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捉迷藏的昆虫

时间:2022-06-24 04:29:34

中班科学活动:捉迷藏的昆虫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实际生活中,孩子们经常被路边草丛中的小蚂蚱、小蝴蝶所吸引,流连忘返。中班幼儿对昆虫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根据其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水平,我引导幼儿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为切入点,在游戏中观察了解、大胆体验,激发他们探索发现动物世界无穷奥秘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螳螂、枯叶蝶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幼儿一起收集关于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

2.昆虫图、背景图。昆虫保护色课件。幼儿装扮材料(和活动室内物品颜色相似的各色塑料袋、包装袋)。

活动过程:

一、模仿昆虫自然进入活动室

引导幼儿随儿歌模仿小昆虫,引起活动兴趣。

小螳螂,穿绿袄,

举着两把大镰刀,

苍蝇蚊子跑不了。

小蚂蚱,学跳高,

腿一弹,脚一翘,

一跳跳上狗尾草。

小蝴蝶,穿花衣,

飞到东来飞到西,

快快乐乐采花蜜。

二、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一)引导幼儿把几种小昆虫放到相应背景图中

1.教师提问:“爱吃虫子的小鸟快来了,我们来帮这些小昆虫藏起来吧。到绿绿的草丛里?黄黄的草丛里?还是树上呢?它们藏哪儿不会让小鸟发现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

2.幼儿操作。

(二)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利用课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通过观察辨认图片中的昆虫,使幼儿进一步加深对“保护色”的认识。

3.教师小结。

哦,原来这些小昆虫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相同,自己的身体绿绿的,就藏到绿绿的环境里,自己的身体黄黄的,就藏到黄黄的环境里。

(三)利用了解到的“保护色”知识点,积极思考,重新验证刚才帮助小昆虫的行为是否正确

1.教师:“你们刚刚是利用了它们保护色的本领吗?如果不是,请你快帮它更换地方。”

2.让幼儿“思考―学习―验证―思考”,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三、游戏:保护色真好玩

游戏玩法:幼儿模仿昆虫,选择一种包装袋颜色披在身上。教师扮“小鸟”,谁能让自身颜色与所处环境颜色相匹配,“小鸟”就不会找到它。

游戏规则:没有找到合适颜色的“昆虫”会被“小鸟”捉住。

四、初步了解动物其他自我保护的本领。

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说说所观察到其他动物的自我保护本领。

五、游戏:自我保护本领大

引导幼儿说说想表现哪一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然后鼓励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

上一篇:山区矿工卫冕世界拳王 下一篇:离婚后,那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