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10)摘要

时间:2022-06-24 12:45:35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10)摘要

摘要:2009年,山东省区域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经济社会呈现协调发展。金融业保持高速增长,自身效益和金融服务水平继续提升,为迅速扭转经济下滑走势做出重大贡献。但强力刺激总需求的措施具有负面效应,突出表现为解决部分深层次矛盾的时机被推延,一些新的不确定性在积聚。而金融繁荣特别是信贷剧增后,风险规模和风险点逐渐增加,金融业稳健经营和风险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关键词:金融稳定;金融风险;金融市场;评估报告

Abstract:Though faced with unfavorable conditions in the backgroud of financial crisis in 2009,Shandong Pvovince’s Macroeconomy realized a smooth and rapid growth,with the promotion of performance quality and coordination of socail development. The financial industry kept the high-speed growth and promoted the service quality,with the grea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some negative effects unavoidably arised,such as the delay to solve deeper problem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ew uncertainty. Futhermore,the risk scales and points began to increase. Financial industry’s risk management is faced with rigorous challenge.

Key Words:financial stability,financial risk,financial market,assessment report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4-0003-05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09年,山东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连续19年保持两位数增幅。

1. 经济结构在保增长中呈现积极变化。三产占比连续7年上升,2009年上升0.7个百分点。二产增速扭转连续五年下滑局面,实现加速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增至32.9%,提高2.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千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 470.8 万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4.67%和6.01%。

2. 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突出。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3%,基础设施及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增势明显。二是消费增幅保持高位,城乡差距缩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消费升级加快;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差距由上年的1.3%缩小到0.8%。投资和消费分别拉动当年经济增长11.9和6.5个百分点。三是进出口降幅逐渐收窄。全省进出口降幅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

3. 经济效益良好。一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增就业10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2%、8.5%。二是企业效益改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26.39个百分点,利税总额增长12.9%。三是财政收支状况改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税收增长12.2%;地方财政支出增长12.9%。四是企业生产和交易景气回升,商品价格呈前低后高走势。

(二)全省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山东经济结构不协调、产业层次偏低以及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偏弱,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02年以来经济质量因子分析显示,2009年全省经济增长质量较上年回落。反映经济竞争潜力及可持续性的因子和反映经济成本、效率及协调性的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短期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拉动。

1. 有效需求不足。一是投资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分别低于全国12、2.7和6.8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占比下降6.8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长期偏低,制约消费增长。三是外部需求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2. 地方财政负债激增,对“土地财政”依赖度提高。2009年,四种土地相关税增长39.4%,增收贡献率46.4%;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占地方基金预算收入的比重高达83.1%,增长61%。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大量增加,财政显性负债急剧膨胀。

3. 产业结构不合理。运用产业结构熵①指标,结合偏离―份额法分析显示,山东经济增速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作为经济大省,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区域竞争力并无优势。

一是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与全国相比,山东服务业人均占有率等指标偏低;4年以来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分别低于全国10.3、9.6、5.8和11.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就业、居民收入、消费和税收的带动作用不充分。

二是工业发展质量偏低。传统产业占比高且升级缓慢,2009年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高达48.2%,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速较上年降低26.5%,工业利税率同比回落。西部5市工业总产值占比仅18.9%,东部8市达到63.6%,区域协调发展压力较大。

三是房地产业发展滞后。房地产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低于4%。2009年,房地产平均价格快速上涨18.4%,比城镇人均收入增幅高1倍,高房价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

(三)经济运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2009年,山东省经济避免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可能引发的持续波动风险,有效支撑了区域金融稳定。但经济金融领域深层次矛盾积累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激化对金融稳定有长期性影响,集中表现是: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风险上升,大量金融资源沉积于传统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将使信贷资产面临较大政策风险。依靠负债投资基础设施的倾向加大了银行业流动性风险。金融运行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敏感性增强,银行信用风险与房地产市场波动高度相关。居民超能力负债和抵押物价值高估的风险有所上升。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

