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爆炸”与发展智能

时间:2022-06-23 05:38:39

“知识爆炸”与发展智能

惊人的“知识爆炸”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致使知识在短时间内急骤地增长,人们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知识爆炸”。

第一个研究“知识爆炸”现象的是美国美以美大学图书馆管理员费里蒙特·赖德。1944年,赖德对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增长率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指出:美国主要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平均16年翻一番。赖德以耶鲁大学为例,说明他的研究成果:18世纪初期,耶鲁大学图书馆藏书1000部,假定按16年翻一番的增长率,到1938年,该馆藏书应增加到280万部左右;经调查,耶鲁大学图书馆1938年的实际藏书数为274.8万部,与按理论的“标准增长率”推算数十分接近。以后,美国科技史家德里克·普赖斯把赖德的发现推广应用于科学知识的全部领域。例如:他对杂志增长的速度进行了统计,得出的结论是:科学杂志每50年左右增长10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知识爆炸”更为惊人。全世界现有科技期刊35000种,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发表包含新知识的论文13000—14000篇;每年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每年出版图书50万种,其中科技图书12万种。据联合国教科文“世界科学情报系统”的统计,六十年代以来,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已从9.5%增长到10.6%,到八十年代年增长率可达12.5%。

面对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谁也无法读完如此之多的书刊。以化学专业为例,美国《化学文摘》1976年以56种文字报道了来自136个国家的45万余篇文献。假如一位通晓各国语言的化学家,每周读40小时,每小时读4篇,一年只能读8000余篇,即使这样拚命地追赶,也要用56年才能读完一年发表的化学文献;何况这种阅读方法显然是不行的。那么,在 “知识爆炸”的情况下,我们的学习方法又如何去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呢?

“仓库理论”过时了

“知识爆炸”对教育学上的“仓库理论”提出了挑战。“仓库理论”认为:“脑子是贮存事实的仓库”,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学习就是收获知识,知道的事实越多,知识收集得越多,就越有学问。因此,“仓库理论”十分重视记忆,因为记忆是积累知识的最佳方法。

把人的大脑仅仅视为“贮存事实的仓库”,这种传统看法对不对呢?国外有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大脑有四个功能区域:一是从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进行收集整理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把已有知识和新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可见,贮存功能仅是大脑四大功能的一部分,如果仅把大脑视为“贮存事实的仓库”,一味追求知识量的贮存,采用加班加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势必造成大脑贮存功能的膨胀,而压抑了其他三个功能的发展。然而,科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缺乏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人,是很难在科学事业上有出色贡献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更重要的是,由于“知识爆炸”,新知识的巨流排山倒海般地涌来,使大脑这个“仓库”无法容纳如此巨量的知识。据西德学者哈根·拜因豪尔统计,一个科学家,即使日以继夜地工作,也只能阅览本专业的世界全部出版物的5%。据心理学提供的有关资料证明,大学生听一次学术报告所记得的内容,6天后是30%,一个月后则是20%。因此,一个大学生即使拚命地攻读,也很难读完、记住将来从事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所以,我们在自学中,单纯取得知识已经远远不够,而必须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着重发展智能,这样才能有效地驾驭知识并使之有用。

重在发展智能

智能是人们运用知识的才能。这种才能,虽然与人脑的素质有关,但主要是在实践中通过培养获得发展。培养智能,应着重培养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自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熟练地使用多种工具书的能力。“知识爆炸”的表现之一,是“情报爆炸”。面对大海般的科技情报,人们往往陷于找不到、看不懂、看不完的困境之中,这极大地影响了科学研究的效率。据统计,一个科研人员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用在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该项研究课题时间的50.9%,而计划思考时间占7.7%,实验和研究时间占32.1%,编写研究报告只占9.3%。上述情况表明,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占用了大量时间,若不改变这种比例结构,工作效率就无从提高。因此,培养自学能力,掌握科学地索取资料的方法,就等于提高了工作效率。

研究能力包括对客观事物以及文献资料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判断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现代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方式有再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之分。再现型人才善于积累知识,并能有效地再现巳学的知识;发现型人才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实践有所前进,有所提高,有所发现;而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和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创造型人才的功勋。为了成为发现型和创造型的人才,那就必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指的是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曲线图表的表达能力以及数理计算的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则包括计划能力、决断能力以及指导管理能力。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一个研究人员没有一定的计划能力、决断能力和指导管理能力,则不能胜任现代的科学研究工作。国外十分重视对这种能力的考核,他们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评分,并分别定出最高标准分数,六项相加为100分:

(表格详见原版面)

从表中各项比例可以看出,在研究人员的考核内容中,学识仅占1/4左右,而创造能力、计划能力、决断能力、指导管理能力却占相当大的比重。

可是,我们有些青年朋友在自学中,往往只注重积累知识,而不注意发展智能和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他们虽然记住了一大堆概念、定理、公式……但不会灵活运用。今天,为了回答“知识爆炸”的挑战,发展智能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培养智能”的关系,应当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培养智能上,也就是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样,我们得到的不仅是黄金,而且也学会了“点金术”。

上一篇:讲究点仪表美 下一篇:健身之路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