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庭作业”异化成“家长作业”

时间:2022-06-23 11:48:04

当“家庭作业”异化成“家长作业”

家长的“作业”

女儿上小学了,班主任是一位40多岁的老师。她工作勤勉,还没有开学就来家访了,说是希望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当时我满心欢喜,认为孩子碰到这么负责的老师是我的造化,将来的教育就很省心了。

然而,事情却并非我想的那样。孩子一上学,我就变得忙碌起来:接送事小,最麻烦的是孩子每天的家庭作业我都必须参与!

拼音注解检查签字、口算题检查签字、试卷检查签字、听写背书等,这些都是家长的“作业”。少则半小时,多则两个小时,且半点也马虎不得。记得有一次,我加班回家晚了,竟忘记检查作业签字。结果第二天班主任老师就打电话给我,批评我对孩子不负责任。我忙小学生似的赔礼道歉,保证以后认真完成任务。

孩子上二年级后,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每天需要我协助完成的“作业”就更多了。特别是考试前夕,练习卷层出不穷,满大张的拼音看得我眼花缭乱。有一次因时间仓促,我检查得不仔细,有两个错误的拼音没更正,结果又被老师发现了。她在作业后面写下许多“语重心长”的话,直看得我这个当家长的无地自容。

先生对此颇有不满,想跟老师沟通一下,让我别“陪读”得这么辛苦,却被我制止住了。我想,孩子是自己的,只要她好,就算再苦再累我也得坚持配合老师。

家庭作业也“拼爹”

有一次,老师布置孩子回家后到小区里找5种不同的花,第二天带去学校交流,而且还要写出花的名字。做完其他作业已经很晚了,我只好让孩子先睡觉,自个儿打着手电筒到小区里找花。花找回来了,可我和先生都不认识,于是还得再上网查资料,一直折腾到半夜,才把这项作业完成。

大凡遇到这类作业,家长还不能应付了事,因为第二天老师要评比。尽管大家都知道这种作业几乎都是“拼爹”或“拼妈”的结果,可谁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获奖后欢喜得意的神情?

女儿几次失望后,我不得不对这种作业上心了。后来,语文老师布置制作一份手抄报,我便决定从排版到内容到书写都尽量做到最好,好让小家伙在同学面前露露脸。

然而,当我看到人家提前上交的手抄报时,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了。――是的,那个家长的手抄报办成了排版精美的彩色打印报纸,完全就是专业水准的制作!

不行,这次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输!我暗暗下了重做的决心。

回到家里,我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先生,先生不赞成家长代办的做法,可到底经不起我和女儿的软磨硬泡。先生大学读的是平面设计专业,排版自然是最棒的。他制作出富有童趣的文字图画,打印了让女儿带回学校。

果然,那一次女儿的手抄报获得一等奖。这件事让孩子高兴了好几天,让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作业的真正目的

三年级后,我发现这个“家长老师”越来越难当了。由于长时间没接触小学教材,一些课后题又很灵活,有时想破脑袋我也找不到解题方法。为了完成作业,我只能不断学习,重新当上学生。

老师们为了提高自己这科的成绩,作业越来越多。为了让孩子早点休息,有时遇到重复作业,脆就直接代劳了。

原本以为,只要自己勤于“帮教”,就能看到孩子的进步。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我发现女儿的学习习惯竟越来越差:做题速度慢,几乎每道题都要先问了我才敢下笔……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成绩越来越差。

我跟先生大发牢骚,先生说:我早就提醒你了,这样教育孩子是不对的!总帮她签名检查作业,这会让她产生依赖感,而且还会让她越来越不自信。其实做家长的只需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就行了。

我不以为然,说:不检查?那万一做错了怎么办?

先生说:错了就错了呗!作业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反映孩子的真实情况,有利于老师有的放矢地教学吗?如果交上去的都是家长过滤过的全优作业,老师还怎么教!

跟老师说“不”

我终于接受了先生的观点,但如何跟老师说“不”,这可是个大难题。先生建议我先跟老师沟通,说我们的目的无非也是为了孩子。当我跟老师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果然被认同了。老师答应我可以试行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

回家后,我郑重地告诉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我再也不给你的作业检查签字了!

为了让孩子改正拖拉的毛病,我跟她约定好,如果在我规定时间做完作业,就给她贴上一个小星星,积满5颗小星星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实现她一个愿望。

孩子的积极性一提高,作业速度自然快了。尽管她时不时还会患老毛病,但我鼓励为主,适当提醒,总算让她逐渐学会了管理学习时间。

接下来便是作业质量问题。我依然采取奖励制度,要求她做完后自己检查,如果第二天老师给了全优,就得两颗星。如果只有一点小错误,就得一颗星。我还把她的优秀作业收集起来,创建一个集子,让她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将自己从“家长作业”里解放出来后,我惊奇地发现,女儿学习越来越自觉,做题越来越细心,成绩也正稳步上升呢!

当然,放手并非完全撒手,有些“特殊作业”我还是会选择性参与的,比如辅助完成科技小制作,出去做个小小的“采风”什么的。以这种方式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我和女儿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加深了感情。现在,我俩已成为一对人见人羡的“母女朋友”啦!责编/张立平

上一篇:从花草茶开始美丽新“旅程” 下一篇:谁说婆婆是法官