1. 基本运行状况。2009年,山东省银行业资产、负债增速分别较上年提高8.56和8.63个百分点,全年处置不良贷款318.2亿元,不良贷款账面余额和不良率分别下降14.1亿元和1.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提高8.5个百分点。在风险资产快速增长情况下,全省法人机构增补资本金83.2亿元,恒丰银行、城商行、农村合作机构资本充足率分别提高3.04、1.7和1.24个百分点。全省银行业机构实现利润增长19.5%,调整后资产利润率增长0.23个百分点。

2. 稳健性评估。

(1)风险资产增速过快。全省信用风险资产增长33.5%,高于资产增速4.9个百分点。法人银行机构加权风险资产增长27.95%,比上年高9.58个百分点。高资本消耗的增长方式缺乏可持续性。

(2)信贷风险管控压力加大。一是信贷集中倾向强化。行业信贷集中度HHI②指数上升24.5,房地产业及部分“两高”行业贷款增长22.7%,不良贷款占比上升1.6个百分点。前120大户贷款余额占对公贷款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信贷投向“亲政府化”,部分融资平台运作不规范,已开始产生不良贷款。二是剔除剥离、核销因素,全年银行业不良贷款呈反弹趋势,贷款质量向下迁徙率高企。三是信贷超常增长挑战风险管理能力。全年逾期贷款大幅增长,信用卡贷款违约率显著上扬。

(3)净息差收窄。银行业机构各期限人民币贷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下降10.5个百分点。多数机构被动承受了利率下调风险。全年银行业机构净息差下降0.69个百分点,致使利润低于贷款增幅11.1个百分点。

(4)期限错配程度加重。2009年,储蓄存款增量占比低于同期25.9个百分点,存款稳定性显著下降。而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率高达66.7%。全省法人机构核心负债依存度较年初下降0.7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下降13.7个百分点。农村合作机构30日内流动性缺口达233.9亿元,30.4%的机构流动性缺口率低于-10%的警戒值,且主要分布在存款规模小的机构。

(5)农村脆弱性机构风险突出。年末全省农村合作机构拨备覆盖率仅为34.5%;尚有20.3%的机构资本充足率为负值。成本收入率高出国有商业银行28.3%,70%的机构经营利润同比下降。存贷款市场占有率分别下降4.9和5.3个百分点。全省不良贷款超过半数分布在农村合作机构。

(6)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据专项调查,33.6%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机构的业务流程设计以部门职责为核心,39.5%的机构认为当前提供差别化服务的水平较弱,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脱节。

(7)内部控制仍然薄弱。全年辖内银行业累计报告金融稳定重大事项89项。其中,重大新增不良贷款51项;重大案件10项,涉案金额超过1.3亿元,包括客户资金被盗案件3起,挪用客户资(股)金案件3起。

(二)证券期货业

1. 基本运行状况。

(1)证券交易活跃,机构大幅增盈。投资者交易账户增长10.3%,托管证券市值和交易结算资金分别增长2倍和1.24倍;证券交易金额增长1.46倍。经营机构总资产和净利润分别增长85.3%和1.23倍;两家法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提高1.4个百分点。

(2)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提高,结构显著改善。全年股权融资增长25.9%,其中创业板实现首批融资。上市资源培育取得重大进展,65家公司启动了境内外上市程序,创业板辅导和在审企业19家。

(3)上市公司业绩企稳回升,并购重组成效显著。截至三季末,99家上市公司总股本和总市值分别增长11.8%和1.28倍,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和13%。5家公司完成了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62.42亿元。

(4)创业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加大。年末备案创投企业32家,居全国第四位,累计投资50多亿元。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和10亿元省创投引导基金设立,优化了外部环境。

(5)期货市场高速发展,机构实力增强。客户保证金余额增长1.45倍,累计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增长1.32倍和1.39倍。5家期货公司总资产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倍和1.6倍。

