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23 06:35:05

江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的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家5828万家,外商实际直接投资17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超百亿美元;外贸进出口额突破2839亿美元,出口额高达1604.25亿美元。与此同时,江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356个,中方协议投资总额4.19亿美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138.9%和400.2%。境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与大规模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相比,江苏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十分有限,如何更好地推进江苏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对外投资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江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一)对外直接投资逐年增长,但总体规模较小

江苏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始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江苏的境外投资呈波浪型发展,增长趋势不明显。自2000年中央正式提出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江苏境外投资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趋势。2004年、2005年全省境外协议投资额分别突破一亿和两亿美元。2006年,全省新批境外投资项目数22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3亿美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然而,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从单个企业的对外投资来看,江苏企业境外投资的绝对数额仍较小。截至2006年,江苏累计批准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8.9亿美元,仅占全国对外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一,是广州、上海的14%和30%。

(二)行业分布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行业范围较为广泛

江苏境外投资的行业分布呈明显的时间特征,从最初的餐饮、批发零售、纺织服装加工业,逐步拓展到电子、机械、化工以及资源开发、商务服务、工程承包等行业,行业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境外投资的行业分布仍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截至2005年,制造业境外投资占全部境外投资总额的51.64%。其中,按中方协议投资额排前几位的行业及所占比重依次为机械(13.6%)、纺织服装(10.7%)、化工(8.5%)、电子(7.3%)。与此同时,全省服务业的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全省新批第三产业境外投资项目214个,占项目总数的60.1%,中方协议投资1.33亿美元,占中方协议投资总额的31.7%。酒店、有线电视、软件业等服务业成为境外投资的新兴领域。此外,随着国内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江苏油田、沙钢集团、徐州胜阳等企业也已经到境外从事资源开发类投资。“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核准的境外资源开发类项目15个,总计中方投资9000多万美元。

(三)地区投向以发达国家为主,投资区域日益多元化

90年代,江苏境外投资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东南亚、中东、南非的发展中国家,2000年以来,向北美、西欧和亚洲的一些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呈现渐增的趋势,投资区域日趋多元化。目前,江苏境外投资的地区分布遍及五大洲98个国家和地区(见图2)。这种地区分布也表明江苏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是市场寻求型、技术寻求型的投资,而成本寻求型投资所占比重较小。

(四)民营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的中坚力量

江苏境外投资形成了以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和外贸企业集团为核心,包括众多运输建筑工程类企业、中小型生产企业、专业外贸公司的主体格局。投资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仍占较大比重,但股份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所占比重日趋上升。“十五”期间我省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达209个,占全省总数的58.7%,中方协议投资2.64亿美元,占全省总数的63.2%,分别比“九五”期间提高31.2和40.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江苏对外投资的中坚力量。

(五)投资方式以新建为主,兼并收购运用较少

江苏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采取新建独资或合资企业的方式,其中,生产型项目多采取与东道国政府或企业设立合资企业的形式,贸易型企业主要采取独资的方式,对国际通行的兼并、收购等方式运用较少。近年来,一些企业积极尝试除绿地投资以外的其他投资方式,通过兼并收购、股权交换、技术入股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如南汽集团收购英国MG罗孚资产、大亚集团收购美国凯普公司、无锡尚德拟收购日本太阳能电池制造商MSK;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受让股权的方式参股境外4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参股3家境外高新技术企业等。

二、江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江苏对外投资增长迅速,但对外投资总体上仍带有跨国经营初期的特点――规模小,行业分布零散,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小。江苏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一)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5年,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17万家,外商实际直接投资1029.6亿美元,积极引进外资成为江苏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1997年,充分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加工贸易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江苏的第一大贸易方式,而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进出口中所占份额超过80%。2005年加工贸易出口已经占全省外贸出口的66.7%,承载了近85%机电产品出口和6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增长源泉。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利用外资相结合,使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性,忽视对外直接投资规避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效果,特别是在产业层次上的积极意义。虽然少数江苏企业成功实施了海外投资项目,但大部分企业仍然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

(二)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

多年来,江苏的制造业领域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关键技术依靠国外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方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不够;另一方面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即使是目前比较有竞争力的家电和通讯设备行业,大部分产品的核心部件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或依靠国外技术生产。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仅占20%左右。因此,大多数江苏企业还不具备对外投资所需的所有权优势。

