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方法创新

时间:2022-06-23 02:23:51

浅析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159-01

摘要:立足当前高校学风中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对以及它们对于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如何从学风建设切入,有效改革当前高校的考风,通过良好的学风来端正考风,从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良好习惯养成入手,从多方面入手,寻找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学风建设;大学生;学习

学风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大学生学风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学习目的功利化。

学习目的是个人对学习活动的意义、功能的认识和追求,是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一般来说,学习目的愈明晰,学习动力就愈大,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就越优秀。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受到一些错误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学习目的共同点就是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考虑个人利益的因素比例较大。

1.2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态度决定着学生在学习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助于保持大脑的兴奋,提高学习兴趣。如今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具有勤于思考,渴望成功,自我评价高等特点的同时,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兴趣缺乏,学习自觉性降低。有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讨厌的事。

1.3 学习纪律相对松散。

纪律性是当代社会人才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合格大学生的目标要求之一。但纪律松散,学生违纪现象屡见不鲜,这严重地影响了校园学习风气。有不少同学认为“存在作弊的动机,有机会就会作弊”,他们之所以有强烈的作弊动机是因为平时没有努力学习,但又不想“挂科”,或者是有“从众心理”“周围的同学作弊,而我不作弊会很不公平”;他们的行为也会给班级的学风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学生学习纪律相对松散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生迟到、旷课现象比较严重。

1.4 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习方法上,特别是新生,往往会沿袭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可能是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但却收效甚微。久而久之,部分同学就会丧失信心,对学习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态度上变得越来越被动,不善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还不清楚,大学和中学的学习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同。大学里教师的讲课方式也是各具特色的,需要学生主动的去适应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5 学习兴趣不高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切情况,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高校,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极大关系。学习兴趣不高的重要表现就是学生的专业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识不够,对本专业所讲授的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再加上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使其对部分课程学习没兴趣,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不高涨,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

1.6 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同学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同学之间,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会相互影响。影响学生学风好坏的主要的因素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想、价值观等);此外,师资力量(上课质量等)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学习风气不浓的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其他活动,主要是娱乐消遣,恋爱交友等,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整天“无所事事”,在学校里混日子。另一方面,经常去图书管看书的人不多,很多学生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玩乐或者是兼职等方面。大学生活不同于高中生活,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学生自己支配,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合理与否也是影响高校学风好坏的重要方面。

2 高校学风建设有效措施

2.1 系领导联系年级制,由系领导为主分别主要与某一级全部学生,带领该年级的主管辅导员和班主任对所联系的年级的各班班干部定期进行座谈,也全面了解每一班级,对于有进步的同学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更好的监督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更好地促进辅导员及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

2.2 导生制。每位任课教师负责固定的几个学生,老师定期和学生见面,讨论学习、专业、个人生活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学生和教师见面就变得更加自由,通过导生制的实施,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会主动找老师商量寻求解决方法,教师也非常乐意为学生传道解惑和分享学生的成就,导生制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师生关系良好,这对于形成良好的氛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加强了教师教学的责任,避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教轻学”现象出现。 增强本系的教风,从而也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营造浓郁学习氛围。

2.3 早上课考勤制。从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有一位系领导负责各上课班级的督查,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在7点55分之前进教师。一方面,监督教师上课情况,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督查学生上课情况。禁止学生早上将食品带进教学楼,检查学生着装,对于上课迟到、旷课的学生报送系学生工作委员会,及时在系学生公告栏进行公示,并且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对于违规学生进行及时处理。

2.4 培养学生诚实的品格。从学生第一天跨入学校开始,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严抓及从严处理考试作弊行为。同时,通过平时的一点一滴的教育,使学生主动克服虚荣心理、侥幸心理以及自制力弱等不良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以正确积极的人生观迎接未来。

2.5 树立先进班级典型。大力开展学风优秀班级评比,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的作用,通过系列主题班会、时政学习、班级竞赛等形式开展学风创建活动。同时,系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指导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及时做好班级学风建设的总结,对各班级的学风状况进行量化考核评比,评选出系部学风优秀班级,大力进行表彰和宣传,让那些学习氛围浓厚,学风班风优良的优秀班级成为全系学习的楷模。

2.6 大力开展社团活动。

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学生综合素质锻炼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创建优良学风的广阔平台。以专业为主线,积极组建专业社团,使各个社团不仅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阵地,更让其成为学生专业课堂的延伸。丰富系各班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在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组织有益于学风建设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适当时候举行社团巡礼活动,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带动学风建设,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展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作为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应积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努力探索学生管理方法,创新学风建设方法,树立良好的学风,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创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参考文献

[1] 寿国.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9(6)

[2] 王巧玲.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7(1)

[3] 单红丹,宋云峰.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论[J]中国水运2008(6)

上一篇:聚氨酯/天然\丁腈热贴合硫化胶料配方探索胶的... 下一篇:英语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的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