2. 证券期货业需关注的问题。

(1)法人券商业务结构过于单一。 两家法人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1.6%和78.4%。承销业务发展滞后,齐鲁证券承销综合排名仅居全国第36位,中信万通没有承销收入。自营股票占净资本比重仅为11.1%和31.8%;低收益率货币市场基金及债券占自营资产组合的72.9%,投资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仅占营业收入的7.23%。

(2)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不足。辖内期货市场品种少,规模小,散户占主导。山东大宗农矿产品现货资源丰富,但期货交易规模偏小。投资者构成中机构占比不到4%,影响市场的稳定性发展。

(3)上市公司投资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行业投资多,信息技术、第三产业投资偏低。结构失衡下的外延扩张造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利息保障倍数同比分别下降36.5%、14.6%和13.1%。

(4)证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直接贡献度偏低。山东上市公司总市值、券商资产规模、股票基金交易量分别占全国的3.52%、1.92%和5.34%,证券化率25.4%,低于全国水平47.28个百分点,与GDP占全国10.08%的地位很不相称。证券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投资和税收贡献率分别为0.13%、0.89%和0.34%,对区域经济直接拉动作用不明显。

(三)保险业

1. 基本运行状况。

(1)市场体系继续扩展。总部在山东的法人保险机构――泰山财产保险公司已经中国保监会原则同意批准,德国安顾保险集团在济南设立代表处。截至年末,山东省保险业分支机构93家,比上年增加6.90%;专业中介法人机构200家。全省保险业资产总额增长18.7%。

(2)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全年保费收入增长17.64%,规模居全国第3位。

(3)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增强。各机构承担风险总额12.65万亿元,增长8.49%,支付赔款与保险金增长25.14%。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长23.69%;治安保险实现保费收入增长30.2%。

(4)市场集中度逐渐降低。年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市场的CR4③分别为70.3%及70.76%,分别较上年下降2.25、2.51个百分点。

(5)经营质量稳步提高。一是财产险公司经营状况好转,年度综合赔付率同比下降4.41个百分点,实现承保利润1.2亿元,增长12.25%。二是人身险业务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09年,全省寿险新单期交业务占比提高5.69个百分点,银邮渠道保费收入占总比下降1.23个百分点。

2. 需要关注的问题与不确定性因素。

(1)发展水平与经济大省地位不对称。全省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仅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一些领域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2009年政策性农险保费收入仅占全国3.18%;非车财险业务占比低于全国8.75个百分点。

(2)结构调整难度加大。一是财产险发展长期过度依赖车险业务;第二大险种企业财产保险增速仅为1.8%。二是保障型人身险发展缓慢。普通寿险销量同比下降3.52%;分红寿险占比为73.59%,增长39.72%;投连险和万能险销售量大幅度下滑73.55%和29.16%。

(3)外部风险因素较多。一是部分政策性业务风险上升。全省(不含青岛)交强险承保亏损比上年扩大3倍,交强险利润率为-5.66%。全省农业保险应收保费占非车险应收保费的35%,同比提高8.5%。二是投连险收益水平下降,部分地区发生集中退保现象,全年退保率为2.77%。

(4)非理性竞争较为突出。高手续费、高返还率的发展方式缺乏可持续性,多数机构业务处于非盈利状态。

(5)服务质量亟待提高。2009年全省人身险公司保险合同纠纷类诉讼判决结案101件,保险公司败诉率82.2%。据调查,58.51%的投保人认为保险公司处理赔付不及时,73.35%的认为手续繁琐。

(四)金融业综合经营

1. 交叉性金融业务。

(1)发展概况。2009年,金融交易创新增多,393家样本金融机构共有跨市场交叉性产品21项,交易额同比增长44.5%。银证业务大幅增长,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新增开户较上年增长7.9%,银行基金(业务)新增开户扩大2.93倍。外汇业务发展趋缓,出口下滑使外汇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的需求明显降低,相关金融交易收缩41.82%,外币理财业务下降6.85%。