(三)缺乏必要的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研究

目前,江苏的境外投资主要是由企业自发地、零星地产生和进行,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对海外经营的投资产业和投资区域策略研究深度不够,对以何种优势产业投资于世界经济何种区域认识不清,企业海外投资路径选择的战略研究较为鲜见,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种种风险尚未进行深入的透视与理性分析,容易导致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问题重重、投资失败。

(四)缺乏国际直接投资和经营的经验

主要表现在:一是合作伙伴选择不当。如江苏飞达、小天鹅电器公司、开源机床厂等都曾有过因合作伙伴选择不当而影响投资成功和效率的教训。二是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适应海外投资的需要。一些企业自身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导致企业对海外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三是本土化能力差。目前,江苏境外投资企业大多使用本国的员工,不仅提高了成本,也影响了企业的本土化经营。

(五)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和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国际经验表明,在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初期,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合理引导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江苏对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匹配的政策和支持体系却尚未完善。企业普遍感到境外投资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限制较多,而对境外投资基础信息、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大多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很难享受到政府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难以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三、江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策略

江苏企业对外投资正处于全球资本输出趋于收缩,国内的垄断优势资本在总体上尚未形成的特殊阶段。一方面,江苏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政府希望江苏企业的投资能带动当地经济和就业的增长,纷纷改善投资环境乃至提供各种优惠待遇以吸引外资流入,为江苏企业的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网络体系的形成以及国内市场日益国际化,并不存在一个专为本国资本培育垄断优势的封闭的国内市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苏企业必须及时更新观念,不仅要在国内市场培育其跨国经营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跨国经营本身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直接和重要来源。江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其在加工制造环节的优势和对跨国经营的适应能力,有效集合生产要素自主构建跨国性的行业增值链,努力向价值链的高端和高附加值环节迈进,通过在更广阔空间内的资源整合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更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一)按照产业区位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高度同质化基准选择投资区域和投资产业

目前,江苏在国际分工的阶梯中处于中游地位,这个特定位置决定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同时存在:一类是优势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即发挥相对优势、转移失去成本优势的产业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为目的的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或不发达国家(地区)的直接投资;另一类是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即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目的的面向发达国家(地区)的直接投资。

优势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按照产业区位比较优势基准或早半拍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区域和投资产业。区位比较优势是指投资国与东道国同类产业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这种优势既不是产业的绝对优势,也不是产业的全球优势,而是相对于某一特定区位的比较优势。这一基准也称作跨国投资中的早半拍原则。按照该原则,江苏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地区应该是那些在经济发展程度上与江苏仅仅差半拍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中亚和东欧部分国家比较符合这一条件,这些国家的工业基础、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工人的技术水平与江苏相近,但出口产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要略低于江苏。江苏的纺织、服装、轻工、家用电器、电子等传统行业中,已有一些产品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和竞争优势,而且江苏企业的运行规模、生产经验和技术比较适合当地的市场条件,投资于东南亚、中亚和东欧等国,江苏具有产业区位比较优势。

学习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则应按照产业结构高度同质化基准来选择投资方向,即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体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选择与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趋势相一致的产业。目前,江苏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这是由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但是,江苏对外投资应该重视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具有直接助长作用的投资方向,逐步加大对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在制造业中,应该提高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通过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更有效地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核心技术能力;在服务业中,应逐步提高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比重,以获取较高的收益,并为制造业的对外投资提供服务支撑。

(二)推进技术战略和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江苏企业对外投资,要想在陌生的东道国市场环境中竞争取胜,必须拥有东道国企业所不具备的某种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是成本优势,产品优势或是品牌优势。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实施品牌经营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江苏是一个科技大省,其专利申请量、研发投入、科研院所的数量均处于全国前列,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也为企业的研发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外部的研发和技术资源,通过产学研的联合开发,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特征,对现有的一些成熟技术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变革和创新,使之更适合当地条件,创造独特的技术优势。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越来越倾向于采取一种更有利于自身核心技术垄断及保密的方式――独资经营,江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独资经营所占比重从1995年的34.8%、2000年的53.3%,进一步上升到2005年的73.8%。技术外溢效应随着独资比重的日渐增大而逐步减小。同时,依靠技术进口获得先进技术的困难也逐步加大。为了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江苏企业应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主动地在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建立研发机构或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合资企业,以跟踪和开发高新技术,构建相对其他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如镇江大亚集团在全球最著名的IT研发基地――美国硅谷建立大亚信息产业的研发中心,追踪全球最新的IT技术,引进全球领先的研发团队,成功开发了包括10G光收发模块在内的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三)通过合作与竞争来学习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完善跨国经营管理体制

