尽之妨。四讲境界,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衬托作用,往往和人的精神境界有关。如银杏象征坚韧沉着,松柏象征坚强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延年之果寿桃,傲霜独立的,寓意富贵的枫树,也体现了对传统的传承;但遗憾的是缺少了体现延安文化特色的楹联和牌匾。位于马家湾的嘉丰上城小区的绿化设计,充分利用楼宇间距宽的特点,小区内绿草盈盈、树木葱葱、鸟语花香、流水淙淙、休闲运动、自然舒适,也基本体现着宜居和谐的理念。但总体上考察我们延安园林设计,考虑实用点缀多于诗情画意,这是我们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体现北方的粗犷大气,稳重厚实外,也尽量体现出“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会路转,有亭翼然”,诗情画意的境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聚居于城市”。如何在实现延安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一体化、生态化、宜居化、园林化,实现园林城市向生态城市的转变,在保证绿化覆盖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品质和多元化,更加突出自身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将中国传统园林美学中的精华运用在黄土高原这座千年古城的园林设计中,会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上一篇:邮政市场管理机制的法制问题 下一篇:分形理念对园林设计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