(2)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银行为冲减贷款规模借道理财产品将资产转移至表外,风险管理和监管的有效性面临挑战。二是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中非理性价格竞争突出。三是资产管理类业务运作不规范。四是监管功能不健全导致部分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长期空缺,跨市场风险评估难以高效展开。

2. 金融控股公司。山东辖内有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省国托)和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集团)2家金融控股公司。2009年,两公司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未出现影响经营的风险状况。省国托推进多元化经营转型,全年自营金融产品投资业务3.5亿元,出资认购德州商行和民生证券分别5%和6.96%的股权,出资启动泰山财产保险公司的筹备。莱钢集团从莱商银行、齐鲁证券分别获得分红0.55亿元和3.9亿元,弥补了钢铁主业的亏损。

省国托面临的风险:一是信托业竞争的重点正由市场扩张力向中后台支持能力转变,对企业管理理念、文化和人才形成挑战;二是证监会叫停私募证券信托业务,银监会叫停股权式回购信托业务,对其业务拓展形成制约。莱钢集团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钢铁制品外来订单回升缓慢,成本压力增大,出口价格偏低,主业实现恢复性发展仍很困难。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2009年,金融市场资金总体宽裕,市场利率大幅下降并低位运行,各类机构流动性管理和投融资需求旺盛,参与者交投活跃。

(一)货币市场交易大幅增长,利率风险上行

辖内各机构银行间市场交易增长107%。现券成交量暴涨近3倍;债券回购短期化特征明显,隔夜交易占比上升20个百分点。年末全省持债余额1351亿元,增长27%。固息债占新增持债的73.6%,同比降低23.4个百分点。市场交易在大机构之间“循环”,拆借交易前两位机构占全省近90%;现券交易前三位机构占78.4%,上升15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过高。

(二)债券发行快速增长,直接融资渠道扩展

全年债务性直接融资693.6亿元,增长34.9%。新发行地方政府债70亿元。8家企业成功发行企业债107亿元,是前5年发行总量的2.5倍。其中5个市政类债53亿,开辟了公共设施建设新的融资渠道;16家中小企业在全国率先发行10亿元集合票据,占全国发行量的八成。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增长114.7%,海尔集团财务公司在国内首发地方性企业金融债券12亿元。

(三)票据市场波动剧烈,负面效应显现

票据与信贷投放反向变化、大幅波动。商业票据签发全年增长52%,6月份以后回落;转贴现增幅81.3%。票据市场利率5月份探底后振荡上行。票据融资业务大幅波动对冲干扰政策调控效果;票据业务作为流通手段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功能偏弱。

(四)外币买卖活跃,衍生业务发展不足

全省银行间外汇市场累计交易下降10.5%。一是结售汇交易下降16.2%,交易占比91.5%,降低6个百分点;省内机构即期询价交易比重99.3%,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二是外币买卖市场交易大幅增长2.22倍。其中即期询价交易占93.45%;衍生业务发展不足,“远期―全额”交易量较上年下降30%,远期-NDF、掉期业务尚未开展。目前,国内外汇衍生业务相关的制度安排仍不完善,影响外汇衍生市场发展。

四、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稳定

2009年,山东省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运行稳健,对金融稳定的支撑力继续增强。

(一)金融法治环境持续优化

据对270家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调查,全年法治环境综合评分升幅20.4%,同比提高19.1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案件胜诉率67.47%,提高3.47个百分点;胜诉案件执结率78.4%,上升12.03个百分点。

(二)支付体系更加健全

大额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升级换版,全国电子对账系统正式启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成功上线。全年新增支付系统参与者70家。农村支付清算服务创新发展,80多个批发集贸市场推行电话转账业务,18家县以下银行网点新加入支付系统。