目前,江苏实际利用外资已经超过千亿美元,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七万多家;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170多家在江苏投资。大规模利用外资为江苏企业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的学习机会和市场条件。江苏企业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通过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和合作来学习其先进的管理体制、运作模式和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积累跨国经营的知识,在生产经营管理上推进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首先,要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商务专家,建立跨区域运作的人才发展平台,真正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发展员工队伍,稳定核心管理队伍。

其次,要加强公司总部的领导,进行以决策为中心的总部建设。要理顺决策主体各功能之间的关系,包括明确划分决策主体的资产管理权、经营决策权、生产指挥权和监督权,建立适当的管理机构来形式这些权利,建立监督机制,完善科学的领导制度。要建立海外经营的战略管理系统,按照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对海外经营运作进行战略管理;

再次,要真正赋予海外子公司自主的经营权和人事管理权,加强境外企业的本土化建设。境外企业应充分整合和利用东道国的各种资源,在当地建立生产、销售和研发中心,积极引进当地策略性的投资者或进入当地资本市场进行运作,实现海外企业由中国式企业向东道国企业的转变,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江苏企业还可以积极地与在华投资成功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到第三国投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销售网络渠道和影响力,提高投资的成功率。如江阴长泾软管软轴厂与日本共成株式会社联合到美国建办境外加工贸易企业、无锡兴达尼龙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之一的杜邦公司合资在荷兰和美国设立企业等。

(四)组建跨国优势企业集团,采取集群式的境外投资方式

江苏境外投资企业规模较小,多为中小型企业,其劣势是抗风险能力弱,规模效益差。为了增强境外投资企业的风险抵抗力和竞争力,江苏企业可以在纺织、机械、电子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产业内,组成优势企业集团,在强强联合的基础上,化单个企业的分散优势为产业整体优势,不断拓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空间。只有从产业整体优势出发,组建跨国经营集团,才能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为发展国际直接投资争得一席之地。

江苏境外投资企业抗风险的另一种途径是采取集群式的投资方式。借鉴台湾企业在江苏昆山、福建厦门和广州东莞集群投资的发展经验,江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境外投资可以走集群化成片联合开发的道路,即众多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集聚在海外特定区域,形成专业化网络分工和配套服务,获取规模经济效应。浙江、福建等省份已经有一些产业集群在境外投资中获取成功,如莫斯科的海宁皮革专业市场、巴西的中国商城、南非的中国小商品市场、古巴圣地亚哥的福建工业小区、匈牙利的福建商品一条街以及埃及、德国、印度尼西亚的福建加工贸易区等。目前,江苏已经建成柬埔寨太湖国际工业园,并将加快在尼日利亚、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建设境外工业园区,从而为中小企业境外投资构建良好的平台。

(五)建立健全江苏境外投资的政府支持体系

构建和完善政府支持体系是促进江苏企业境外投资的制度保障。根据江苏企业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建立健全政府支持体系主要包括:第一,政府应认真研究和制定境外投资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或多边投资保护协议并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有关条款保护江苏境外投资企业的利益。第二,加快对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改革,由目前以审批和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以服务、引导和宏观监管为主,赋予企业项目实施、监督等自主决策的权利,放松对企业海外投资的额度限制和外汇管制,放宽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外投资的审批和限制,简化审批环节。第三,建立健全境外投资政府资助和公共服务体系,设立专门机构从事政府资助和服务的具体执行,包括设立境外投资的专项贷款基金,对海外投资给予优惠贷款的资助;建立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向企业提供各国投资的情报服务;提供企业海外投资可行性研究的资助、提供海外投资的技术培训等。

随着江苏企业对外投资的不断扩大,政府还应该积极倡导和支持各种民间机构举办的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使其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不仅在国内提供服务,还要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和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为企业在当地投资提供信息咨询和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上一篇:欧盟跨国并购反垄断审查及其启示 下一篇:国际工程承包安全管理状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