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时间:2022-06-23 09:46:22

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240-01

摘要:口语交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

关键词: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情境;激发;想象

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现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结构非常有利于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凭借词句,理解课文

1.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

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字词,仔细品味,深入理解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课文深刻内涵的重要途径。此时组织恰当的口语交际则是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字词、体验情感的有效措施。同时也使学生们体会到说话或写文时斟词酌句的重要性,从而强化锤炼语言的意识。

在学习古诗《赠汪伦》时,可指导学生抓住“忽”字引申理解:“忽”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表明了什么?从一个“忽”字你体会到李白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想一想:李白在激动之余会怎样想?怎样说?他又会怎样做?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和小伙伴进行交流后,再请一对同学上台表演李白见到汪伦后激动的神情,以及李白和汪伦道别的情景。最后让大家既当观众又作评委,在仔细观察、专心倾听后师生共同评议。这样抓住一字,通领全篇,能使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此外,学生说、演是对语言文字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更是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的过程。

2.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感。

一篇文章的重点句、段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之处。作者往往在这些重点句段中,表达文章的中心,寄寓浓郁的情感,蕴涵深刻的哲理等。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句段,设置口语交际,让学生深入而细致地思考、合理而大胆地想象、自由而充分地倾吐,无疑对全文的理解会起到提纲擎领、纲举目张的效果。

《丰碑》中有一个重点段“将军楞住了,久久 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如果在学习这段时设计口语交际的练习环节,可以唤起学生的真情,激励学生向上的精神和愿望。当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这段话并理解、体会了将军沉重、悲痛的心情后,老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当时他在内心里都想了些什么?他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呢;接着再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看看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看看他微微向前伸着的手,他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告诉将军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热烈的讨论,并以分角色对话的形式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在双向互动中交流思想与情感;最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二、结合课文,延伸交际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 “延伸”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交际的内容。例如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学习了 《三袋麦子》这篇课文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小猪、小牛和小猴对待麦子的做法各有什么利弊?” “如果你也拿到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书上没有现成答案,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 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学生认为:小猪虽然贪吃,但他吃到了新鲜的麦子。小牛很节俭,但麦子保存时间太久,吃了不健康。小猴聪敏能干,但当时没能吃到新鲜的麦子。于是有学生说:如果我拿到麦子,我会一半留着吃,另一半种下地。还有学生说:如果小猪、小牛和小猴一起合作,那它们就既能马上吃到新鲜的麦子,来年又能收获到吃不完的麦子。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评一评谁说得流畅、有条理、合情理。

三、创设情境,激发交际

课堂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习生活天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实践可以在质疑、讨论、评价、复述等环节中进行,这正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良好机会。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解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议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这个环节并认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四、利用空白,想象交际

在小学教材中,不少课文留有空白,作者想说的话没有说尽,需要读者根据课文上下的内容进行填补,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讲课时应利用这些空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说出空白的内容。例如:教学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后一段:“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到过多么美丽的地方,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段话言简意赅,含义深刻,也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教学时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上文小女孩“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难道只想“暖和一下”吗?但为什么人们只这样说?两处“幸福”表达的意思一样吗?顿时,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发挥想象,有的说:“小女孩还想吃烤鹅,过圣诞节,跟奶奶在一起”,有的说:“人们看见她的尸体,谁也不去关心,这正说明了社会的黑暗”,有的说“:第一处幸福是指小女孩在死前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现实生活中所渴望得到的东西,可见她在现实中没有什么幸福可言,只有死了才能摆脱寒冷、饥饿与痛苦,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引导学生评议,以学生的说代替老师的讲,不但读懂了课文,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升华主题

一堂好课的结尾不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在结尾之处,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是阅读教学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口语交际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拓展训练。教师要善于捕捉口语交际的最佳训练点,使阅读课上的口语交际既符合阅读教学的特色,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上一篇:简述物权法定原则 下一篇: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几条建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