全年交换各项系统业务量稳步攀升,单位和个人结算账户入库量增长12.5%和10.3%;银行卡总量增长23.2%,电子支付业务增长79.9%。

(三)信用体系建设提速

征信体系建设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发企业征信数据核对系统,征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应收账款质押和融资租赁登记系统应用扩大;农村征信系统不断完善,全省100万户农户信用档案纳入电子化管理,增加1.24倍。全省信用示范县、乡增加1.08和1.14倍,评定信用农户增长6.1%。

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征信系统借款企业和个人收录量增长12.7%和39.7%;非银行信息涉及12个部门,同比扩展33.3%。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日均查询增长8.1%和92.9%;依法受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和异议处理申请3.49万笔,妥善处理查询异议264次。

(四)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强力推进

反洗钱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国率先建立主动型可疑交易分析制度,提高了可疑报告质量,全年可疑交易报告增长4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增长43%。

反洗钱履职力度加大。首次开展以案件为线索的倒查式现场检查,首次对两家银行行级领导依法处罚,实现了由合规型检查向风险型检查转变。积极开展行政调查、案件协查529次,主动移送可疑交易线索44个,其中立案26个,协助破获案件61个,情报会商212次。全年宣判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3起。

(五)货币流通管理成效显著

货币发行管理更加有效。现金需求预测、发行基金调拨精准;全省发行库实现连续8年无责任事故;各县建立起人民币管理中心。

反假货币工作不断深入。全年累计收缴假币同比增长60%;全省破获假币犯罪案件176起。

(六)新会计准则稳步施行

新旧会计准则转换平稳。辖区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已全面启用新会计准则,农村合作机构和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处于新会计准则推行阶段。

(七)金融宣传和投资者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年开展各类风险揭示、金融知识宣传活动5000多场。成功举办5站“金融知识进万家巡回展”活动,受众14万人次;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录播金融宣传类节目1200余次。

金融基础设施改善显著,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一是金融立法工作需提速。目前,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中部分关键性制度,如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卡条例》、《征信管理条例》等有待建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待完善。二是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功能有待完善。为满足收费单位资金及时到账需求,须尽快开通集中代收付系统实时业务。三是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质量仍需提高。目前部分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存在非财务信息披露大多缺位、会计报表附注信息存在缺口等问题,不利于管理、决策和投资。四是反洗钱工作须进一步加强。目前部分反洗钱义务主体信息采集不全与重复抽取数据的问题并存,且大多缺乏信息甄别分析。

五、总体评估与政策建议

按照一致的层析分析模型和权重,对山东金融稳定状况定量评估显示:2009年综合评分76.17,同比略降2.35分,仍处于相对稳定区间。其中金融体系保持稳健态势,在经济环境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银、证、保均呈发展势头,评估值分别比上年增加2.96、7.14、2.5;金融生态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评分上升7.15。二者对金融稳定的贡献率合计为71.93%。外部环境趋紧和经济波动对区域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

今后一段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的环境十分复杂。维护金融稳定将面临更多挑战。对此,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必须一方面着力加强监测分析,提高风险识别、预判、防控水平,一方面不断完善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管理框架,增强应对处置风险能力。

一是切实形成风险管理合力。进一步推进辖区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促进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作;完善《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有效机制。适时开展培训和实战演练,大力提高应对风险的组织领导水平。

二是开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分析。构建微观与宏观层面相结合的监测框架,密切关注转变调整中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推动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履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义务。鼓励各级人民银行与辖内法人机构签订维护金融稳定责任书,增加风险信息获取的广度、深度和及时性。

四是协助开展宏观审慎分析工作。结合辖区特点,协助探讨建设宏观审慎管理指标体系及相关实验、测试;加强有针对性的监测分析,为上级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注:

①计算公式是,其中表示第i种产业的比重,n为产业类型数。熵值越大说明不确定性、无序程度或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

②赫芬达尔―赫尔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是一种测量集中度的综合指数,指行业中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百分比的平方和。该指数数值越大,表明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度越高。

③最大4家机构市场占比之和,用以衡量市场竞争情况。

上一篇:试论建立会计体系应急机制的必要性及路径 下一篇:民间金融利率本质的认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