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塞露应用于水合氯醛灌肠镇静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6-23 08:41:26

开塞露应用于水合氯醛灌肠镇静的效果观察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各项检查、治疗需要患儿处于安静状态才能完成。水合氯醛是一种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的药物,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通常用药后10~20 min患者即可入眠,持续6~8 h,醒后无不适感,不易产生蓄积中毒\[1\]。因此,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被广泛用于不合作患儿的检查、治疗时辅助和治疗用药。为使水合氯醛充分发挥其镇静作用,我们对因检查、治疗需要水合氯醛灌肠镇静的患儿120例,分别采用开塞露塞肛通便后进行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和直接进行水合氯醛灌肠镇静,观察其药物灌肠后镇静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儿科因检查、治疗需要水合氯醛灌肠镇静的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进行灌肠,药物按照小儿剂量:10%水合氯醛0.5 mL/kg,温度37℃~38℃。患儿取左侧卧位,暴露,轻轻插入深度15~20 cm\[2\],缓慢注入药液后反折吸痰管末端拔出,用手挤压3~5 min。灌肠后患儿取左侧横抱位,尽量使患儿处于水平或臀部略高位。观察组患儿先用开塞露塞肛通便后5~10 min再进行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对照组不用开塞露塞肛通便,直接用水合氯醛灌肠镇静。

1.3 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用药后15 min内患儿安静入睡,顺利完成检查。有效:用药后60 min内患儿安静入睡,能配合完成检查。无效:用药后患儿呈兴奋状态,无法配合完成检查\[3\]。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用药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10%水合氯醛主要在肝脏还原成中枢抑制作用更强的三氯乙醇,然后与葡糖醛酸缩合由肾脏排出,无蓄积,药物不良反应小,醒后无嗜睡或头晕不适。可口服或直肠给药,但10%水合氯醛对上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口服易引起恶心、呕吐、胃痛等不良反应\[2\]。同时口感具有辛、苦、涩等,患儿常常拒绝口服,容易将药液吐出导致无法计算服药剂量。追加量就很难算出,因此达不到所需要的量而影响效果。有报道口服水合氯醛后,个别患儿出现过敏反应、休克和死亡,所以临床上较少采用。

有文献报道,婴幼儿采用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口服\[4\]。但在给药过程中,60%患儿于保留灌肠后3~5 min排便或排气,使药液外溢、剂量不准确,追加量同样很难算出,影响了镇静效果\[5\]。同时,重复灌肠操作也增加了患儿的恐惧感及工作量。

对于配合的患儿灌肠前可协助排便,使直肠、乙状结肠处于空虚状态,增加灌肠液与肠黏膜的接触面积,且灌肠后不会增加肠内压力而产生便意,以保证疗效\[6\]。但是儿童的配合性差,尤其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开塞露塞肛的通便效果肯定,操作方便,护理人员及家长都易掌握,可以由护士或家长执行,家长及患儿容易接受。本次观察对象选择0~3岁的因检查、治疗需要镇静的患儿,通过水合氯醛灌肠前的开塞露塞肛通便排空直肠、乙状结肠的大便后,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本文灌肠采用的一次性吸痰管柔韧性好,细滑,对患儿刺激少,比较容易达到灌肠所需要的深度而不会出现不能深入或盘曲,影响药物到达乙状结肠保留并吸收。吸痰管与注射器衔接紧密,不会出现药物外漏导致的剂量不足影响镇静效果。抽吸足量水合氯醛同时抽吸约3~5 mL空气,在水合氯醛灌入后注入少量空气以保证吸痰管内药液全部射入。

为保证水合氯醛灌肠的成功率,许多细节问题也不容忽视。灌肠时适宜的灌肠液温度为37℃~38℃,理想的插入深度为15~20 cm,缓慢地注入药液1~2 mL/min,挤压3~5 min。灌肠后患儿取左侧横抱位,尽量使患儿处于水平或臀部略高位,同时轻拍其背部使患儿尽快入睡。对于预约指定时间的检查要避免患儿检查前的长时间睡眠,否则同样剂量的药物达不到应有的镇静效果。同时要注意水合氯醛用药安全,有直肠炎和结肠炎的患儿不宜灌肠给药,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禁用水合氯醛。

4 参考文献

[1]李素吩.小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的护理进展\[J\].护理杂志,2007,24(7B):40-41.

[2]汤艳华,杨广民,马寅芙.幼儿核磁检查中水合氯醛不同给药方法镇静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2):293-294.

[3]周红娣.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在婴儿听力检查中制动效果的比较\[J\].护理研究,2005,19(7):1357.

[4]刘増香,袁君君,胡宇伟.两种水合氯醛给药方法用于儿科镇静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58-59.

[5]彭巧玉,陈文娟,陈丽丽.水合氯醛2种给药方法在婴儿镇静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0(5):76-77.

[6]宋英,温慧娟.婴幼儿保留灌肠成功率影响因素探讨\[J\].辽宁医学杂志,2008,22(6):325.

(收稿日期:2012-08-17)

上一篇:86例直肠癌CT诊断和临床病理诊断比较分析 下一篇:前置胎盘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