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TA背景下广西东盟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6-23 09:25:39

CAFTA背景下广西东盟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思考

[摘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以下简称:CAFTA)建设的不断完善,对东盟法律事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结构、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课题。结合我国广西地区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区情,培养出适应CAFTA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东盟法律事务人才 应用型 培养模式 思考

作者简介:黄树标(1981—),男,广西宁明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高教研究所,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法学理论、诉讼法。

项目基金:本文是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东盟法律事务应用型紧缺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115

2004年以来,每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都在在广西南宁市举办,这从国家战略高度把广西推向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广西将在CAFTA建立中起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随着CAFTA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涉及东盟事务相关的法律服务市场将不断扩大,这给广西地区的法律服务人才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制定有效的方针、政策,加快广西地区东盟法律事务人才的培养,为CAFTA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顺利召开提供更为专业化、高水平的法律服务。

一、广西东盟法律事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CAFTA的不断推进,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联系最密切的城市和CAFTA的中心枢纽,急需大量熟悉东盟法律事务的专业人才。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及广西地区的法律院校对东盟法律事务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准确的定位,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一是东盟法律事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目前,广西乃至全国高校的法律人才培养主要沿袭了传统的以教科书为主、理论性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座式教学模式,偏重法律概念、原则、和原理的讲授,缺乏根据法律实务部门的需要来进行针对性地能力锻炼。尤其是在学生实习培养的重要环节上,学校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律师技巧、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能力、思维。这使大量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无法适应和满足东盟法律事务方面的工作。

二是东盟法律事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缺失。目前,大多数法律院校都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性为理论研究型。我们以为,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太合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将法律教育归为职业教育,就法律教育传统讲,欧美国家比我们起步早,但是这些国家对法律教育实现系统化、规模化、法律职业化培养的思路非常清晰。由于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目标定位混乱和水平的下滑导致我国真正能够适应CAFTA发展需要的“实践型法律人才”还十分匮乏。[1]可以说,对面广西东盟法律人才的缺失,我们对法律教育必须给予清晰定位,法律职业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唯有如此广西东盟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才有可能开辟出新路子。

三是传统的法律讲授式教育存在明显弊端。中国高校传统的法律讲授式教育,虽然在专业知识传授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讲授式教学大多是灌输式教学,其弊端相当明显,主要表现在:(1) 传统的讲授法“见物不见人”,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法律知识的机器,忽视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整个心神用于听讲和忙于笔记,无暇思考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律和法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广西东盟法律事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保障CAFTA的有序、健康发展

CAFTA的建立,促使西部地区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能否构建适合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前途。[2]目前,如何保障CAFTA投资、贸易活动健康、平稳、有序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随着CAFTA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相关法律服务和争端解决机制的需求日益迫切,尽可能培养出东盟法律事务人才,为CAFTA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构建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成为关键。

(二)有利于拓宽法律人才的就业渠道

随着CAFTA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批东盟国家的投资商、企业涌入广西寻找商机,广西的企业亦将“走出去”开拓东盟市场,有关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境外投资、破产兼并、劳动争议等纠纷将大幅上升,各地法院、检察院受理的案件数量也将迅速增加,[3]律师业务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广西需要大量的国际化复合型法律人才。因此,在CAFTA合作框架下,以培养并能满足东盟法律服务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具备国际化视野法律学生,将会扩展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这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部分缓解了广西区域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拓宽了法律人才的就业渠道。

(三)有利于拓展广西法律人才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合作的蓬勃发展,需要中国和东盟各国法学、法律界进行更广泛对话和交流,充分关注相互的法治进程,需要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保障。近年来,广西主要高校都与周边东盟国家的一些主要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形式有高层代表团互访、教师交流、互派留学生、共同举办研讨会、合作科研等。2007年开始,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东盟学员研修班每年都在广西民族大学开班。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近年来适应CAFTA建设形势发展需要,积极开设东盟法律实务课程,成立东盟法律研究所,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同时选派教师参加各类东盟法律培训,在东盟法律教学和研究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 [4]

三、对广西东盟法律事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人才培养观念需要更新

在CAFTA背景下,我们要在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在法律专业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培养法律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外交往的能力。广西高校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语言和学科优势和环境优势,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聘请法学专家和外语专家进行授课,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东盟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二)人才培养结构需要创新

针对现有法律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广西在培养东盟法律人才过程中,一要设置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采用全英、东南亚语言或双语教学,培养具有东盟法律视野的学生。因为随着CAFTA的建立,既有专业领域内的精深知识、又有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的人才将会受到各方面的青睐;二是设置好人才培养的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三是建设东盟法律人才实习实训基地。比如借助官方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东盟国家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构建与东盟国家的政府、司法部门定期交流合作机制。[5]

(三)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机制需要完善

在21世纪,人才培养质量将成为社会衡量高等教育价值的主要尺度,构成了高等学校存在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我们培养出的法律人才能否很快融入国际社会,能否被国际社会认可,这也是对广西乃至全国高校法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因此,广西东盟法律事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有新的质量观,一方面要从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完善法律人才质量考核标准;另一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对构成人才培养质量的输入、过程、输出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与评价。只有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机制,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符合东盟法律事务需要的人才。

(四)人才培养方式需要现代化

广西东盟法律事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学习和借鉴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教学设施设备、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及组织形式。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经验,将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升级改造提供机遇,网络平台又会给不同门类、领域、学科的知识交叉、融合提供场所,加速我们人才培养方式的现代化的建设。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英美国家法学院采用的律师诊所式教学法、启发式、开放式教学方法,进一步锻炼法律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仁玉,张龙.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探索[J].当代法学,2008,3:154?

[2] 粟景妆.构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35

[3] 赵胜营.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法律专业人才的挑战与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6:195

[4] 韦乃扬.广西法律高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广西社会科学,2008,11:36

[5]鲁学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我国高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东南亚纵横,2008,9:72

上一篇:浅谈语言实验室管理的人本化 下一篇:独立学院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